本专题由地震学、地震地质学以及历史地震学3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行。交流会由许力生、曹学锋、杨小平和于贵华共同主持,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张勇对交流作了认真的记录。此专题共收到31份报告摘要,但由于时间有限,只有部分专家作了口头报告。参会人员达50多人次,讨论积极,交流热烈。
在地震学方面,万永革作了“根据震源机制求解构造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报告,汪碧澜作了“紫坪铺水库区地震重新定位与汶川地震震源区结构分析”报告,苏伟作了“2011年3月24日缅甸MS7.2地震的次声波记录”报告,朱守彪作了“汶川地震震间与同震变形过程的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研究”报告,刘敦宇作了“低倾角逆冲断层动力学破裂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报告,董志平作了“2012年5月3日甘肃金塔5.4级地震”报告。
在历史地震学方面,吴青作了“利用椭圆烈度衰减关系确定历史地震震级与震中”报告,刁桂苓作了“1556年华县大地震的震源断层”报告。
在地震地质学方面,郑文俊作了“河西走廊北部合黎山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对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响应”报告,洪汉净作了“东南板块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报告,陈立春作了“乌鲁木齐活动构造系的构造过程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价意义”报告,陈宇坤作了“印度锡金6.8级地震中国西藏地区烈度分布与构造背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