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邓 蕙
静海县第一中学是坐落在天津市静海县县城的市级示范性高中,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由过去拥有1000多名学生、30个教学班,发展到拥有4000多名学生、近70个教学班。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示范校”。学校在快速发展、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解决规模与质量、层次与效益、保底与提高等新情况、新问题。校长张福宾,天津市数学特级教师,第九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带领全体教职工全面践行“潜质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的教育之路,引领静海县第一中学跻身天津市首批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行列。
2005年,我担任校长以后,开始思索如何创造一种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及综合实践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开发。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我认为,教好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激发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努力成长的环境。我们提出的潜质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的教育模式。所谓“潜质教育”,是指在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质、都有成功的可能的前提下,学校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得到最大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已获得初步发展的内在潜质进行助推式培养和开发,使其最大化,同时,又要对学生尚在“沉睡”然而对其未来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潜质进行唤醒式培养和开发。潜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冰山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这两种理论表明,人的潜质是巨大的和多元的。每个人在现有的基础上还有很大的潜质可资开发,这既为我们开展潜质教育提供了空间,又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创新的手法和思路培养学生。
在潜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把握四点:一是立足实际。人与人的潜质基础是不同的,因此,在对学生的潜质进行培养和开发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实际。二是全面培育。教育的目的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地发展为根本,既包括传授全面的知识,又包括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尊重差异。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目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永远存在,这要求我们在开展活动和考虑问题时,应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在保证共性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采取不同层次的培养和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四是发展特长。在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培育的基础上,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条件和机会,为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潜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努力使其最大化。
静海县第一中学的教育者认为,学生在学校不仅应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和熏陶,成为“人格健全、体魄强健、讲责有能、追求卓越”的合格学生。
制订整体教育内容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时代特点,实施“六个主题教育活动”:一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为重点的养成教育;二是以“树理想,增动力”为主题的内动力驱动教育;三是以“走进学生心灵,化解学生心理困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内容的学法与心理健康教育;四是以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为内容的责任与感恩教育;五是以促进学生了解职业知识、树立职业目标为内容的职业生涯教育;六是以促进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为内容的个性发展教育。
制订落实方法
学校根据以上六个主题的特点,以各有侧重、整体上相互支持为原则,在活动方式和活动时间上,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班会课以及校本课程,使六个主题或显明或潜在地安排在三个年级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了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细化综合素质评价
为保证学生思想行为潜质的培养与开发达到理想的目标,学校按照“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评价表”的要求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实际具体细化评价内容,制订了“静海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根据“细则”实行每学期两次评定,每次评定采取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和各班评议小组评议五层次综合评定的方法,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
学校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学业思维潜质的培养与开发方面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课堂教学行为干预
在静海县第一中学,没有全校教师统一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出按教育规律开展教学的总体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国内外教育理论和长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走进学生心灵,体验教学快乐”的教学理念和“四个关注”、“五个尽可能”、“五多五少”的教学关注点。“四个关注”就是:关注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需求,关注知识内化,关注活动效果。“五个尽可能”就是:有学生探究价值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能总结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生能做出来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做,设计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思维兴奋,问题的探究过程教师尽可能不要带跑和包办。“五多五少”就是: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多一点心理换位,少一点主观自信;在问题探索中,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和埋怨;在问题解决中,多给一点台阶和自我体验的机会,少一点包办和超前带跑;在问题解决后,多一点反思和变形开发,少一点贪多图快;在知识的训练中,多一点独立限时,少一点重复模仿。
为了引导教师整体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学校提出“三体六要素立体化”的教学原则。“三体”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育德与学知的协调统一;“六要素立体化教学”就是提倡教师的教学要突出过程与体验、反思与引领、简洁与整体六个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
优选精练的作业改革
首先,优选作业材料,减少作业数量。学校杜绝教师为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备课组“集体化”和“个人化”相结合为学生优选作业材料。其中,“集体化”就是教师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将教科书自然章节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单元,再将各知识点的考核要点、应用形式、解决方法与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集体研讨,使训练具体化;“个人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突出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实行个性化作业布置。
其次,明确选配原则,保证作业质量。教师对作业材料的选配原则是“全面加时尚、知识加能力、必做加选做、重点加弱点、完整加组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求教师做到“三为主,三避免”:以巩固当天课堂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主,以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推导演算过程为主,以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主;避免不加选择地翻印,避免下发现成材料,避免大量抄写习题。
再次,控制作业难度,防止盲目拔高。采取“整体规划,分解消化,逐层递进,逐步实现”的策略,以分散学生难点,拉长落实战线,一个点一个点的落实,一个阶段一个重点的训练;加强课堂同步练习与单元习题的难度控制。
最后,优化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率。提倡写“作业日记”。学生每天写“作业日记”,内容包括:完成作业过程中或课上听讲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存在的困惑、对教师的建议等,也可以写自己的新解法、新思路。“作业日记”既为师生进行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提供了机会。
开展学法指导
一是加强对学习规律的学习。如“冰山”模型、学习方式与知识保留“金三角”,将这些内容张贴在教室内,时刻提醒学生。二是加强学法交流。请校友讲、同学讲、专家讲,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三是建立“高中学法专题网站”,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
用考试改革调节教与学
从2005年起,学校开始实施“保底不封顶多元学科考试评价”方案。“保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封顶”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并努力使其最大化;“多元学科考试评价”就是增加考试的弹性,试卷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增加有关学法和研究性学习的试题,采取学法专项评价与整体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张扬学生个性,为具有不同特长发展潜质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开设校本课程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多元校本课程,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机会。校本课程体系包括学科拓展类课程、品德培养类课程、兴趣与特长培养类课程等。
活动展示带动
一是坚持开展艺术活动。学校每年举办历时两个多月的“三大类十大专题”学生艺术节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4届。做到艺术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序列化、规范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指数。
二是坚持体育分项教学。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学校进行了体育课程改革,在保留部分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采取分项教学,分为篮球、武术、兵乓球等六个专项班供学生选择。
三是坚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建成了科技艺术馆,每年以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小制作为主开展“科技与工艺创新大赛”活动。
多元评价激励
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为每一个学生规定了底线目标,要求学生3年中必须达到“六项基本要求”:学会一项健身技能,独立完成一项课题,有一项特长爱好,独立组织一项活动,在公开场合做一次演讲,每学期选修一些课程。为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实行“八个标兵”评选激励,即评选学习标兵、进步标兵、助人为乐标兵、体育标兵、艺术标兵、社会实践标兵、科研标兵、社团活动标兵,将评价结果与学生评优结合起来,纳入“学生成长档案”。
静海县第一中学的潜质教育,有利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以高考引导教学转变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学,这一办学特色将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又一典型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