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梦想,放飞希望———记天津市河北区育婴里小学教师何颖

2012-12-25 11:18
天津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漓江日志班级

■本刊记者 张 嵘

走进育婴里小学新建成的校园,见到了何颖老师,精致的妆容、得体的举止、不徐不疾的语速,采访就在何老师平和地娓娓道来中开始了。

“我的‘快速’成长故事”

1994年,何颖从天津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育婴里小学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何颖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学校可以称为“特级教师的摇篮”,尤其是学校出了4位语文特级教师。开始,何颖教一年级,师从年级组组长、语文特级教师武琮。武老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武老师的无私帮助下,何颖在从教前两年便迅速地熟悉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集体管理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

学校为迎接“市级示范校”检查,要进行教学展示,校长大胆起用年轻的何颖担当做课任务。听课后,领导和老师们特别满意,就问:“何老师,你工作几年了?”“刚几个月。”“真想不到,你班上学生的朗读、书写、听讲等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好。”

老教师的传帮带是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武老师的家离校较远,但她每天7点之前就来到学校,为班里打开窗户,地面过水,然后带领班里早到的学生晨练,对待学生,50多岁的武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武老师就是这样诚心诚意为家长和学生服务,无私地爱学生。于是,操场上也见到了何老师和她班上的学生晨练的身影。何颖说:“我感触最深的是老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无私的奉献和帮助学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

后来,何老师接着教中、高年级语文时,又拜语文特级教师李家玲为师,她的指导帮助使何颖在阅读教学上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从师傅身上,何颖没有感受到那种自私和狭隘。老教师尽自己所能全力地帮助徒弟,他们希望学校的语文教学后继有人,优秀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教学质量越来越高。“我之所以快速成长,是因为老教师的无私帮扶和托举。所以,我快速成长、取得一些成绩后,也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把学校教师无私的互相帮助的精神传承下去。”何颖说。

班级博客和《心语》集

现在,何老师担任三年级8个班的作文教学工作。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悉心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这三点是何颖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和特色。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何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班里开设了班级博客,让学生都把自己的作文发上去,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指导的辐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发表作文的愿望,为学生之间互学互评,为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时沟通,搭设了全新的平台。何老师还经常把自己写的下水文和班集体活动照片发到班级博客里,既给学生习作引了路,又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每个学期下来,她都把学生作文编辑成册——《心语》,其中,还摘录了博客里同学们的评价、教师的评语、家长的话,印发给学生人手一册。

《心语》集已经成为班里学生的骄傲,从中你会看到学生们张扬而鲜明的个性。同样参加课本剧表演,学生小择写了《我的“导演生涯”》,而小丽的作文题目则是《当旁白也光荣》,还有的学生写《细节决定成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小青在小择的《我的“导演生涯”》后面的“留言”里写道:“我觉得小择的作文有以下优点:语言丰富,内容充实。详细写出了从排练到表演这一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和同学们的付出。没有与文章中心无关的语句。整篇文章语言通顺,幽默风趣。末尾点题。”学生家长说:“何老师,您不仅注重指导孩子们写作,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而且注重教他们做人。把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孩子们遇上您,更是他们的幸运。”童话故事比赛、成语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语文教学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起步阶段,不教给方法,很难入门。教学中,何颖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把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指导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明白文章讲了什么,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细心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如写作的顺序、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安排、遣词造句的精妙等,让学生充分地从课文中吸收养料,为日后写作做好铺垫。为了整体把握教科书,她将小学语文12册教科书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做了细致的整理归纳。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段教学目标”基础上,自己又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叶圣陶说:“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何颖认为,不管是德育还是教学,只有使学生养成了好习惯,才算成功。就像写字要有好习惯,读书要有好习惯一样,写作也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我赞成‘生活化作文’教学理念,作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一提写作文,有些学生就认为都是教师出作文题目学生写,考试时占很大分值,把作文与生活剥离开了,写作成了训练项目和考试项目。其实,作文的自然程序是在生活中,心里有了想法、有了‘意思’、有了情感想要表达一下,写一写,养成表达的习惯。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静静地想一想,反思一下,看到了哪些事物,有了怎样的想法,经历从不敢写到愿意写,从写得不成型到逐渐成型,从情思疏浅到思想越来越完善,感情越来越绵深……久而久之,写作就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何颖如是说。

那山,那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何颖说:“语文教学必须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阅读课上,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训练点。每篇文章都有它的语言特色和语言训练点。有的语言形式是学生以前没有学到的,当新的东西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教师要捕捉到,帮学生加以细致的分析、学习。如:《桥》一课,语言的句式简短,渲染危急的氛围;情节设置巧妙,前面设置层层悬念,课文结尾揭示真相,塑造人物精神。而同时,阅读教学也要体现人文性,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和提升。阅读教学的情感就像水一样,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有人还把情感比作阅读教学中的水中之盐,看不到,却有滋有味。”

何颖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我的人生存在于课堂的每一时刻,课堂的每一时刻成就着我的人生。语文人生,人生语文。诗意的、宁静的、优雅的语文课成就了我诗意的、宁静的、优雅的人生。”何颖说。

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何颖就注重融合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所以课上得成功,何颖觉得就在于解读教科书到位。

“你们知道课文的第一句话是怎么写的吗?”“你知道‘甲’字什么意思吗?”“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然后,学生整体感知、快速朗读一遍课文,教师相机将课文理出“水”和“山”两大部分。

通过阅读描写水的那段话,明确作者是抓住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来写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你们看,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漓江的水的?(排比)这三个分句多么整齐呀!谁给大家读一读?”“如果把每个分句的后半句去掉,不是也写明了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了吗?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教师相机总结:正是因为有了每个分句后面的具体描写,我们才对漓江的水有了清楚的了解,知道了漓江的水有多静,清到了什么程度,绿得多么迷人。

让学生揣摩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入境导读:谁再给大家读一读,漓江的水是怎样的“静”?作者正是通过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漓江的水“甜美静谧”的特点写具体的。你能不能读得再静一点?再读——漓江之美,首先美在她的温柔沉静,我们大家一起读读……(所见、所感、所想)欣赏一段漓江风光片,进一步感受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独特魅力。体会语气词“啊”的表达效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漓江,以其温文沉静的气质和娇柔妩媚的多姿,令无数中外游客醉倒在她的怀里。难怪人们都说——”,(生齐读)“桂林山水甲天下”。

细赏桂林的山,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导学生自读、自学。教师重点指导四字词语。“同学们都读读这8个词语,看看通过这些词语,你能不能看清楚桂林的山到底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在学生汇报的时候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如下语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读出山之奇。危峰兀立(出示图片、查字典),使学生明白“危”是“高”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然后引导学生朗读“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教师小结:这些四字词语言辞简练、含义丰富,画面感很强,带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想象,充分体现了汉语辞约旨丰、言简意赅的独特魅力。观完山,再次回扣“桂林山水甲天下”。

何颖让学生们读最后一段,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如果桂林只有漓江,而没有夹岸青山,或者只有青山,而没有秀丽的漓江,桂林都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桂林山水之所以获得了“甲天下”的美誉,就是因为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课文最后一段正是将山、水融为一体,描绘了桂林山水这幅整体画卷。她让学生给风光片配音,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优美意境。最后,布置这节课的作文作业:写写“校园一景”或“津城一景”。

班级日志的启示

学生小强在《心细如发的小建》中写道:“早上,当我从小建同学手中接过日志本的时候,心头微微颤动了一下。因为班级日志本每天由不同的同学写,加上大家都抢着看,传来传去的,所以第三天,装着日志本的那个薄薄的塑料兜就破了。昨天,轮到小建同学写班级日志了。今天,当我从他手中接过班级日志本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小建已经用透明胶带将薄塑料兜破损之处一一粘牢,还在兜的开口处加了两枚小小的圆形吸铁石,两块吸铁石一对上,兜口就封住了,就像闭紧了‘大嘴巴’似的。回到家,我把班级日志本给妈妈看。妈妈说,‘你看,小建的心多细呀。事情虽小,可是他那颗为班集体着想的心可不小呢。强强,你以后要多向这样的同学学习呀!’”

如何才能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呢?何老师想到了一个方法——写班级日志。何颖在开篇寄语《期望》中写道:“这个愿望在我心中已酝酿许久了。从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们班就要写‘班级日志’。‘班级日志’是属于我们班每位同学的,所以人人都要写。因为何老师既是我们班的一个成员,又是‘一家之长’,所以这第一篇日志就由我写,以后按照学号,大家轮流写。为了保证‘班级日志’的质量,我郑重地提出以下七条要求,望同学们努力做到……”

班级日志是师生倾吐心声的平台,有人说教作文就是教做人,而何颖的体会是教作文不仅教学生做人,也是教教师自己学做人。

“好孩子园地”

18年来,何老师管理班集体的特点是鼓励、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何颖无论带哪个班都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实行岗位责任制;坚持班干部轮换制;坚持和班上的学生、家长共同制订《班级公约》;坚持每天和学生谈心;坚持每天让学生宣读班级日志。

2007年,何颖在班里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一块温馨园地——“知心小屋”。有一次,在“知心小屋”的信箱里她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何老师,最近无论选什么,我都落选,还给班里刨了分,您说,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乐乐”看到这儿,何颖仿佛看到一朵小花自虐般地蜷曲着花瓣,任阴影埋在心底。如果不及时帮助乐乐,那么“坏”字就会如同一个魔咒,一生与他纠结。何老师决心帮助乐乐以及像他一样的学生找回心底的那道阳光。于是,何颖连夜赶制,转天便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一片“绿洲”——“好孩子园地”。她亲手为乐乐剪了一朵金色的矢车菊,在花瓣上写满了他的优点,贴在“好孩子园地”上。“我要用‘好孩子园地’告诉自己,也告诉所有的学生:好孩子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好孩子评价的标准也是多元的——学习成绩欠佳,可以劳动好;纪律意识稍差,可以体育好;没有好头脑,还可以有好态度、好性格、好习惯……人人平等,各有所长。”

作为一名教师,何颖总在想:世间知识何其多,而我能教授给学生的又有几何?这些知识日后能用到的又有几何?如果我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能让学生多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多一份对人性美好的体察,多一分对待困难、挫折的乐观态度,那么即使他注定平凡,也一定会把这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平凡的生活一样可以拥有怒放的人生。

5年来,“知心小屋”收到了学生的300多封信,上面写满了孩子们的酸、甜、苦、辣和各种心事。品读这一颗颗纯真的童心,何颖越来越深刻地体味到“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句话的真谛。“好孩子园地”现在已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每个学生都在同一片蓝天下,绽放着生命的光彩,享受着生命的尊严。

在何颖心中,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瞬间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更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何颖说:“我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我知道在追梦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我要倾尽一生,上下求索,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用无悔的青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有着对梦想的追求,所以,教师放飞学生成长的希望,放飞教师发展的希望,放飞学校成功的希望,教育园地,春意盎然。

链接:何颖,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天津市师德先进教师、天津市“最受学生敬佩”的优秀教师;2006年和2008年两度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荣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北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连续五届被评为河北区“十佳”班主任;2008年被河北区教育局授予“名教师”称号,并授牌成立“何颖名师工作室”;2011年被评为河北区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暑期赴新疆和田民丰县支教,被评为优秀援疆教师。

猜你喜欢
漓江日志班级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班级“四小怪”
漓江情画
扶贫日志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游学日志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