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2010 年肝炎药物应用分析*

2012-12-23 04:12:26王立新董骏铭
天津药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保肝胸腺肽抗炎

丁 兰,王立新,董骏铭,王 晶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天津 30019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 ,HBV)感染高流行区,约有HBV 携带者9 300 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 000 万[1]。重型肝炎多由肝炎病毒,尤其是HBV 所致(约占70%)[2]。近年来,我国胆汁郁积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逐渐增多,诸多肝脏疾病威胁着人类健康,影响着人类生存质量。为客观评估肝炎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临床用药的特点和趋势,现对本院2008—2010 年肝炎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

所有数据来源于本院2008—2010 年药品出库数据的消耗数量和金额为原始资料进行统计。

2 方法

2.1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电子表格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

2.2 限定日剂量(DDD):按WHO 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DD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 年版)及《新编药物学》(第16 版)所设定的主要适应证的用药剂量确定。

2.3 用药频度(DDDs)= 药品消耗总量(mg)/DDD(mg)值。

2.4 年平均增长率(AARG)=[(止年费用或用量/始年费用或用量)1/(止年-始年)-1]×100%。

2.5 日治疗费用(DDC)=药品消耗总金额/DDDs,金额DDDs 位次比=金额排序/DDDs 排序,评价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位置。

3 结果

2008—2010 年肝炎药物所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62. 20%、67. 70% 和66. 74%。2008—2010 年各类肝炎药物用药总金额及其构成比见表1;单品种药物的金额构成比见表2;DDDs 排序及其DDC 见表3。

表1 2008—2010 年各类肝炎药物的用药总金额及其构成比 万元(%)

表2 2008—2010 年肝炎用药单品种金额构成比(%)

表3 2008—2010 年肝炎用药DDDs 排序及DDC

4 讨论

4.1 2008—2010 年本院用药总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6.70%;肝炎药物年平均增长率为10.53%,呈逐年增长趋势;构成比平均为10.57%,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0 年肝炎药物使用总金额年增长率分别为7.50%和13.64%,显示肝炎药物在传染病医院的药品消耗中占有重要地位。

4.2 在治疗肝炎各类药物所消耗金额中,排名第一是抗肝炎病毒药,其次为抗炎保肝药,2008—2010 年3年中抗肝炎病毒药消耗金额占肝炎药物消耗金额百分比分别为42.74%、41.55%和43.17%,可见抗肝炎病毒药在肝脏疾病治疗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抗病毒治疗可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能、纠正失代偿、提高生存率、延缓病程进展。同时从表1 可以看出,肝细胞保护剂所占比例也达到了30%以上,免疫调节剂排在第三位,其他药物包括抗肝纤维化药、降门脉压力药、治疗肝性脑病药及胆道系统药等。

4.3 从表2 单品种金额构成比药物来看,年度所占金额靠前的有注射用PEG -IFN、胸腺肽ɑ1、干扰素(interferon,IFN)及还原型古胱甘肽(GSH)等,口服药有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及双环醇等。近几年临床应用PEG -IFNα -2a 较多,因价格因素,使2008—2010 年消耗金额逐年攀升。IFN -α 应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已有20 余年,是治疗HBV 药物中仅有的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即同时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作用。近年临床研究证实IFN -α 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和促进纤维组织分解[3]。Buster 等[4]认为IFN治疗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安全、有效。1998 年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应用于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000 年,PEG -IFN 的问世,其具有优势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清除半衰期达168 h,抗病毒作用持久;因其分子量大并具有分支结构,药物在肝脏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刘均娟等[5]研究显示,PEG-IFNα-2a 联合RBV 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反应,且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口服抗病毒药便于携带及快速有效,受到肝病患者的认同,如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特别是恩替卡韦的销售不断攀升。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的研究证实,恩替卡韦较其他已经批准或正在研制的抗HBV 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的抗HBV 能力强300 倍以上[6]。临床研究显示,恩替卡韦相对于拉米夫定能更早、更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7]。胸腺肽为免疫调节剂,不仅能增强I 型免疫应答反应,同时也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直接抗病毒的作用,通过刺激干细胞的分化及减少T 细胞的凋亡,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T 细胞和辅助性T 细胞,发挥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8]。全人工合成高纯度胸腺肽ɑ1 可通过调节CD4+/CD8+的比例和数量,使患者整体免疫状态得到提升和平衡,使肝细胞得以更快修复。临床研究显示,胸腺肽ɑ1 能加快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清除,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发生[9]。可能基于以上因素,胸腺肽ɑ1 金额构成比在3 年里排名靠前。抗炎保肝是综合性治疗肝脏疾病的一部分,须在病原学或特异性治疗基础上适当选用抗炎保肝药,注射用GSH 及口服双环醇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炎保肝治疗药物,其金额构成比靠前也体现该药的应用疗效良好。GSH 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对CHB 有较好的疗效[10]。GSH 不仅能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还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11]。其他肝炎用药金额构成比为20 位里的中后位,说明经济、有效的药物被临床广泛应用。

4.4 从肝炎用药DDDs 排序及其DDC 药品可见,核苷(酸)类似物临床应用最多,说明该类药物所占市场份额较大,适合使用的人数较多。慢性重症肝炎绝大部分是由HBV 引起,临床治疗以核苷类药物抗病毒为主,对长期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疗效观察苦参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以明显提高抗病毒疗效,并降低长期使用拉米夫定而产生的耐药[12]。干扰素由于价格较贵,特别是长效干扰素DDDs 排序远比消耗金额构成比靠后,但由于疗效确定和价格的不断下降,其消耗金额构成比和DDDs 排序较为稳定,而且DDDs 值逐年上升。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抗炎保肝的基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重型肝炎发生和阻止疾病发展的关键。抗炎保肝药物常用的中西药制剂有双环醇、甘草酸制剂、GSH、水飞蓟宾类、熊去氧胆酸、多烯磷酯酰胆碱、苦参碱及腺苷蛋氨酸等。双环醇为联苯结构衍生物,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因其疗效确定、DDC 仅为14 元左右,所以DDDs 排序较为稳定。抗炎保肝药物治疗肝脏疾病的前提应有临床指征,如抗病毒治疗时和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ALT 持久波动或ALT 复升;暂不适用于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肝硬化代偿或失代偿的患者和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异常患者等。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结合经济状况适当选用抗炎保肝药物。另外,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患者,在其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抗炎保肝药物,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给予抗HBV 治疗基础上可采用抗炎保肝和退黄治疗。表2 和表3 显示,抗炎保肝药物消耗金额、DDDs 排序及其DDC 基本符合目前临床现状。临床专家根据循证医学对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病的药物研究和药物治疗,以及不断优化新的治疗方案,无疑是提高治疗肝脏疾病疗效的重要手段。

5 小结

近年来,肝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其种类及数量都有所增长。本院肝炎药物应用主要随着药品的研发而有所变化,使用基本合理。但随着肝炎病毒耐药率的日益严重性,临床在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合理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Lu F M,Li T,Liu S,et al.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China.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10,17(s):4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疗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643

3 朱幼芙,贺玉凯.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11):845

4 Buster E H,Hansen B E,Buti M,et al.Peginterferon alpha-2b is safeand effective in HBeAg -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advanced fibrosis .Hepatology,2007,46(2):388

5 刘均娟,赵桂鸣,李嘉,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天津药学,2009,5(21):38

6 林华,陈新月.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恩替卡韦.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33(1):57

7 陈鹏,赵桂鸣,李嘉,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评价.天津药学,2009,4(21):27

8 朱银芳,刘海肃.胸腺肽ɑ1 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疗效观察.肝脏,2000,5(4):248

9 王会清,于爱平,刘钰佩,等.胸腺肽ɑ1 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天津医药,2010,5(38):375

10 曹茜.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7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4(16):398

11 高敏,王怡,卢诚震,等.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83 例疗效观察.药物评价,2008,5(7):318

12 李嘉,梁树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天津中医药,2007,4(24):107

猜你喜欢
保肝胸腺肽抗炎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胸腺肽ɑ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0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09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中药与临床(2015年5期)2015-12-17 02:39:30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