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白水
(作者为区域经济青年学者)
“平时救急、危时要命”,相比于民间高利贷危机,民企间存在的联保互保风险更大,很可能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具有集群性、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继去年夏秋之交民间金融风波席卷温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后,由“互保联保”引爆的信贷危机眼下正在杭州等地接连发生。据有关报道,杭州地区有600 家知名民营企业,不久前联名上书向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企业之所以联合向政府求助,实乃互保联保诱发的危机所致。
在民间金融最为发达的浙江,一旦遇到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银根收紧或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往往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民企资金链困难,导致浙江中小民企中存在的一损俱损的互保联保信贷危机的出现。
实际上,近十年来,因互保或连环担保引发的企业经营困难或停产、倒闭,在浙江时有发生。如2005 年在富阳市的造纸产业集群中,由于一家造纸企业的倒闭,结果导致数十家企业因连环担保纷纷倒闭;当年绍兴的纺织企业雄师公司的倒闭,引发了近十家参与连环担保企业的经营困难。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台州、绍兴等地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难和停产、倒闭,也与互保联保密不可分。还如,2011年夏季始发于温州的民间金融风波,导致出现企业老板跑路潮,这其中互保联保危机爆发也是重大诱因。
何谓互保联保?为了从银行贷到资金,大多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因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采取的是连环担保的方式,就是我给你担保贷款,你给他担保,如此连环,企业相互取暖。这种担保贷款方式有点像三角债,一损俱损,一个企业如出现难以还贷的问题,整片企业都得受株连。这种被称为“平时救急、危时要命”的就是企业之间对等为对方保证贷款,当对方还不出钱时需承担还款连带责任。江浙等发达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互保非常普遍,还有更多的采用“联保”,就是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组成担保联合体,所有成员为其中任何一家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
更让人担心的是,目前浙江等地民企联保互保危机,比之前的民间高利贷危机更为严重。高利贷主要是熟人间的往来借贷关系,即便出现借款人还不上钱的情况,风险波及面也比较窄,而民企间存在的联保互保网络,却存在捆绑性、群发性,面临一损俱损的危险。一旦某家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银行贷款还不上,就会波及到其它担保企业。银行强行回收企业担保贷款,致使担保企业现金流恶化,影响到正常经营,严重的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大批联保互保企业和供应厂商相继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导致金融和产业甚至整个经济的集群性、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首先,融资困境是中小企业连环担保出现困境的根本诱因。从成本和风险控制角度来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是最高的,反过来对于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和风险也是最大的,这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小企业贷款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效率低、风险大、成本高,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了严格的条件,如贷款需要百分之百抵押和担保,贷款手续非常复杂和严格,而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此出现银行想贷给企业但又不敢贷,而企业想使用银行贷款但却用不到的情况。据有关统计,中小企业贷款频率为大中型企业的5 倍,户均贷款额约为大中型企业的5%,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比大中型企业高5 倍。同时,由于先天缺陷,在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中小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高等情况,这也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平常贷款就难,如赶上银根紧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这导致中小企业不得不互相取暖,以互保联保的方式取得银行贷款。
其次,中小企业缺乏有效融资渠道是互保联保直接诱因。在中国经济领域中,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和城镇银行、社区银行严重缺乏。大中型银行本质上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让他们放下身段和降低标准为中小企业服务是不大可能的。这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缺乏直接的融资渠道而融资无门。对于银行来讲,企业担保贷款能够降低还贷风险,可是,由于受限于国内金融垄断格局,民企一向处于贷款难的局面,国有大银行又忽视对民企的信息调查,过度依赖于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却不愿推行信用贷款,致使民企缺乏选择余地,为了获得资金,只得跳入联保互保圈子。
那么如何消除或规避互保联保这种高风险的融资活动呢?从根本上讲,解决的方法就是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首先,当务之急是切断互保联保捆绑性和缩小覆盖面。首先政府适度介入,可启动风险补偿或再担保机制,切断互保联保捆绑性。从银行入手,让银行将联保互保网络解锁,暂时搁置联保互保企业的连带保证责任,让倒闭企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防止蔓延。或者请银行延缓借款人的贷款期限,给企业创造自救机会,从而减少贷款损失,暂时锁定危机源头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盘活有效资产,缓解企业债务危机,缩小互保联保捆绑性、集群性和覆盖面。但在政府伸出有形之手时,企业的道德风险却需防范。
其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和规范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由财政出面,建立政策性的贷款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如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前不久浙江组建中小企业再担保有限公司。再担保公司按照“政府出资、政策引导、有效监管、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竞争。再担保公司通过再担保与担保的联动与协作,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分险服务,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开展融资担保业务,提升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服务质量,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此前,浙江还在中国率先推出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模式,先后出台了《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及相配套的《关于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的通知》,意在打消商业银行在小企业信贷上的畏难情结。
第三,建立适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渠道。积极建立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草根性银行,如城镇银行、农村银行、社区银行以及各类小额贷款公司等是解决民企融资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最优化和市场化的途径。如台州的两家草根性的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与泰隆城市信用社就非常成功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典范与奇迹。
为什么草根银行专注于给中小企业服务,并克服了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等难题呢?这得益于草根银行信贷制度上的突破,以及与中小民企的互动。地方性草根银行土生土长,与民营企业一样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与民营企业有着制度、人缘、地缘上的亲和力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适当建立草根性的多元化银行,将是一条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佳径。因为这些小银行建立后,其民营化的性质决定了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不像国有银行受上级部门的掣肘。作为非国有银行,由于国有银行对国企贷款优惠的挤出效应,民营银行必然为民营企业服务,这导致民营银行对民营企业服务忠诚度必然很高。这很自然地化解了中小企业(基本为民企)的融资困境,最终会使民企的连环担保于无形中消失。
最后,依托温州“金改”打破金融垄断格局,建立开放性和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和大项目,小银行就应服务小企业。为此,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就要积极突破禁区,大力发展以民营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而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以期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先行试验。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鼓励发展新兴金融组织等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大金融资源的供给,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实现资金的供需平衡,最终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民间金融最为发达的地区,浙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要有前瞻思维和顶层设计,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此,应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仅具有完善的融资担保功能、财政贴息等风险补偿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还应在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标准、规范管理拓宽民间融资渠道以及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等方面做出全方位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依托浙江民间资本丰厚、民间金融活跃的优势,打造中国民间金融中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先验区和先行区,一劳永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优化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推进金融机构产权多元化和引入民营资本方面,在地方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和战略转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后续改革方面),在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间金融阳光化范围方面,依托温州金改,争取政策创新、先试先行,并能够在全国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