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爱戴“贫困帽”的困惑
经济强县又是贫困县,看似荒谬,却是事实,数字勾兑问题暴露无遗。
日前,湖南省新邵县一则宣传标语再次将贫困县拖进了公众视线。宣传语显示:“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落款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县人民政府”。
尽管事后当地相关部门强调,宣传语并没有得到新邵县委、县政府的授权,是企业老板的个人行为。
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贫困县的讨论再起。
《小康》杂志报道显示,“脱贫”是所有贫困地区老百姓最大的梦想,而一些已经成为百强县的贫困县,却仍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不放。
去年发布的2011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中,3个贫困县榜上有名,在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三十强县名单中,有十几个贫困县也身在其中。
上述3个贫困县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省府谷县。
这3个旗县,地理位置相邻,煤炭等资源富集,近五年的发展速度惊人。
2005年,准格尔旗成为全国首个年产煤过亿吨的县级地区,被称为“中国产煤第一县”,当年该旗财政收入达到28亿元。同一年,准格尔旗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列,排名第89位。而在10年前,准格尔旗的年财政收入还没有超过亿元。
2010年准格尔旗财政总收入达到146.5亿元,5年间增速5倍。
与准格尔旗相邻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素有“地下煤海”之称,2005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截至2010年10月底,伊金霍洛旗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3亿元,5年增速10倍。
与以上两旗相比,陕西府谷县可称得上“黑马”。府谷县与伊金霍洛旗和准格尔旗相邻,2010年以前从未进入过“中国百强县”或“西部百强县”榜。
记者根据《府谷县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分析,5年来,府谷县财政收入增速为12.5倍。2011年,府谷县财政总收入达63.59亿元,全国百强县排名第69位,西部百强县排名第6位。
上述三个旗县,均在2001年核定的《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之内,这一名单迄今已有十年未变。
经济强县,缘何仍能头顶贫困县的帽子?这显然是公众最为困惑的。
此前,本刊记者在中西部采访时,就曾听到这样的质疑:“某某县经济比我们县强多了,成了贫困县,而我们却不是。”
“由于使用的数据不统一,同一个县既是百强县又是贫困县,这并不奇怪。”中国民企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陆德对记者直言,“百强县,还是贫困县,这要看怎么去计算,以及怎么上报。”
据介绍,在数据问题上有不同版本。比如城市化率:一个数据是按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化率是49.68%,另外一个数据是公安部按户籍人口统计,非农人口是33%,两个数据之间差了16.68个百分点,涉及到2.2亿人口。这些人口如果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算是城镇人口,如果按公安部的数据则要算农村人口。
“这样算数就好算了,2.2亿人口是模糊的,怎么算都行。”陆德说,“如果要评百强县,就可以减掉几万农村人口,人均收入就高了,如果评贫困县,可以再加上几万人口,人均收入就拉低了,可以达到贫困县标准了,有这两个数据差,想要什么结果用数据勾兑就行了。”
陆德认为,这不仅是扶贫监测和评估体系的问题,更有统计数据版本不一,统计口径不协调的原因。
针对部分贫困县脱贫后不“摘帽”的现象,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表示,中央已经把确定贫困县的权限下放到各省,并明确国家对贫困县减少省份的扶贫支持力度不减,目前已有六、七个省份承诺减少贫困县数量。
2010年年底颁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今后扶贫工作将以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不再以县为单元进行资源分配。今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首次增加到270亿元,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14个片区。
这或许意味着,“贫困县”这一概念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本刊综合)
□ 编辑 严碧华 □ 美编 庞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