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保证食品安全的方法

2012-12-23 01:19编译王磊
中国报道 2012年6期
关键词:标签饮食英国

编译 王磊

美国:食品没标签,绝对不买美国人买食品有一个习惯,就是一定会关注包装上的成分表,例如热衷减肥的人,会尤其注意卡路里、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量,而购买蔬菜水果的人,则会看产地和农药检测结果。

其实,活在今天的美国人是无法想象百年前的美国食品市场的。19世纪中叶,美国是全世界假药、污染食品的聚集地。美国用了100多年的时间,通过无数血淋淋的教训,才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今天的食品管理,而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维护老百姓的健康方面功不可没,他们有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告诉消费者如何阅读和理解标签内容,如何保护自己免收劣质食品的危害。此外,他们还定期举办食品包装知识小测验,测试中得分高的人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各类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家也十分活跃,他们对大量的产品进行检测、统计,定时出炉科学的研究报告,为政府管理和百姓生活提供最权威的指南。

德国:吃坏肚子,找食品警察在德国,食品安全意识可谓深入人心。人们在挑选食物时,首先会看这种食物有没有“德国食品安全系统”标签。接下来,会看食物的包装是不是完整,有没有变色或者异味等。德国人做菜时按人按量,从不浪费,也不吃过夜菜,所以很少因为食物发霉、变质影响健康。虽然食品安全问题不多,但如果怀疑食物出了问题,民众可以随时拨打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设立的24小时免费的投诉电话。马上会有“食品警察”上门采样,并及时送到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结果会在第一时间告知举报者,如果真是食物的问题,相关部门就会立即处理。

日本:每月发知识手册过去,日本人买食品就是看“保质期”和“保味期”,自己很少去判断食物的安全性,因此也出过不少“毒大米”、“毒海鲜”、商家篡改生产日期的事。为此,日本加强了在食品安全性方面的教育。

近几年,日本电视、报刊常常有密集的公益宣传,呼吁人们在购买食物时,一定要“运用你的嗅觉和视觉来鉴别食物,而不是依赖于保质期标签。”在天气转暖、进入梅雨季节或者突然降温时,小区和超市里常常免费向人们发放小册子,里面主要是一些关于食物安全和饮食卫生的实用知识。 日本居民区里有专门的健康保健所,他们会为居民开办免费的食品安全学堂,由专门的食品专家为居民讲解如何辨别食物好坏。实际上,日本的食品卫生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中小学的“家庭”教育里还有如何鉴别鱼肉的新鲜度这样的课程。日本人也很乐意从各种渠道接受食品安全教育,尤其是女性,她们往往会专门参加家政培训班,学习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的知识。

英国:超市“饮食顾问”英国人饮食追求健康。在他们看来,饮食首先要吃的安全,其次要保证营养,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称得上“健康”。为了获得更多的饮食安全、营养方面的知识,英国人可谓“不耻下问”。

在英国健康饮食网站上,常常有大量实用的方法告诉人们怎样检测肉是否新鲜,怎样区分变质食物。英国还有一家独立网站,它可以帮助消费者比较英国各大超市商品的价格、安全性和营养,网站上的自动健康监测员会根据英国食品标准局的最新数据,向人们提供“红绿灯营养警示”,如哪些食物脂肪含量超标等。而此前英国还推行了一项“饮食顾问”计划,又称“营养保姆”。在英国一些大超市,配备专门的饮食顾问,告诉前来购物的人如何分辨食物好坏,如何选择健康食物。这一计划推出后,受到了英国家庭的广泛欢迎。这一组织的主席保罗·萨赫说,“饮食顾问”计划只是个开始,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饮食观念

猜你喜欢
标签饮食英国
春节饮食有“三要”
英国的环保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何为清淡饮食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英国圣诞节
健康饮食
标签化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