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牛行
传统书法不是曲高和寡—浅读戴午桥艺术观
□文/图 牛行
Traditional Chinese Calligraphy Is Not Too Exquite to Be Popular
戴午桥 重庆人。少时在父亲戴光亮的引导下,习研于体草书、二王体、魏碑等字体,经50 多年精耕细作终成自我风格,擅草、楷、行等多种书法,代表作有十米长卷《前后出师表》、《赤壁赋》、《天净沙》等,作品多次获大奖。
戴午桥,一位年已六旬的重庆籍书法家,有“中国当代草书领域第三代主力军”之称。他的作品被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美国、俄罗斯等国书法爱好者或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还多次作为书界力作送到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进行两岸三地书法交流;其许多作品从国内其他省市收藏家到重庆一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也可以看到,甚至农家乐和普通老百姓都乐意收藏他的作品。
戴午桥,随和而谦恭,他对所谓的“第三代”之概念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称谓以及流派等之类的都毫无价值,再则说艺术领域永远也没有领袖。”但他极力主张书法艺术应该执着地坚持走一条主题之路:那就是让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书法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都能享受的另一种精神粮食。这是当今一种很难得的艺术价值观。
戴午桥出生于书法世家,书法及雕刻方面主要师从其父戴光亮。戴光亮(字公宇)原为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是中国当代书坛颇负盛名的书法家和雕刻家,特别是其草书更是被中国书协称誉为继当代“草圣”于右任之后、草书领域的第二代主力军者之一,在重庆书艺界有“草书王”之称。与许伯建、魏宇平、晏济元、杨竹民、黄笑芸等知名人士经常一起交流学习。
〉孔子世家赞
毫不夸张地说,戴午桥是从能拿起筷子吃饭时就在父亲的“唬哄”下拿起笔练习毛笔字,在其父亲的引导下习研北碑、魏书、今草、楷书等字体,这一写就是五十多年。有父亲的谆谆教诲和细心教导,有自己长期孜孜不倦的不懈苦练,加之对书法艺术的深刻领悟和探索创新精神,终于成就了他自己的作品风格,人们称其为“午桥书法体”。而这个核心就是风格上既有当代草书鼻“于体”韵味、也继承了其父之笔法,更多的是博采众长而形成亦草亦工亦行亦楷的自我风格。
〉满江红
〉寻隐者不遇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厚德载物
观阅戴午桥作品,行家评价说,其书法作品谋篇布局大方得体,而诸如十米长卷《出师表》和《赤壁赋》等作品通篇结构看似平稳实则变化多端,显得气度不凡,行笔如行云流水,不论是行书或草书,还是楷书或隶书,都给品鉴者以赏心悦目的艺术感受。其作品每个字的点横撇捺勾均富于变化,让人感到其深厚的艺术功力。特别是读其草书,可以看出他从起笔、落笔、行笔快慢均张弛有度,书写节奏跌宕起伏,字与字之间似断欲连,错落有致;从谋篇布局到运笔走势显得大气磅礴;小至一点一捺,大到整体构思,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探求,均作仔细推敲研习,追求法度,既狂放不羁又不失俊秀刚柔。
〉天净沙之春夏秋冬(局部)
“草书,现在很多人已无法读懂,也就注定它无法走进千家万户。”戴午桥认为,他注重楷书、行书、隶书等书体方面的苦练,以便让作品快乐更多读者,而不是取悦于少数人。如他以元曲经典,《天净沙之春夏秋冬》为题材的书法就运用了上述各种书艺体,抑扬顿挫、动静结合,使作品整体看来灵活多变、婀娜多姿,此类作品通俗易懂深得中青年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不会故作高深莫测而创作曲高和寡的艺术,只求把三千多来的传统书法艺术让更多的年青人所接受并期望他们传承给未来。正是鉴于此,时值书法创作壮年的戴午桥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到生活中去才具生命力,他将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奉献给社会。
〉鹤寿
〉山居散曲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