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介绍的细节

2012-12-22 12:52:58浙江兰溪广播电视台方一凡
中国记者 2012年2期
关键词:作案工具教唆犯详细描述

浙江兰溪广播电视台 方一凡

新闻中的细节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新闻真实性,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强化传播效果;但如果不考虑实际需要,盲目地把细节当成味精使用,就会适得其反。

有这样一条电视新闻,说的是警方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件。在介绍案情时,详细描述了小偷如何以铁丝为作案工具将房门打开的过程。

我看了这个细节,不由连连摇头:对这一细节的介绍,固然能满足观众好奇心,但无意中也成了演示、传播作案手法的“公开课”,难免被“有心人”“取经”。

其实,对于公安题材的新闻,哪些内容可以报道,哪些东西不能介绍,适宜在什么时候报道,是有讲究的。为避免成为“教唆犯”,甚至影响其他相关案件的侦破工作,记者写好报道以后,应与公安部门联系,告知所报道的内容是否妥当。

猜你喜欢
作案工具教唆犯详细描述
钓鱼
关于聂树斌案的证据学思考
时代人物(2020年15期)2020-10-09 19:27:25
作案工具失踪了
我国教唆犯法律性质新论
刑法论丛(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7
论教唆犯的若干问题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08:44:35
浅谈利用现场物证侦破系列盗窃鱼胶案
法制博览(2015年10期)2015-11-06 12:37:22
教唆犯的性质与处罚原则
山东青年(2014年3期)2014-05-08 11:22:31
消失的作案工具
好孩子画报(2013年8期)2013-04-29 00:44:03
论我国刑法中的教唆犯
科技探索(2011年1期)2011-08-02 04:48:34
基于Ajax实现带有预输入处理的Web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