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及其解决途径
——以沈阳为例

2012-12-22 04:56宋爽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沈阳中心国家

宋爽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及其解决途径
——以沈阳为例

宋爽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十二五”期间的三大目标之一。本文从沈阳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从提升城市能级,做大经济体量;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强化软实力建设,创建宜居城市和创建有沈阳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四个方面入手,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策略。

沈阳;国家中心城市;瓶颈;解决途径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能够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并能展现其国家综合实力的城市代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在空间形式上的主要代表,并为本区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出重大贡献。

201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至此中国的区域规划中只有东北地区没有国家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沈阳将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将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之都为三大目标,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可以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带来创新的机遇和发展的新的空间,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横向拓展力,同时也是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标志和必然。

一、沈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沈阳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欧亚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同时,沈阳经济区连接华北、东北内陆和环渤海地带,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服务中心。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给辽宁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政策优势显著。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沈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沈阳经济区地处辽宁中部,区域面积占全省50%,人口占全省55.6%,生产总值占全省近三分之二,占整个东北地区近三分之一。2010年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域政策优势明显增强,沈阳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使得沈阳更加具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力优势。

2.综合实力优势突出。沈阳经济区拥有以煤炭、冶金、机械、石化、电力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拥有完备的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在生产要素流动、城市资源共享方面也有很多优势,在人力、户籍、商贸、旅游、金融等各个方面都有融合,并且重点打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营口精品钢材、铁岭改装车、鞍山柔性输配电等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在区域内跨界配置,积聚产业园区的力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如本溪生物制药、阜新新液压装备、抚顺先进能源装备和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沈阳经济区是全国交通体系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密集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沈阳经济区的城市之间公路交通时间均不超过一个小时,非常便捷。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沈阳至铁岭的城际轻轨,沈抚、沈本、沈营城际快速通道和哈大客运已经开工,沈阳至抚顺的城际铁路和本溪至辽阳至辽中至新民的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实现了沈抚、沈铁、鞍辽等城际公交,真正实现了多元交通的交叉运营。

4.沈阳经济区的战略空间优化。沈阳的东南西北中都已布局各具特色的发展空间,中部中央商务走廊、东部汽车零部件产业、西部装备制造业、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北部农产品深加工与广电信息产业。在沈阳与周边城际连接带上建了一些新城。鞍山汤岗新城、本溪沈溪新城、抚顺沈抚新城、铁岭凡河新城、辽阳河东新城都为沈阳提供了很大的扩展空间。

二、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瓶颈问题

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不强。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发展能力的体现。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0)中显示,沈阳居二线城市前列,并且分别在社会环境竞争力和综合区位竞争力两项指标中排名第十。在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方面,评价不高。

2.产业比例失调。目前,沈阳的发展正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十一五”末期,沈阳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6:50.7:44.7,“十二五”期间,计划调整到3.1: 50.8:46.1。在工业方面,沈阳的“五大工程”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和节能与淘汰落后工程将全面实施。

3.城乡发展速度不平衡。沈阳周边四个县(市)新民、辽中、法库、康平的人口数量占沈阳全市的三分之一,土地面积超过三分之二,但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占沈阳地区的13.4%和3.38%。沈阳周边还有25个贫困乡,农村贫困人口12.08万,大大制约了沈阳市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

根据国际经验,国家中心城市的考察指标有综合经济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等。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也应该围绕上述指标,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进。

1.提升经济总量与城市能级。沈阳和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首先是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中,2010年上海市的GDP是16872.42亿元,居于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首,重庆市的GDP是7890亿元,位于第五位。相对比较,沈阳市的GDP是5060亿元,沈阳经济区的GDP是11732亿元,经济总量优势不大。沈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也待继续调整。在城市功能水平、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影响与控制力水平等方面的城市能级也应相应提升。

2.多城竞争,时间紧迫,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国家中心城市是一种美誉,而且能够相应获得较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在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外部吸引力方面以及增强城市内部凝聚力和潜在活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深圳和武汉等地区也一直把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城市奋斗目标之一,沈阳更应该作为东北的重要核心城市增加创建的紧迫感。沈阳更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争取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动权,并且扬长避短,以沈阳的特色引领沈阳的文化、经济等方面。

3.强化软实力建设,创建宜居城市。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巨系统下的子系统,包含着文化核心价值水平、城市制度健全、城市政府管理效率及创新、城市国家化水平、城市文化中心影响力等指标。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在综合城市的各种活动时,我们必须将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区别:一个是一般的人类功能,它是普遍存在的,知识有时被城市的构造所强化和丰富了,另一个是城市的特有功能,它只存在于城市之中,是城市的历史渊源及其独特的符合结构的产物。”而这正是文化逐渐发生区别的发端之处,同时这也显示了文化是城市灵魂栖所,而“城市则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应进一步优化环境、全面提升沈阳的整体功能,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层次,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建设宜居型环保城市。

4.创建有沈阳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贝聿铭曾经说过,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个性是城市塑造的生命,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根据沈阳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沈阳文化主形象的战略定位可以考虑为“清风满韵”的清文化特色形象与“东方鲁尔”的工业之都形象。沈阳是清朝的发源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宫两陵”,并且具有浓厚的清文化的气息。沈阳,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至今仍有众多工业文化的遗存,可以仿照欧美进行工业旅游,沈阳市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例如铸造博物馆。当然还有,东北民俗的特色形象、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形象、二战遗存的特色文化形象、现代文化建设和商贸形象等等。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避免“千城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错位发展,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发扬清文化和工业文化及相关旅游业才是沈阳的特色。

纵观我国几大区域,东部的中心是上海,环渤海地区的中心是北京和天津,珠三角地区的中心是广州,西部地区的中心是重庆,而北方的中心城市仍然没有归属,沈阳应从自身条件出发,强化软硬件实力,抓住时机,错位发展,尽快实现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刘易斯·芒福德著,宋峻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帕克等.城市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陆敏玉.“以人为本”—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个性的思考[J].福建建筑,2000,(1).

责任编辑 魏亚男

F127

A

1672-2426(2012)01-0050-02

宋爽(1979- ),女,辽宁大连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及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沈阳中心国家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