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鲍锋
深刻认识当前省情推动海南科学发展
——学习罗保铭在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本刊记者 鲍锋
早春二月,一年一度的海南“两会”激励全省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满怀信心地去夺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的更大的胜利。
在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的讲话,高度凝聚了“两会”精神,反映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声和期待,展望了海南发展的未来。贯彻“两会”精神,首先要深入学习罗保铭讲话,把握其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当前省情,推动海南科学发展。
罗保铭讲话首先为我们提供了两组数据,十分耐人寻味。
一组是主要经济数据。海南的人均GDP,2008年突破2000美元,2010年突破3000美元,2011年达到4429美元,一年一个台阶,今年突破5000美元应该不在话下。第二个数据就是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2009年为10.8%,2010年为13%,2011年为13.5%,这个比重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比较靠前的。地方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87%、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组是民生数据。2008年以来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65%以上用于民生,2011年民生支出546.95亿元,所占比例达70.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69元,增长17.9%,增幅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446元,增长22.2%,增幅居全国第四。
首先,两组数据无疑是对海南当前省情最好的表述。分析数据,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海南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的结论。
其次,海南人均GDP一年一个台阶,说明海南经济这几年发展迅速,已步入快车道。
第三,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体现了海南的发展不仅有规模,而且效益显著,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实现同步增长。
第四,近年来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65%以上用于民生,2011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国居前。这说明省委省政府一直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海南民生有了显著的改善。
两组数据令人鼓舞,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在中央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我们要把握海南处于“新台阶”的省情,以“新阶段”为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在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的征程中更加自觉、更加奋发有为,共同创造国际旅游岛建设新业绩。
我们同时也必须辩证地看待成绩。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值仍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相差3441元和531元。”与先进地区比,海南差距很大,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欠发达的省情,对加快发展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处在发展上升期的省情,则给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罗保铭的讲话虽然简短,但鼓舞人心。“十二五”海南开局良好,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战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任接着一任干,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认清海南当前省情,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不懈怠,坚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动摇、不懈怠,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走绿色、开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旅游岛之路。
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式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当海南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后,即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带来了契机。
近几年来海南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可持续税源在增长,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当我们手中的财富足以保障生存和温饱后,当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后,就到了更有条件、更加自觉地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正如罗保铭所说:我们更有条件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有条件在全力做大做好发展“蛋糕”的同时,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普惠水平,特别是真抓实抓解决城乡居民收入这个短板;更有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更有条件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软实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有序;更有条件有计划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历史欠账,扫除发展的障碍。
海南以生态立省,生态是海南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科学发展的依托。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世界稀有资源。海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值钱,越来越宝贵。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都不换,金山银山要为绿水青山让路。海南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也承受不起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之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未来真正能给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可能不是工业,不是科技,而是保护和发展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热带自然环境。大特区的探索试验所能引领和示范全国的,最主要是绿色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因此,海南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念好山海经,念好环保紧箍咒。当前,我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各种利益的挑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糟蹋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便提出,要全省动员,全民参与,大张旗鼓地实施“绿化宝岛”行动,提高生态质量,改善人居环境,走全面协调、绿色低碳、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特别是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若还是按照老套路、老思维、老办法去处理,不仅不能解决,还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今年春节期间三亚发生的“宰客”事件深刻警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刻不容缓。一个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管理跟不上,任何一个个案都有可能转化成社会公共事件,给一个地方形象造成巨大损害。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管理与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为紧迫,增强危机感、责任感。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前提。今年是海南“科学规划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一定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罗保铭对今年经济工作重点强调了八个问题,其中,“坚持规划引领”放在首位。在海南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关口,我们一定要头脑冷静,把科学规划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发挥规划对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引领和管控作用。形成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实现土地、岸线、港口、热带雨林等重要资源与项目的最优配置。
实现科学发展,还要努力提升海南的软实力。这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共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社会文明祥和是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标志,彰显着国际旅游岛的形象,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低门槛。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常态化的全省文明大行动,全面提升公民文明道德素质,实现海南社会的文明和谐。
科学发展,离不开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这是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的组织保证。
去年底,省委五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充分肯定我省干部作风建设总体情况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个别领导班子和少数领导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懒散,精神懈怠,发展意识不强;学风不浓,玩风过盛,疏于调查研究;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甚至与民争利;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形式主义花架子;推诿扯皮,办事久拖不决,工作落实不到位;贪恋享受,奢侈浪费,甚至以权谋私、腐败堕落;“一把手”自身不正,用人不公,好人主义或独断专行严重。
这说明,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征程上,还有一些领导班子和少数领导干部不胜任、作风不合格的问题。
罗保铭去年10月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他指出,抓作风也是抓发展。只有干部的作风正,才能让民心顺、海南兴。他提出要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兴“三风”,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把调研当成一种风气,把实干当成一种品格。
“两会”结束时,蒋定之省长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如果把建设国际旅游岛比作造一幢高楼大厦的话,现在的工作可能还是在破土动工、打地基时期。我不担心我们底子薄弱,但担心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不担心我们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但担心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思路和办法有效的付诸实践,并且取得真正的成效;我也不担心我们团队的能力,但担心我们是否各负其责,真正尽到了责任。”
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砥砺奋进,这是海南上了“新台阶”、进入“新阶段”后,对各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