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何雁
安置区里过大年
□本刊记者何雁
“迁居春新”,7逢2吉岁祥的日周,可安谦宅在正大遇年如廿意九便早早起来写好了这副对联,催促着儿子、儿媳赶紧把新家的里里外外再拾掇一遍,准备贴到大门上。
周老先生的新家是拆迁安置房,被拆迁的老宅就在离新房500米远的朱云路上。那是一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化古街,也是海口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是府城较早出现的街道之一。道路周围分布着琼山三小、琼山二小、府城小学、海南中学、海师附中、海南师范大学等学校,整天车水马龙、人流密集。渐渐地,这条长961米、宽9米、没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老街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道路拥挤、路况差成了困扰朱云路多年的老问题。两年前,朱云路拆迁改造正式启动。所涉拆迁户的安置小区也同时动工建设。今年,周可谦迎来乔迁新居后的第一个春节。
“每间房门的门楣上都要贴上三张‘利是钱’,还要挂上一串红桔啊!大件的家具上也要把‘利是钱’贴上!这是多吉多利的意思。“”每个房间的灯也要点上了,要一连点上三天的,象征着人丁兴旺。”走在宽敞的客厅里,周可谦指点着新进门的媳妇怎么按老房子的规矩,迎接新春。
移居不移俗,是朱云路拆迁安置的一大指导方针。考虑到朱云路上的房子大多是府城居民的祖屋,且是唯一住所。琼山区政府以就地集中安置的原则,将府城镇洗马桥路美舍河边一块21亩地作为朱云路拆迁改造的安置房。由于近年来海口房价一路上涨,照顾到拆迁户的承受能力,琼山区以政府资金购买商品房后,再以每平方米2450元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出售给拆迁户,其中的差价部分由政府补贴。于是,拆迁户既能领到一笔赔偿金,又能以便宜的价格在老宅附近买到新房子。
新落成的安置小区里有3栋黄色的18层住宅楼和1栋白色6层住宅楼,户型有50平方米至137平方米不等。小区内有专门规划的停车位,有绿地和小凉亭,每家每户水电预入户,并都进行了简单装修,基本可以实现拎包入住。像周可谦这样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可以在原基础上再进行精装修。
对新安置的家,周可谦很满意。小区有着专门的停车位,儿子每天回家停车总算不用满大街找停车位了;物业中心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家里有啥需要小修小补的,到楼下说一声,就有人上门帮忙解决了。而且,由于是街里街坊集中安置,小区里还是那些熟人熟面孔,依然可以时常串门喝茶下棋;老伴常去买菜的农贸市场,孙子上学的学校都还在方圆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里。挪了新居,原有的生活方式丝毫不被打乱,生活反而因此变得更方便了。“烟花买足了没有,晚上好好放个尽兴,喜庆新居迎大年!”周可谦对儿子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