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药是可以治病的

2012-12-18 20:51郑国钦
福建文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钱袋游者坏处

郑国钦

有人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说那时的药是可以治病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借钱是要还的,老鼠还是很怕猫的,孩子他爹是不用抽血鉴定的。瞧这说法,好像“人性”这几十年全变坏了。其实,几百年前,一千年前,也有拷问“人性”的问题,就拿几个溺亡故事说说。

唐朝散文大家柳宗元笔下有个“善游者溺水”的故事。那个“善游者”已被人嘲笑了一千多年。一次,他与几位朋友一同过江,船行至江心时,进水下沉了,船客们只得下水泅渡,大家挥臂斩浪,奋力向岸游去,但那最善于游泳的人却落在了后面,原来他腰间缠了很沉的千两银子。

据柳宗元先生说,善游者在水中摇摇头拒绝了同伴们要他扔掉“千钱”的劝告。同伴们先行游到了岸边,回身朝他高喊:“你太傻了,太死心眼了,性命已然难保,要钱何用?”善游者张嘴想说什么,立刻呛进几口水,他像是艰难地摇了摇头,继续往前扑腾,一排浪头过来,终于被卷入江底。

人们对这个善于游泳的溺水者,一向视之为财迷心窍,不分轻重、不知变通的反面典型。

“善游者”财迷心窍吗?也许,他腰上的“千钱”是人家捎他带回家乡的,他已许下“人到钱到”的诺言,他在为兑现诺言拼命呢。

“善游者”不分轻重吗?也许他家里已经没米下锅,双亲大人已饿得老眼昏花,未满周岁的儿子嗷嗷待哺,幼小的女儿已因挨饿而双腿浮肿,急等着他带回救命钱呢,他只不过跟汹涌的江水赌了一把,凭着善游的本事,赌胜的概率非常之大,没能泅渡成功,不过是一次致命的意外,不幸碰到脚抽筋或太不幸遭逢水怪什么的。

“善游者”不知变通吗?在水中游不动时,他还死抱“宁死不丢钱”的念头?也许,同伴们劝他扔掉钱袋时,他已经意识到弃钱的必要,只是风浪吞没了他的应答声,他摇头的意思,也许是说我不行了,解开钱袋的力气都没有了。也许他已试着解开钱袋,但下水之前打了死结,一念之差后悔莫及了。此时已无力自救,偏偏同伴们不理解他,不肯伸手推他上岸,他的心思只好留给江中的鱼儿解读了。

我不能肯定,“善游者”背负的骂名一定很冤,但对这个不幸的没有时间为自己辩白的人我是不愿往坏处想他的。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曲解、冤枉酿就了人间太多的无奈、遗憾和苦痛!

把人往坏处想,源于智慧,基于设防,为了避祸趋利,多是为自己着想。把人往好处想,源于厚道,基于宽容理解和信任,宁愿人负我,不愿我负人,总之是为对方着想。鲁迅先生曾说自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他是在无数次领教了恶人的阴暗险恶奸诈之后发出这番愤激之语的。这对于习惯把人往好处想的忠厚善良者实乃一剂疗治懵懂的猛药。不过你尽可以发挥你的想象,把某些中国人狠狠地往坏处想,但还是不宜把什么人都往坏处想,否则难免冤枉人。

古时有一富商乘船过江,船翻而落水,呛了几口浑水后,便朝岸上疾声呼救:“我是郡中富翁,谁救了我,一定千金酬谢!”一名渔夫闻声下水,将他救上岸来。获救的富翁心疼金子,以为渔夫不到一袋烟工夫就赚取千两银子也太轻松了,天下从没有这样便宜的买卖,于是不肯兑现许诺,只拿几两银子应付。不久以后,富商又从这个渡口过江;绝的是,又一次翻船落水,巧的是聚岸观看的不少是往日那些见证人。富商大声呼救,又与往日一样许以千两酬金。曾被欺骗的渔夫这回作壁上观,周围的人听说落水呼救者是个不讲信用的富人,再不肯援手相救,眼看着那富商葬身波涛了。

从前,人们都把这个故事当作鞭挞诚信缺失为富不仁者的范本,以为食言而肥者活该食言而亡,没有谁对这个富商产生恻隐之心。更没有谁注意到故事之核是一枚冰冷的理念。

见人落难有性命之虞,便挺身救助,自然有多种情形,或是出于仁义而义务救人,或履行职责在命令下救人,或出于功利有条件地救人,不管哪一种,冒险救人于水火之中都是可敬的,哪怕他的动机是为了求取厚酬重谢,毕竟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但是救人之前,先讲价钱,总让人觉得不是滋味。救人之前,要先考量落难者的身份品行,乃至性别年龄,更是不能让人认可的冰冷的理念。故事中的富商品格上有严重缺陷,但他毕竟不是罪人,就是罪人,只要不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我们能救而不救,恐怕意味着我们的心已经结上一层冰霜了。

救人于水火,可以说是人世间伟大的举动,哪怕救起的是一个够得上死罪的人,救人者仍然应受褒奖,因为救人者不可能先去调查落难者值不值得救。

讨论怎么救人,标示着人格的升华。

讨论要不要救人,则意味着人道的失落。

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我的态度了吧。

民间常有人拿一个老问题拷问男人:母亲和妻子同时落水,在波涛中沉浮呼救,作为儿子和丈夫的男人水性再好也只能先救一人,那么救援之手,先伸向谁?

在母亲和妻子同处生死倏忽之际,男人会有什么反应?自然不是就近救人,就是舍近救远。

就近救人有两种可能,其一,头脑里根本没有“先救谁”的念头,浪涛早把他的理性压到心底深处,他伸向母亲或妻子的手,纯属出于慌乱之下的本能反应。其二,瞬间的决断里有冷静的思维:舍近救远有可能一个都送不上岸,即使救上一个,自己的心也怕从此不得安宁,因此,就近救人,成为最合乎逻辑的选择,也算是在两难选择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舍近救远,也有两种可能。其一,鬼使神差,一念之差。或是传统理念在瞬间释放能量,只想到母亲重于天地的生养之恩而忘了滋润了他生命的妻子;或是爱情在瞬间呼唤了他的灵魂,头脑里只有爱妻美艳的形象而忘了母亲可怜的满头白发;或是一种“理智”瞬间占据了头脑,以为越危险者越要先救,试图将离岸近者留给后援者。其二,舍近救远完全是一种冰冷的理性决断:对于某些人来说,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取舍,如同做小学低年级的减法题一样容易。母亲与妻子同时落水简直是甩掉一个负担的天赐良机。生活中就有虐待和遗弃双亲的忤逆不孝者,这种人会劈波斩浪去救被视为累赘的母亲吗?至于喜新厌旧者,一向视妻子如衣服,穿脱随意,早想买一件新衣以取代旧衣,他会在意水中漂流的“破衣服”即将沉入河底吗?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出口指责这样的不孝子和薄情郎,毕竟在危难当头,他有救人的举动。就算他是冷血汉子,也比首鼠两端,犹豫不决而葬送救人良机的混蛋强。

在两难的境遇里结局注定不能圆满。

在两难的境遇中,人之灵魂自然受到拷问。

面前有人落水了,你会水,你会冒险下水救人吧?

猜你喜欢
钱袋游者坏处
在拖延的“好”与“坏”之间
王新开
以拉萨为目的地的川藏线骑游者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群聊的坏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狐狸的钱袋》读后感
画与理
不学写字有坏处
小钱袋
初游者与重游者差异的系统比较*——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
虚虚实实总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