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漳州田园都市构建

2012-12-18 15:10侯曙光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漳州生态建设

侯曙光

(作者系漳州师范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一、厦漳泉同城化建设背景及意义

厦漳泉大都市区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由福建制定的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的新概念,在地理范围上,它包括 “漳州市区—龙海—招商开发区—厦门—海沧—厦门岛—翔安新店地区—石狮—晋江—泉州中心城区”。这些地区分别隶属于漳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同属于闽南地区,号称闽南金三角。

过去福建的闽南金三角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提并论的区域规划,如今,长三角、珠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两极。尽管在福建9个地级市中,三市人口在2010年就已超过160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5%,GDP超过7000亿元,创造了全省51%的生产总值,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仍然难以形成规模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也日益明显。

不过,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厦漳泉三个城市密不可分,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合作平台。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与历史背景之下,《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城市的历史地理和经济关联因素,提出 “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形成引领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和辐射带动粤东、浙南和江西等周边地区的两大经济高地。”[1]福建省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提出 “积极推进海峡西岸西南翼和东北翼的城市联盟,加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协作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2]2011年8月福建省制定的 《福建省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 “推动厦漳泉从目前一般性区域合作、城市联盟向紧密型、实质性、一体化融合的大都市区发展”[3]。随着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订,厦漳泉产业合作开始进入了一个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为背景的发展新阶段,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应运而生。厦漳泉同城化是福建今后几年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也是三市发展的战略需要和战略选择。

在此背景下,漳州如何 “入局”厦漳泉同城化?漳州市按照 “主动对接、深度融合、环湾延伸、同城发展”的思路,把发展放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布局、区域市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领域,与厦门和泉州开展深度对接合作,充分发挥漳州在同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同时,漳州市紧紧抓住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的机遇,积极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提出建设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定位,以实现美丽漳州的城市建设目标。

二、田园城市理论及实践

(一)“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 (Garden City)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的著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1898年,霍华德在他的著作 《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 《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 “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4]

“田园城市”的理论抛弃了传统城乡隔绝的孤立发展模式,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理想价值目标,认为城乡的命运像磁铁一样紧密联系,主张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这种新社会结构形态不仅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周围城市的关系,同时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的规划及安排。这一理论不仅针对城市规模、功能布局、人口密度、环境保护等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而且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是从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出的改革方案,它既包含优美、整洁、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包含安全、便利、舒适的社会人文环境,还包含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机遇。因而,田园城市是良好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聚合体,是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集聚场所。

(二)“田园城市”理论在国内外的实践

“田园城市”理论被付诸于国内外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形成了现今形形色色的城市形态,成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潮流。

1903年,霍华德和田园城市协会在距伦敦约56km的地方成立了第一个田园城市公司,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约36km的韦林 (Welwyn)建设了第二座田园城市。当时,这两座城市由于规模较小,形态尚不成熟,但其独特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944年,在 “田园城市”的理论基础上,大伦敦规划确定了空间模式为 “中心城—绿化隔离带—卫星城”的结构,以通过鼓励人口的迁移、扩散来缓解内城拥塞的压力。这些卫星城市和新城远离伦敦,城市功能完善,规模较大,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新的反磁力中心。近现代,“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在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等世界各国的城市建设中被普遍推广应用,形成了许多具有 “田园城市”风情、生态环境较好的小城市或城乡聚集区。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的新城市主义的出现,更是继承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一脉发展,其强调田园城市之间应有明确边界,突出邻里归属感,提倡兼有居住、商业和就业功能的混合社区。对区域发展,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模式,即以公交车站为中心和以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地域作为基本发展单元,周围设置永久性绿带,由快速轨道交通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性的发展网络。这种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对人的终极关怀,形成了当代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城市与农村和谐的新型城镇形态。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也开始了建设田园城市的实践。

成都在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成都进一步把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进入了新的 “全球定位”阶段。其目标是打造 “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和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6]根据规划, 成都将用20年时间初步建成 “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用30~50年基本建成世界城市,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的融合体。

石家庄在2008年提出着力构建 “生态产业、生态战略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把石家庄建设成为燕赵山水田园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宜居兴业的新石家庄。”[7]

无锡提出建设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 “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打造集 “绿色无锡”、“园林无锡”、“生态无锡”为一体的 “田园无锡”。[8]

宁波江北区着力建设 “田在城中,城在田中”,适宜人类居住,适宜事业发展的现代生态型田园式城市。宁波江北区在浙江省率先以 “田园城市”建设模式统筹新农村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近郊农村向田园城市、郊区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型进程。[9]该区围绕 “田园城市” 的 “人本之城、生态之城、节约之城、文明之城、和谐之城”5大战略目标,大力实施 “630计划”,即:“着眼农民增收、村容整洁、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农村改革、注重长效等6个工作重点,完成30个重大项目,确保每一个项目落到实处。

还有其他城市也都在城市建设上提出相应的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

三、漳州田园都市构建之基础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漳州立足自身环境条件提出的城市发展定位。

首先,具备了田园都市建设的自然条件。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坐落在九龙江下游;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漳州平原是福建省第一大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谷、甘蔗、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素有 “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其次,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漳州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132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历代名人辈出:明代 《东西洋考》作者张燮、清初 “闽海才子”黄道周,近现代许地山、杨骚、林语堂等饮誉海内外。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誉满海内外、多次出国献艺的布袋木偶戏、芗剧、潮剧;有锦歌、竹马戏、大车鼓舞蹈。有被誉为中国女排获取世界冠军的摇篮——漳州体育基地。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 “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 “漳州三宝”,名扬海外。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此外,书画、剪纸、灯谜艺术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精深造诣。

第三,彰显出田园生态的重要特色。厦、漳、泉三个城市中,厦门是著名的滨海旅游风景城市,陆域面积小,现代服务业发达。漳州和泉州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泉州县域经济发达,拥有福建最强的经济实力;漳州地处福建第一大平原,生态及现代农业优势明显,生态基底最好,植被覆盖率高,生态保护区种类多、等级高,在海西城市群中,污染相对较少,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较低,建设 “田园城市”差异化特质和后发优势明显。

第四,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发展实力。近些年来,漳州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扎实的产业经济为建设田园都市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名、优、特产品为依托,以乡镇企业为基础,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型工业体系。培育和形成了食品、机械、电子、电力、林果、水产等支柱产业和旅游、建材重点产业。对台农业、高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特色明显,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 (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确立了水产和林果两大支柱产业,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高优创汇农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具备了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古雷石化启动项目基本完工,福欣特钢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旗滨玻璃第四条生产线建成投产。

第五,启动了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工作。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为落实党代会提出的城市建设任务,紧紧抓住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的机遇,漳州市明确了 “一二三四五六”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思路,即一个发展定位: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厦漳双城互动:加快实施 “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抓好厦漳规划对接、交通基础对接,落实厦漳同城大道等17个重点项目;三城建设目标:着力打造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四线管理:通过优化城市天际线、建筑轮廓线、滨水景观线、交通门户形象线”,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空间轮廓线丰富的城镇空间,在整体风貌协调的基础上体现建筑风貌多样化;五年行动计划:今后五年,漳州城市建设将着力实施 “城乡规划提升工程、城市综合交通工程、生态园林绿化工程、水体河道景观工程、市容市貌整治工程、古城保护开发工程、民生设施改善工程、公共场馆建设工程、城市功能配套工程、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共完成投资2000亿元;一中心六组团:以漳州城区为中心,深化圆山组团,优化靖城组团,整合北溪组团,提升角美组团,完善石码组团,壮大滨海组团的发展格局。如今,漳州围绕着 “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脉络,建设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城市规划蓝图已然绘就,碧湖市民生态公园、郊野公园已现雏形,城市内河的整治已经全面铺开。

四、漳州田园都市建设之措施

漳州 “田园都市”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多方面切实有力措施。本文主要从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建设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田园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理念创新

在发展理念上,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立足现有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开发理念,切实理清发展思路,是田园城市建设的先导。田园城市至少包含以下5个方面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第一,田园城市是生态城市。田园城市应具有环境优美、和谐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因此,应把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引入田园城市的规划设计。第二,田园城市是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田园城市完全围绕人来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富于人文关怀,相比宜居的环境,宏伟现代的建筑群是次要的,诗意地栖居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田园城市的审美与精神追求。第三,田园城市是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的城市。田园城市重视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维护和张扬城市的人文个性。田园城市强调保留城市记忆,珍惜 “足下文化”。一棵老树、一口老井或一间旧厂房、一段旧铁轨,都是城市的记忆。第四,田园城市是绿色、低碳城市。田园城市应有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城市设计注重交通导向和步行可达,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田园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循环利用各种资源。第五,田园城市倡导自然、朴素、生态、和谐之美,是有后工业化时代审美导向的城市。审美导向从农业时代到后工业化时代的演变过程,既是社会阶层由分离到融合的过程,也是城乡由分离到融合的过程。第六,田园城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是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支点,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提高城镇化率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的发展。

(二)规划引领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指引,其理念决定了城市战略目标的前瞻性和世界性。规划是城市空间关系的统筹,核心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体现了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漳州要从以下方面制定和落实田园城市建设规划:一是合理规划漳州交通物流体系。避免出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城市弊端,把现代交通体系、物流体系、环境保护等统筹考虑,构建一个完全体现生态、绿色、低碳新理念的城市格局。二是站在服务城市发展需要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战略高度,立足漳州市进而辐射厦漳泉的山水休闲基地的要求来科学规划,并与城乡一体化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三是进一步梳理已完成的各类规划、策划等方案,提炼漳州的特色和文化,做好项目布局和开发规划,形成 “田园在城中,城在田园中”的别样风景,营造一种自然、安宁、舒适的环境,成为市民及游客的 “第二家园”。四在规划中体现农民集中居住区这一田园风光的构成要素。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吸取传统民居和村落的优点,通过设计创新营造同样富有民居和地方特色的田园风光,切不可照搬城市小区模式,避免“千村一面”,缺乏特色。

优美城市的内涵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生态。在制定规划时,要借鉴 “反规划”思想,优先建立生态绿地网络。 “反规划”不是反对规划,而是与传统规划在思路上相反的规划方法。传统规划优先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然后零散布置一些公园绿地;“反规划”主张优先建立生态绿地网络,用于为城市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然后在生态绿地之间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原有的漳州城市规划是 “以路划地”,按 “反规划”思想,就要制定 “以绿隔地”的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制定使生态绿地网络间有序发展、有机疏散的建设规划,重在发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排蓄洪水、回补地下水、保护动植物、休闲游憩、教育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三)产业优化升级

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必然要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逐步走出传统的重投入轻效益、重进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环保的粗放型发展误区,做到把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把当前发展和长远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一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电子信息、光电光伏等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围绕加快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扶持创新型企业,力争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品牌。

三要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重点以 “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为核心,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具有集聚效应和区域影响力的商业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不断发展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高端商贸服务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要着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和软件产业,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流通等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要促进提升漳州城市软、硬实力产业的发展。漳州要在建设田园城市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漳州文化资源优势,把体现软实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漳州支柱性产业,推出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使漳州在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各类教育成为社会民众素质提升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路网建设,优化城市人居功能,努力打造全国最佳人居环境。

(四)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

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有效,决定着田园城市建设的成效。为全面推进漳州田园城市建设,就要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田园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

第一,完善城市建设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市委、市政府齐抓共管,人大、政协监督推动的领导体制;实行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制度考核督办到位、重点工程资金保障、建设任务部门共担、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发动群众共建共享的城市建设机制;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作为城市政府、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城市综合管理局统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工作抓手平台。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田园城市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促进城市发展、支持田园城市建设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城市管理地方立法工作,探索加大城市管理地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切实增强城市管理与执法工作的强制力和实效性。

第二,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田园城市建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其实质就是一场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实践,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实现田园城市的发展构想,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第三,改革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体制机制。首先,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在城市政府之下设定两个权力层次:一是统筹协调与城市基础功能设施和城市公共空间有关的所有部门、单位的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二是具体执行城市政府有关决策和督促落实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有关统筹协调意见,以及全面负责城市综合管理领域行政处罚的城市综合管理局。其次,建立城市综合管理的组织支撑体系、城市综合管理专业支撑体系、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城市综合管理社会支撑体系、城市综合管理专业指导和交流互动支撑体系、公共财政支撑体系、社会监督支撑体系等。再次,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专家组和城管局长联席会议,团结对城市综合管理有独到见解的专家学者组成城市综合管理专家组,根据城市综合管理实践和立法的需要,进行事关全局的相关课题研究,为城市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专业指导。

第四,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形成城市管理的活力和良性循环。要按照 “管养分离”和凡是市场能解决的就都交给市场的原则,通过公开竞标方式分离养护业务,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考量标准,以经济手段和合同关系促进养护水平的提高。要按照 “建管并重、以管为主、以费养事”的思路,通过对政府长期投资建设所形成的城市硬件设施及无形资产的有效经营,开辟城市管理投融资新渠道,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对从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中取得的收益进行集中统筹,专项用于城市管理,实现 “以城养城、以城兴城”。

第五,严格环境准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为此,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环境准入和清洁发展机制、污染物总量减排奖惩机制、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排监督管理机制、“三高一低”企业退出机制、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数字化”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城市化”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水资源网络化管理平台,加大地表水生态治理力度,构建水资源联调体系。

第六,推进宣传教育机制创新。大力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市民的行为引导。采取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充分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同时,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注释:

[1]福建省人民政府:《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年),2010年2月。

[2]福建省人民政府:《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3月。

[3]福建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工作方案》,2011年8月。

[4][5]《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相关问题分析》,时间:2011-06-02 ,《温江党建》。

[6]《成都,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http://news.dichan.sina.com.cn,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2010-2-9。

[7]《“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及实践》,漳州政府网,日期:2011-10-09来源:漳州新闻网。

[8]《“田园城市” 国内外实践案例》,http://www.shaanxijs.gov.cn 2012-10-25。

[9]《“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及实践》,漳州政府网,日期:2011-10-09来源:漳州新闻网。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2]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的决定。

猜你喜欢
漳州生态建设
买鱼
“生态养生”娱晚年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福建漳州面煎粿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