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江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现代汉语词典》(2005,第5版)问世已有几个年头,人们对其评论从未间断,而作为词典的灵魂——释义,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这里,我们试以物象词语①为视角,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第5版)的释义修订中成功的努力及特点做个评述,以冀再版时能加以继承发扬,切忌为改而改。[1]
所谓物象词语,是指命名时抓住不同事物形状上的“相似点”,并借用甲事物的名称来指称乙事物而生成的词语,如:臼齿、车床、佛手、鸡皮疙瘩等。从造词方法来看,它们是运用比喻(隐喻)手法造词的产物,实质即“类物象形”;从词类上看,它们是指称事物的名词性词语。
从整体上来看,物象词语有四个特点:(1)具象性,即以具象喻具象,呈现事物具体的形状特征;(2)常用性,即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用频率较高;(3)能产性,即某些物象语素能够构成一个同素词族,涉及诸多语义类别②;(4)认知性,即有助于人们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2]
物象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极富形象色彩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为我们考察“第5版”的释义修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经过历次修订,物象词语的释义发生不小的变化,词典质量也因此不断提高。但目前学界少有人以物象词语为例,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修订的特点作专门讨论。通过人工翻检,我们共筛选出《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物象词语1068条。鉴于此,我们试将“第5版”与“第4版”(2002)作比较,以说明“第5版”释义修订的系列特点,即准确性、系统性、认知性和人文性。
释义术语、释义标注及释义(语言)表述的变化,是辞书编纂时代性与科学性的要求,并最终体现为释义的准确性。
1.术语的增补。如:
【土豆】〈口〉(~儿)马铃薯。(第4版)
【土豆】(~儿)□名马铃薯的通称。(第5版)
“第5版”的“土豆”条增加了术语“(的)通称”,并由口语词转化为通称词。
又如,【黄鼠狼】:黄鼬→黄鼬的通称。术语也发生了变化。
2.术语的替换。如:
【火龙】①形容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第4版)
【火龙】□名①比喻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第5版)
“第5版”的“火龙”条中,义项①的术语由“形容”改为“比喻”。“形容”一般用于形容词性词语的释义,而“比喻”一般用于由比喻词汇化形成词语的比喻义。
又如,【眼波】:形容→指(流动如水波的目光),也是这种情况。
3.术语的删除。如:
【扫帚星】彗星的通称。……(第4版)
【扫帚星】〈口〉□名彗星。……(第5版)
“第5版”的“扫帚星”条中删除了术语“(的)通称”,由于时代的发展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扫帚星”一词的使用频率及语体色彩发生变化:由通称词变身口语词。
又如,【天河】:银河的通称→银河。也是这种情况。
1.增补〈方〉的标记。如:
【袖管】①袖子。②〈方〉袖口。(第4版)
【袖管】〈方〉□名①袖子。②袖口。(第5版)
“第4版”的“袖管”条中,“〈方〉”仅适用于义项②;而第5版中,“〈方〉”适用于各个义项。又如,“八角”条也加注了〈方〉的标记。
2.增补〈口〉的标记。物象词语的常用性特点决定其在口语中词频较高,使一些词语具有口语性。如“第5版”的“扫帚星”条中,添加了〈口〉的标记(参见“二(一)3”)。
又如,【脑瓜儿】、【手指头肚儿】、【牙子】、【眼珠子】、【榆钱】等条,也加注了〈口〉的标记。
1.释义元语言的替换。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替换更贴切的词语。如:
【栈桥】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建筑物,形状略像桥,……(第4版)
【栈桥】□名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构筑物,形状略像桥,……(第5版)
“第5版”中,“栈桥”条将原释义词“建筑物”替换成“构筑物”,因为“构筑物”是“指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工程建筑,如水塔、烟囱等”[3],而“建筑物”是“人工建造的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住宅、厂房、车站等”[4],这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又如,【矿脉】:(成脉状的)矿床→矿体,【火花塞】:(燃料)爆发→燃烧,【瀑布】:河身→河床(突然降落),也作了修改。
(2)替换定义的类词语。即用上位词来替换下位词,或是相反情况。如:
【海带】褐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第4版)
【海带】□名藻类的一种,生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形状像带子,……(第5版)
“第5版”的“海带”条中,用上位词“藻类”替换了“褐藻”,因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需要了解的是语文义而不是专科义,这实际上是在精确性与包容性之间寻求平衡。[5]
而“第5版”中以下位词来替换上位词的情况也有,如【木耳】:菌→真菌(的一种),【仙人掌】:果实→浆果(椭圆形),以求准确到位。
(3)替换含别字的词语。如:
【松花】一种蛋制食品,……因蛋青上有像松针的花纹,……(第4版)
【松花】□名一种蛋制食品,……因蛋清上有像松针的花纹,……(第5版)
“第5版”的“松花”条中,将“蛋青”改为“蛋清”,这是对别字的纠正。
又如,【蛙泳】:(同时两腿)登→蹬,也是这种情况。
2.释义元语言的添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元语言的添加使句子表达完整。如:
【面包车】旅行车的俗称,因外形略像长方形面包。(第4版)
【面包车】□名指车厢外形略呈长方体的中小型载客汽车,因外形像面包而得名。(第5版)
“第5版”的“面包车”条中加上“而得名”,补救了原表达不完整的分句。
(2)元语言的添加使隐含义素凸现。隐含义素是指那些在共识前提下被暂时放弃的、潜在的、反映事物次要特征及其主观认识的义素。[6]“第5版”中对某些物象词语的隐含义素也作了适当的补充。如:
【金针菜】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花筒长而大,黄色,有香味,早晨开放傍晚凋射,可以做蔬菜。②这种植物的花。‖通称黄花或黄花菜。(第4版)
【金针菜】□名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花筒长而大,黄色,有香味,早晨开放傍晚凋谢,花蕾可以做蔬菜。②这种植物的花。‖通称黄花。(第5版)
“第5版”的“金针菜”条添加了“花蕾”一词,尽管读者可以从上下文及生活常识中得知“可以做蔬菜”的是“花蕾”而不是“叶子”等,但为避免误解,编纂者还是补上了。
又如,【眼镜蛇】:颈部很粗→激怒时③颈部膨胀变粗,【梭子蟹】:(常栖息在)海底→浅海海底,【羚牛】:哺乳动物,像水牛→哺乳动物,外形像水牛,也都是为语义明晰而添加。
3.释义元语言的删除。“第5版”对某些物象词语释义中表评价的隐含义素作了删除,其大多是人们熟知或可据上下文推知的内容,以及作为语文词典可不必出现的提示语。如: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第4版)
【人参】□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入药。(第5版)
“第5版”的“人参”条删除了“有滋补作用”的分句,一般读者凭生活常识不难知道这点信息,况且语文词典没必要也不可能一一介绍植物的药效。又如:
【蜗牛】软体动物,……吃草本植物的表皮,危害植物。有的地区叫水牛儿。(第4版)
【蜗牛】□名软体动物,……吃草本植物。有的地区叫水牛儿。(第5版)
“第5版”的“蜗牛”条删除了“的表皮”、“危害植物”等语句,因为一般读者可凭逻辑推理得知。
又如,【狮子狗】:毛较长的巴儿狗→哈巴狗,“狮子狗”、“巴儿狗”都是指哈巴狗(第5版将“哈巴狗”作为主条),“毛长”是其故有特点,故隐含义素不必出现。再如,【金枪鱼】:生活在海洋中,肉供食用→生活在海洋中,也对隐含义素作了删除。
4.释义元语言的调序。“第5版”还将“第4版”中某些释义表述的语序进行了微调,使语句变得通顺。如:
【鸡胸】因佝偻病形成的胸骨突出像鸡的胸脯的症状。(第4版)
【鸡胸】□名因佝偻病等形成的胸骨畸形,因胸骨突出像鸡的胸脯,所以叫鸡胸。(第5版)
“第4版”的“鸡胸”条释义表述存在句式杂糅问题,故“第5版”予以调序。
“第4版”的释义中,提示参见语不少是落空的④。鉴于此,“第5版”加大对释义提示参见语的修订,使词典参见性及系统性得以提升。
1.增补提示参见语。如:
【芭蕉扇】用蒲葵叶子(不是芭蕉叶子)做的扇子。(第4版)
【芭蕉扇】□名葵扇的俗称。用蒲葵叶子(不是芭蕉叶子)做的扇子。(第5版)
“第5版”的“芭蕉扇”条增加了“葵扇的俗称”,完善了与已收条“葵扇”的参见。
又如,“豆猪”条中增加了“也叫米猪”,以完善与已收条“米猪”的参见。
2.删除提示参见语。如:
【扇贝】软体动物,壳略作扇形,……是一种珍贵的食品。也叫海扇。(第4版)
【扇贝】□名软体动物,壳略作扇形,……是珍贵的食品。(第5版)
“第5版”的“扇贝”条中删除了“也叫海扇”,是因“海扇”自“第3版”删除后就一直未出条。
又如,“滚珠”条中删除了“也叫钢珠”,“海豚泳”条中删除了“有时也叫蝶泳”,“钢筋”条中删除了“也叫钢骨”,均是因参见条未收录而删除。
【木耳】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状如人耳,……可供食用。(第4版)
【木耳】□名真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状如人耳,……可以吃。(第5版)
“第5版”的“木耳”条将“可供食用”改为“可以吃”,以保持通用语体风格。
又如,【枪乌贼】:略似→略像(乌贼),【海米】:(去头去壳)之后→后,也是同样情况。
物象词语具有具象性、认知性的特点,故“第5版”对物象词语的释义较注重命名理据性的说明(事物的外形特征),以帮助读者对词义的全面理解与把握: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词典的知识性。如:
【丁字街】呈T形的街道。(第4版)
【丁字街】□名形状呈T形,像丁字的街道。(第5版)
“第5版”的“丁字街”条增补了“像丁字”的说明,以突出命名的理据。
又如,“狗尾草”增补了“像狗的尾巴”,“鸭儿梨”增补了“靠近果柄的凸起像鸭头”,“鸭舌帽”增补了“略呈鸭嘴状”,也是这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第5版”释义修订时,不仅加强了理据的说明,而且对“第4版”部分条目关于理据的说明还作了一定改动,以更符合实际。如【梯田】:(形状像)楼梯→阶梯。
“第5版”中,环保意识及对动植物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是删除有关动物的功效或用途等的说明,二是修改关于植物“栖居”的字眼。先来看动物条:
【松鼠】(~儿)哺乳动物的一属,……生活在松林中,有的种类毛皮珍贵。(第4版)
【松鼠】(~儿)□名哺乳动物,外形略像鼠而较大,……生活在松林中。(第5版)
“第5版”的“松鼠”条删除了“有的种类毛皮珍贵”字眼,以表明动物是人类的“伙伴”而不是利用的“物品”。又如,“云豹”条删除了“毛皮柔软,花纹美观,可制衣物”,“豹猫”条删除了“毛皮可以做衣服”,也都体现了对动物保护意识。
需指出的是,“第5版”表述动物“栖居”的字眼也有所变化。例如,【袋鼠】、【鸭嘴兽】、【灵猫】、【河马】等条,都将“产在(于)……”改成了“生活在……”,以表明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成员。
再来看植物条:
【鹅掌楸】落叶乔木,……产于我国江西、湖北等地。(第4版)
【鹅掌楸】□名落叶乔木,……生长在我国江西、湖北等地,是珍贵的观赏树种。(第5版)
“第5版”的“鹅掌楸”条将“产于”改为“生长在”,以说明植物(树木)不是人类肆意滥伐的“物产”。又如,【龙眼】:产于→生长在,反映了现代人类已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第一部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义成就是目前其他辞书无法超越的。然而,具体到个别词条,其释义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主要是编纂原则及体例不能贯彻始终,或不周遍,即在上文论及的四方面还做得不够。例如,“电话亭”条释义词“邮电局”就不准确,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它就分成“邮政局”、“电信局”了。又如,隐含义素的凸现在类义词条中不平齐,像“柳眉”(指女子细长秀美的眉毛)与“杏眼”(指女子大而圆的眼睛)常并列使用,但释义中隐含义素则一现一隐⑤。
再如,“金针菜”条不妨加上“……形似金针”的理据说明,以增强认知性。此外,“大熊猫”、“金丝猴”条有“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说明,其中“特产”一词不妨改成“特有”,以增强人文性,并与同类条目一致。
近年来,辞书界紧锣密鼓地开展已版词典的修订工作,如《辞源》就在修订之中。而不少词典相继完成了新一轮的修订,如《辞海》(第6版)[7]、《汉语大字典》(第2版)[8]、《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9]等。这里,我们也期盼《现代汉语词典》能尽快推出新版,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①物象词语是我们研究汉语词汇类聚时所提出的一个名称。古代学者早已意识到这种以“形状相似”造词方式的存在,并把用来比拟他物的事物称之为“物象”,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北历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故我们将该类“以物象受名”的词语叫作“物象词语”。
②汉语物象词语的语义类别涉及25种,如天文、地理、农业、植物、动物、建筑、器物、用材、纹痕、人体、发式、眉型、动态、服饰、饮食、医药、祭葬、宗教、商业、交通、文教、文体、军事、官府、其他等。
③下划线表示的是隐含义素及其表述。下同。
④如“第4版”中“焊枪”条有“也叫焊炬”提示语,但词典中并未出条,无疑削弱了系统性。又如,“蜥蜴”提到的“四脚蛇”、“幡儿”中提到的“引魂幡”、“带鱼”中的“刀鱼”等,也均未立为参见条目。
⑤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1997)中“杏眼”释为:“形容女子圆大而美的眼睛。”可见此类隐含义素义入典是得到学界认可的。参见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1997.网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
[1][5]杜翔.时代性准确性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J].辞书研究,2006,(01).
[2]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张廷远.隐含义素的剖析及其语用价值[J].汉语学报,2007,(03).
[7]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6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8]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9]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