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消痹汤治疗湿热阻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例

2012-12-12 01:08:58聂建平宋晓南尹国富刘福华石海军
中医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痛风性痛风关节炎

聂建平,宋晓南,尹国富,周 洁,岳 敏,刘福华,石海军

(潍坊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山东潍坊 250014)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昼轻夜甚,反复发作。目前,西医治疗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运用,如非甾体抗炎药、促尿酸排泄药、碳酸氢钠等,虽治疗的效果尚可,但毒副作用较大,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十分明显,且易复发,往往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而影响疗效。而中医对痛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但毒副作用小,且有良好疗效。2011年4月—2011年11月,笔者采用痛风消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风湿科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均为男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0岁,平均(45.5 ±2.5)岁;病程最短 5 h,最长72 h,平均(33.8 ±3.1)h。对照组45 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 76 岁,平均(43.9 ±3.5)岁;病程最短7 h,最长68 h,平均(32.1 ±5.0)h。2 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痛风湿热阻痹型证分类标准。症见下肢关节突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临床风湿病学》[2]标准。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 d内即达到发作高峰;②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③整个关节呈暗红色;④第1脚拇趾跖关节肿痛;⑤单侧跗关节炎急性发作;⑥有痛风石;⑦高尿酸血症;⑧非对称性关节肿痛;⑨发作可自行终止。凡具备该标准3条以上,并可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以上标准比较繁琐,难以记忆,在临床中常以下列3项作为诊断依据:①典型急性关节炎发作,可自行终止而进入无症状间歇期,同时证实有高尿酸血症;②关节腔积液中或白细胞内发现有尿酸盐结晶;③痛风结节中有尿酸结晶发现。凡具备上述3项中任意1项者即可确诊。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参考文献[1]及参考文献[2]中的痛风湿热阻痹型证分类及诊断标准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由第一三公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10308]60 mg/次,3次/d,口服;碳酸氢钠片(由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00202)1.0 g/次,3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痛风消痹汤,药物组成:水牛角30 g(先煎),生地黄30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玄参15 g,土茯苓 30 g,萆薢 15 g,金银花20 g,黄柏10 g,地龙10 g,薏苡仁30 g,甘草6 g。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口服。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显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有效: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功能及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6 结果

6.1 2组疗效对比

见表1。2组对比,经 Ridit分析,u=0.30,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

6.2 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s

表2 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2组治疗后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 别 例数 时间 红细胞沉降率/(mm·h-1) C反应蛋白/(mg·L-1)治疗组 45 治疗前65.3 ±12.4 37.6 ±6.3治疗后 30.0±5.4** 21.6±5.3**对照组 45 治疗前 67.1±10.5 36.5±5.8治疗后 28.2±5.9** 20.3±4.5**

6.3 2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恶心、厌食等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7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病机多为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阻痹。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雍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代林佩琴《类症治裁》曰:“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本病治疗需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方中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玄参均为苦寒之品,清热解毒,可使火平热降,毒解邪宁;土茯苓与萆薢配伍可解毒除湿、祛风除痹以通利关节;金银花甘寒,可助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很多治疗痛风方剂中经常使用的一味中药;地龙在清热基础上可增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除痹,可助升清降浊;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清热、利湿、化瘀、消肿、止痛之效。

本结果表明,痛风消痹汤可显著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记物水平,对于湿热阻痹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且使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痛风性痛风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痛风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1:52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18
痛风了,怎么办?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16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8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0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1:54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