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样子

2012-12-11 06:05:22郝琳HAOLin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旅舍林间客房

郝琳 / HAO Lin

现在每次去昆明,都住在隐舍。有时,会在不远处的竹屋里和业主享用农家手艺的晚餐。时常,在两个建筑之间,我们会故意绕个道儿,选择漫步在业主精心布置的林间步道中,享受这种丰饶自然给予的时间和空间的质感。因为经历了这些设计和建造,所以这样的旅程,对于我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和幸福感。

四年前业主委托我设计隐舍这个案子。四年后的现在,我代ECGB委托业主朋友从他们的角度撰文谈隐舍。这样一来一往的作业和交代,颇为有趣,反映记录着寻求新的价值观的艰难过程和一点成果。

业主在委托这个任务的时候,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任务书,只是希望在优美风景中建造一处小型的旅舍,向有限的客人开放。虽然最初没有具体的功能要求,但客户的期许足以令人激动。业主没有将庞大的机构和定义成熟的大型连锁酒店引入到如此静谧和茂密的林地,这是根本上的明智。即便如此,设计中还是需要摒弃很多常规的选项和面对不少的困惑。在同时面对开发和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惟有大家转换角度看待和沟通问题。我数次面对“这到底是不是酒店呢”、“建筑分开的话,会淋到雨啊”这样的问题而反复评估设计。至于答案,在通常的思维下,恐怕一直都找不到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面对那些客观、具体而细微的场地、功能、经济等条件慢慢地解答。这也是逐渐形成所谓任务书和共识的有趣过程。

因为要做一个与自然拥抱的建筑,隐舍的合成在不少角度上观察都显得不同寻常。她不像一处常规意义上的旅舍——内外并无边界;自然的手可以伸进来;没有围栏、大门和所谓的大堂。开放的建筑群纳入周边广袤的林地和步道,依托起伏的山势,并几乎保留了所有的场地树木。

我的角度是,虽然是个旅舍,但希望不论在什么样的气候下,访客都更为乐意地步出房间,走入自然,并以各种方式享受自然空间,美好的记忆。人是自然的动物(we are outdoor animals),有与自然共为一体的天性。旅客使用旅舍的方法、基地与自然环境的潜质对于营建的影响,以及当地的气候、物料素材、建造条件与工艺,甚至是林木花鸟,对于呈现这样的空间都具有影响。就使用而言,设计需要了解自然与人的生活空间边界的消除、自然环保工艺对于固有环境的保育提升、以及类似自然管理的经营。仔细想来,似乎可以径由经营自然来定义建筑与场所。建筑的角色就是揭示场地的品质,并强化此地此景的场所罢了。

如此,隐舍的所谓建筑性的问题反而淡化了。设计的房子像一组微型群体,彼此围聚着。设计尝试若干的形体和组合,将建筑群体的摆布看似是不经意地分散在场所中的样子,希望获取最佳的空间张力、层次感、视线、阳光、空气和自然景观的匹配,好像“自然村落”。在这里,自然如常地生长,建筑体现在自然中静寂和朴素的品质,旅者欣然接纳自然的给予。团队一直到设计后期才探索感悟出“隐舍”这个名字,英文是Innhouse,大致的意思是想表达这是个类似民舍的小旅店。这样一来,大家似乎都有点儿认同感了。

隐舍的关键是高高低低的院落。步道穿越院落,院落穿越建筑,起承转合,好比是院套院。庭院半开放,合而不围,也可以瞥到另外一个院儿。院子是我脑中真正的客房,因为山间的景观和自然的丰饶大概才是旅客要去那儿的原因吧。喝本地的茶、吃附近园子里四季产出的有机蔬果,阶段性地也可以有些特别的节目助兴。院落里间或有些极简的亭子、无边的水池、或是挑出坡地的小块山地平台,有意无意地为访客提供些闲散的小小幸福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着穿越这些属于自然的空间;在建造和落成的时间里,也无数次感受着其间的微风、细雨、鸟语、花香、酷暑和严寒。穿越建筑彼此的空间,与风雨和自然为伍,是真正绿色建筑的仪式和住居的要义吧。

隐舍设计草图

就每栋建筑而言,单元建筑分为3个体量,即两个翼和类似灯笼般的半开放垂直上落空间,并通过景观廊桥连接。另一条步道是林间小径,在山坡的下部,与茶室、健体、餐厅等附带的院子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山谷平台相连。小径是本地素色的火山石板与野生植被的结合,依照山体上下蜿蜒折动。停车的区域被石笼挡土墙和透水的覆草地面定义着。

背靠庭院的两侧是首层客房的栅篱,添加了景深的层次感,并保障客房的隐私和隐约的庭院视线,也体现植物攀爬的趣味。开放的一侧则是一层层延伸出去的风景。景观并不拘泥,因为我并不中意那些过于人为雕琢的景观铺陈,所以场地上都是保留的原生高大树木和各种本地树种的混杂。悬空的连道穿越其中。原有的飘逸竹林提供了围合酒店村落最好的屏障。新添的竹篱、落水和铜制的标识定义了入口。庭院铺素色的复合竹地板,局部较大的平台处设有无栅水池。

隐舍在林间若隐若现,仅为访客提供17间大小不一的体验式客房。配合自然的环境,旅舍的庭园覆以环保重组竹板,以表现素净、温和与单纯的地景。林间微妙的光线也启迪了建筑表情。建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条板处理是与高耸的针叶林和本地桉树丛林的对话。在这样的氛围中,访客或许可以找到满足潜在需求的地方。我希望他们心头留下的是属于自己的美好的自然生活与空间体验。建筑是开放、留白、如影随形的。访客也会尝试探索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最佳方式。

拓展自然的想象力,同时也从隐舍内部空间着手,形成与外部的密切关联。客房的空间中央设计了两道核心墙体,以同时满足3个高度融合的功用——集中整合内部的承载结构和机电设备单元;释放四周围护墙体的负荷而使立面可以灵活地应对自然环境和被动设计;划分私密的卫浴一侧与开放的起居空间。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建筑更为微妙。因为围护墙体被完全地释放出来,所以每个客房设计都可以是林间风景的延续。起居和卧室的一侧有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设计开敞通透并结合深远出挑的景观露台,有时好像是要挑到树丛中,与四时共舞。浴缸紧邻玻璃,呈现的是无边的风景。躺在床上也可以欣赏晨曦和暮色是最怡人的地方。卫浴在特征墙的背后,形成了两个私密而亲切的小空间,并且拥有自然的采光。这一侧的系列竖窗引入那些穿越树木的如纱一般微妙的光线。

对于永续的建造而言,隐舍探讨的价值并不单纯地存在于自然或是建筑物的表象本身,它反映了环境与居住者互动的一种效果。所以,如果我们仍然把设计视为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围绕新的自然观和因此可能产生的生活方式而展开讨论。虽然可持续发展最终牵涉到根本的政治决策和道德转化,而累积起来的效应却是从无数的关于自然观念的微妙变化开始的。可持续建筑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认识到未来社会经济模式可能发生的不同变化,理解自然在变革中的角色,以及成熟的自由美学和科学技术对于自然认知和经验的互动,进而通过非线性的方式来组织建筑的不同角色,来解答环境、社会发展和生活价值的本质问题。

隐舍模型

石笼挡土墙

周边的竹林

猜你喜欢
旅舍林间客房
《林间风景之一》油画
艺术大观(2023年17期)2023-07-10 06:23:41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22
林间游戏场
哈哈画报(2022年6期)2022-07-09 09:46:08
中国的青年旅舍如何在酒店行业中发展生存
营销界(2019年46期)2019-12-08 12:14:57
酒店智能客房影院系统构建指引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09
第28次瑞典冰旅馆
读者欣赏(2018年1期)2018-01-19 17:34:11
烟囱里的客房
学生天地(2017年21期)2017-11-07 02:38:16
浅析青年旅舍盈利模式
今日湖北(2015年21期)2015-12-01 04:17:27
国际青年旅舍在中国营销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