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艳,徐万祥,李红征,逄锦光
(1.山西省地质测绘院,山西运城044000;2.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潍坊261021)
测绘作业中常用的坐标系统主要有3类参心坐标系统,即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城市和地区(如大的矿区)独立坐标系。由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采用WGS-84地心坐标系统,成果为经纬度和高度,因此,GPS定位成果需要转换至以上参心坐标系统,同时将高度换算到正常高。
如果测区已经进行了GPS控制测量,可利用WGS-84基准的无约束平差和地方网格坐标的约束平差成果,在室内采用GPS软件求取。在工程应用中,每个点都可安置基准站,主要应用于控制测量、精密工程放样等精度要求高的工程。
此法是在WGS-84坐标未知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方法。基准站可任意摆放,可以是已知控制点或任意未知点,先将基准站的WGS-84坐标通过单点定位得到;然后用流动站到已知控制点上采集WGS-84坐标;再应用采集的数据在外业手簿上进行转换参数的求取。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工程放样、勘测、地形测绘等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工程,特别是对于任意坐标系,此类方法应用更为简捷实用,但应注意GPS应采用脚架精确对中整平,且数据采集充分。
笔者以海阳市控制网布设为例,来研究影响参数精度的因素。海阳市测区首级控制是采用GPS静态测量方法布设的 D级 GPS控制,控制面积1880 km2,高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布设,联测了多数D级GPS控制点。D级GPS控制网最弱点位中误差为±1.3 cm;四等水准网最弱高程中误差为±0.9 cm。水准网内最小高程3m,最大高程185m。
笔者选择6种方案采用软件TGO1.6进行基准转换七参数计算,然后根据D级GPS平差坐标和四等水准高程与6种方案的校正转换后的成果进行比较(如图1、表1所示),并以此来研究转换参数精度与起算点的空间分布、起算点数量和转换方法的关系。
(1)参数求取方案
方案1:在坐标系统中设置无大地水准面模型,取网中长度一半的3个控制点进行七参数计算。
方案2:在坐标系统中设置无大地水准面模型,取网中两端及中间3个且分布比较均匀的已知控制点进行七参数计算。
方案3:在坐标系统中设置无大地水准面模型,取网中分布比较均匀的11个控制点进行七参数计算。
方案4:在坐标系统中设置加入大地水准面模型,取方案3中采用的11个控制点进行七参数计算。
方案5:将测区分区域,按照方案3的计算方法求取参数。
方案6:按方案3,仅变换参数计算点,选择图形强度差、受外界条件影响大、可能影响GPS观测质量的点来求取参数,并以此研究GPS测量精度对参数的影响。
(2)分析的统计量
分析的统计量取4类:最大较差、最大残差、较差平均误差、较差中误差。
a.平均误差的计算
b.中误差
图1 海阳测区参数求取分区示意图
D级GPS平差坐标与6种方案校正转换坐标的较差情况(部分数据)见表1。
表1统计量为60个有四等水准高程的D级GPS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方案平面坐标的最大较差、平均误差、中误差等误差指标均不大且相近,高程的各项误差指标方案间差别较大。对各方案转换结果作如下分析:
1)方案1的平面、高程精度低于方案2,是由起算点的空间分布造成的,即均匀分布优于一端分布的情况。
2)方案3的平面、高程精度优于方案2,显然是由起算点的数量不同造成的,即起算点的数量越多精度越高。
3)方案3的高程精度优于方案4,因其参与参数计算的点相同,所以这种差别是由于计算方法本身所引起的。原因在于方案3平面拟合的必要起算点为3个,实际上用了11个。而方案4曲面拟合的必要起算点为7个,可靠性较差,精度就较低。
表1 平差坐标与参数转换坐标的较差分析表 mm
4)方案5的精度最高,因为方案5将测区划分为3块求得3个参数,即3个平面,能够较好的接近似大地水准面,与地方网格坐标更好吻合,因此其精度最高。除方案5外,其他方案高程误差较大,原因是由于似大地水准面是不规则曲面,范围越大,与似大地水准面越难拟合,高程拟合精度越差。
5)6种方案的平面平均误差和中误差均不大于±1.0 cm,说明只要参与参数转换求取的控制点精度质量高,点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转换方法对参数的平面转换影响不大。
6)残差大小直接反映了参数的准确可靠性和转换精度,以及参与计算的控制点的精度情况和吻合情况,当残差较大时,应检查原因。从表1中还可看出,各方案的平面残差均很小,高程残差(方案1、方案2参与计算的点为3个,无残差)均较大,方案5的高程残差最小,说明拟合方法最好。
参与参数计算控制点的GPS测量精度、高程精度,会直接影响参数的精确性,因此应提高GPS测量、高程测量的等级和精度。GPS测量一般应按D级精度布设,高程应在四等以上,最好是三等。
起算点数量越多、分布越均匀,则拟合精度越高。依据下述方法选取参数计算点可提高参数精度。
1)根据位置选择。求取转换参数的控制点范围要包含RTK测量范围并均匀分布,尽可能避免从一端向另一端无限制的外推;为提高转化精度,平面最好选3个以上的点,高程最好选择7个以上的点。
2)依据控制点间的精度(残差大小),选择相吻的控制点。选择残差较少、精度较高的一组参数为最终启用参数。此时可进行其他点选择,用以剔除存在粗差的控制点。
3)选择拟作为参考站的控制点为参数求取的点,可减少参考站的误差及提高参数的相吻性。
由于似大地水准面不规则,很难选取一种好的拟合方法与其相吻。二次曲面拟合对控制点的数量要求7个以上,且拟合效果不一定好,上述方案4可证明。因此,建议首先采用平面拟合,当然控制点较多时,可以采用2种方案比对,选取好的方案。
范围越大,与似大地水准面越难拟合,高程拟合精度越差,因此应控制参数求取时面积。通过以往数据统计,一组参数的控制面积平原地区不宜大于700 km2,一般丘陵地区不宜大于350 km2,否则高程难以控制。
地形起伏小,似大地水准面较规则,则拟合精度高;地形起伏大,似大地水准面极不规则,则拟合精度差。因此,在高程拟合时,在地貌特征变化部位应设置拟合点,以保证高程拟合精度。
常用方法有2种。一是现场进行RTK校正测量,求取转换参数,该方法主要用于精度较低的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目前是最常用的方法;二是通过静态联测得到WGS-84坐标,并在室内采用软件求取,其主要用于较高精度的控制测量。
在作业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通过静态联测得到的WGS-84坐标,必须和CORS站点的 WGS-84坐标统一。一般先委托CORS管理中心解算WGS-84坐标,然后再进行七参数解算。
2)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品牌的GPS仪器因为其软硬件的不同,七参数解算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同品牌的GPS仪器必须单独求取转换参数。
3)现场进行RTK校正测量时,应按照一级以上控制点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测量[1],以提高WGS-84坐标的精度。
4)在假定的独立坐标系中作业时,如建筑方格网,应采用3个以上控制点进行现场校正。
1)RTK测量中参数的求取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RTK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和精度质量,转换参数不准确则产生系统误差或错误,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2)影响参数精度的因素与参数计算采用控制点的精度、数量、空间分布有关,与高程拟合方法及测区范围大小、地形起伏大小有关。通过控制影响参数计算精度的因素,可以得到高精度的转换参数,以提高RTK测量的精度质量。
3)网络RTK的七参数求取同传统 RTK,其WGS-84坐标必须和CORS站点的WGS-84坐标统一。不同品牌的GPS仪器必须单独求取转换参数。
4)在使用CORS进行RTK测量时,采用坐标移动转换法[2]可提高成果转换精度,且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国家测绘局,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S].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
[2]姜卫平,马强,刘鸿飞.CORS系统中坐标移动转换方法及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8):775-778.
[3]于小平,杨国东,许惠平.GPSRTK高程拟合方法精度研究[J].测绘通报,2006(11):19-21.
[4]徐万祥.GPSRTK的应用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