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2012-12-11 06:47:22周建社陶成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周建社,陶成武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2.长沙外国语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7)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周建社1,陶成武2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2.长沙外国语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7)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确保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套多因素、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它以结合实际与深入实际操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发展研究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及职业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践行各种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实习、实训与参与职业资格培训为主要途径。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根本,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保障,是确保其培养的人才实现“高”与“用”的质量的主要途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近年迎来了大发展,由于以往类似的人才培养经验不足,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它要求的“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了影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最关键的问题。为此,本文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从本质上探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

1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提出的,它强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研究生综合职业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它相对于理论教学是独立存在的,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实践,课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领域或职业领域的基础技能与职业操作技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其特征与传统理论教学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具有实践性,这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体现,这种特性要求实践教学密切联系体育职业实际操作,实现岗位操作与技能掌握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二是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模拟或教学环境设计的情境化,它要求按照具体的体育职业实际操作进行系统的设计或直接深入职业岗位实际操作;三是要求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以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四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掌握职业操作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研究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能力。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或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体现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层次性、应用性,以及职业适应性等特点,它的构成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即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考核与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要素,是一整套明确的、连续的、系统完整的方案。

2 建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2.1 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为指导思想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指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入学考试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考核;人才培养重提升研究生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体育职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重与体育领域职业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与实用性[2]。可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要体现以“高于本科”为基础,以“用”为本,与学术型研究生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培养的人才所掌握的主要能力由纵深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实用的职业操作能力,特别强调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努力构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加强其人才“用”的培养的有效保障。

2.2 以各类体育职业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为导向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不是单纯以学科为依据的,而是以职业为依据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从社会职业角度来说,即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营养师等一线体育职业的高级从业人员。因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掌握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健身指导能力、体育经营与管理能力等系列与体育职业实际工作有关的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其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各专业领域人才所需能力的不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与具体职业实际工作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2.3 以从结合职业实际到深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

实践教学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以增强专业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3],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它的过程必然离不开职业实践,这种职业实践既包括结合职业实际的各类模拟实习的实践教学,也包括深入职业实际的各类操作,如顶岗实习和深入各种实际工作岗位的实习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是全方位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从结合实际到深入实际,逐步提升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

3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

3.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和预期的成果,是“要在各阶段达成什么和最后达到什么”的意思。实践教学目标是指在通过实践教学的某个目的行动过程中去设立各个阶段的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结果。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它培养的人才是要面向具体的体育职业的,也就是说其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要求研究生掌握诸如体育教师、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营养师等一线体育职业高级人员所必备的能力。由于这些职业大部分属于服务行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需要从业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其主要目标是要提升研究生的与具体体育职业操作有关的能力,即他们需要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体育教学技能、健身指导技能、体育经营与管理技能等与具体体育职业有关的技能。同时,要体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层次性”,那么除了掌握相应的职业操作技能以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他们的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提升研究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图1)。

图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3.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现研究生掌握熟练的与实际体育职业有关的职业技术技能和形成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与技能学习、应用以及职业实践等有关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不能孤立分散地进行,应该充分考虑研究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它的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应体现与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在层次上的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研究生的具体职业操作能力,即这种能力的培养要逐步从研究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观摩教学与模拟实习等,逐步衔接到以实际工作为主的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并将岗位实习、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努力将各种职业资格培训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高质量的具有毕业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等“三证”型或“多证”型的应用型人才(图2)。

3.2.1 校内实践教学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实践教学;二是校内专业技能与岗位实训。

图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理论课教学要多采用案例分析、实验、研究性学习,以及以各种专题讲座的形式,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强调密切与职业实际相联系,切实指导实际。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与运动技术有关的技能教学,运动技能的教学要强调“学”与“用”的结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基于本科教育之上的教育,他们的运动技能的学习,要多强调运动技术的巩固与熟练,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将所学的运动技能付诸实践与应用,这才是对他们实施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根本。因此,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要多采用“老师指导、学生互助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相互讨论”的教学评价模式。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运动队训练或协助指导运动队训练,或参与各种专业实践活动等。

校内专业技能与岗位实训主要是指在校内进行各种与职业岗位相同或相近的实习、实训等。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学校体育竞赛、学校课余训练与俱乐部训练、参与导师的与各种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活动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专业技能与岗位实训要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能力培养,在特别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突出其在各种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组织、策划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将其操作能力的培养停留在“能用”的层面,而应注重提升其职业内涵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彰显其“高层次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要突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职业型人才的特色,实践教学的过程与情景要密切与具体职业相联系,如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生应以教育实习为主,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生应以提升教练员素质为主等。

3.2.2 校外综合实习

校外综合实习是一种从校内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实践,它的实习一般根据专业的要求,具有职业针对性,是一种具体的职业实际工作的培训。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校外综合实习对它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研究生经过各种校内理论与实践学习之后“真正”付诸实践的重要一步。校外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各种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实习、校外兼职等。如教育实习、参与组织体育竞赛、策划体育营销与体育竞赛、社区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体育场馆管理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综合实习应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有职业针对性,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它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具体体育职业实际工作的,要培养高质量的符合职业需要的“能用之才”,就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重视其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二是特别重视研究生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培养;三是较长的实习与实训时间,较长的实习、实训时间是各种实习、实训效果的重要保障,也是研究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3.2.3 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

实施职业资格认证是近年来各行各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进入职业前实现与职业实际工作衔接的一种重要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要与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相结合,将各种与体育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渗入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并将其获得的资格作为其研究生毕业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资格培训主要包括教师资格培训、教练员培训、体育经纪人培训、营养师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场地工培训、私人教练员培训等,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提升研究生的职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可以将各种职业资格培训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当中,作为必修学分。同时,培养单位要积极主动与职业资格认证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形成各种合作关系,加速这一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3.3 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考核与评价是对教学效果与人才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情况的评价。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不能只限于以纸笔为主的考试与评价,而应更加注重形成性或过程性评价,要摈弃单一的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实现向多元考核与评价方式的转换(图3)。一是考核与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如写各种实习总结、实习报告,策划比赛,组织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策划体育营销方案,参与体育比赛的级别以及获奖成绩等等,形成与本专业领域或职业领域有关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二是评价者的多元化,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应由以往单一的导师评价逐渐转向“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评、学生互评”,并逐渐增加学生互评与校外导师评价的比例,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评价,校外导师评价可以通过各种实习单位或相应的企业给出综合评价;三是考核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尽管实践教学是以实践为主,但实践的具体操作始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特别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图3 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3.4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计划实施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它主要从实践教学计划、完善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来确保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的开展。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并规定相应的学分与学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要逐步完善各种制度来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高效、高质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完善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建立实习基地与兼职制度等,确保实践教学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实践教学监督与评价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开展与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研究生在各个职业领域的实习、实训等,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保证实践教学的高效与高质量。

4 结语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职业教育,加强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是保障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紧紧围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层次”与“能应用”两个方面来展开,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校内、外教学实践与实习,以及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等,发展研究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及能力。

[1]姜凌.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4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R].学位[2005]8 号,2005,4

[3]褚南峰,杨志超.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

[4]黄秋明.“工作本位学习”:抵及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5]姜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论文,2005.12

[6]丁涛.体育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5.4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R].学位办[2009]23 号,2009.5

[8]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

Study on the Practic Teaching System of Master of Sport Science

ZHOU Jian-she2,TAO Chen-wu2

(1.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2.Guangzhou Instit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510075,China)

Using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actic teaching system ofMaster of sport Science.The system based on the reality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Itus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side and ourside universites as itsmajor route.

Master of Sport Science;practice teaching

G80-05

A

1007-323X(2012)04-0114-04

2012-02-11

周建社(1954-),女,汉族,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体操与健美操)

教育部重点课题DLA090314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2009年度课题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