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林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自拟固卫祛风汤内服加足浴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4例疗效观察
王根林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寒冷性荨麻疹;固卫祛风汤;内服;足浴
寒冷性荨麻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经过多年的积累,采用经验方固卫祛风汤内服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于2007年进行总结且发表于《陕西中医》。近年来,笔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内服加足浴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取得进一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15例,均为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门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6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0岁;病程3个月~18 a。
1.2 主要症状与体征 皮肤突发瘙痒,不规则风团,皮疹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半小时至数小时消退,遇冷易发作,得暖则减,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脉浮。
1.3 治疗方法 固卫祛风汤组成:炙黄芪30 g,炒白术、桂枝、杭白芍、生姜、防风各10 g,徐长卿、刺蒺藜各15 g,大枣10枚,甘草5 g,每日1剂,头煎取药液400 m L,2煎取300 m L,混匀,早晚2次分服[1]。2 d药渣混合后煎取第3煎,取药液2000 m L放入恒温足浴盆,将温度设定在42℃左右,一般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患者将双脚放入足浴盆中,以泡过足踝为度,浸泡20~30 min,使患者全身微热、额头或背部微微出汗,足浴结束用毛巾擦干双足,每日1次,4周为1疗程。辨证加减:畏寒肢冷反复发作加制附片、麻黄、乌梅;易于出汗,着风即起加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肢体疼痛加羌活、独活、细辛。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瘾疹(荨麻疹)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风团消退,临床症状消失,不再发作;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再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
2.2 治疗结果 64例中治愈50例,占78.1%;显效12例,占18.8%;无效2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9%。
曹某,女,32岁,2010年9月8日初诊。全身风团瘙痒反复发作5年。皮疹多见于暴露部位,进冷食或受凉易发作。曾在南京、上海等地治疗,诊为“寒冷性荨麻疹”。予赛庚啶、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内服,病情能缓解1天。但近2年服用上述药物,皮疹仍较多,瘙痒明显,夜难入寐,经人介绍来本院治疗。检查:全身多发性风团,色淡红,花生米至鸡蛋大小,面部、手足皮疹较多。舌淡,苔白,脉浮紧。西医诊断:寒冷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风寒型,治宜固卫和营、祛风散寒,方选固卫祛风汤加味。处方:炙黄芪30 g,炒白术、乌梅、制附片、桂枝、茯神、杭白芍、生姜、防风各10 g,徐长卿、刺蒺藜各15 g,大枣10枚,炙甘草5 g。日1剂,水煎分2次服,第3煎每日足浴30 min。患者1周后复诊时诉:用药物后第5天皮疹明显减少,瘙痒减轻,夜寐能安。服药2周后,皮疹未再见,瘙痒消失;3周后患者偶进冷食亦无瘙痒;随访半年未复发。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侯》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其病因是卫外失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治宜固卫和营,祛风散寒。
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气旺表实,外邪则不易内侵;防风、徐长卿、刺蒺藜祛风止痒,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白芍益阴敛营,两药合用,表邪得解,营卫得以调和;生姜、大枣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1];大枣、茯神健脾安神止痒。诸药合用具有卫外固表,调营和卫,祛风和血作用,切中病机。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白术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IgE水平,调节核苷酸,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释放[1]。黄芪能使外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流量加快,改善微循环等,正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中药足浴疗法是中医学“外治法”之一,根据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生物学理论,通过热与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寒冷性荨麻疹以阳虚为主,外寒为辅,为至下、至里之阴证。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讲,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投影,足部为足三阴经起始处,是足三阴、三阳经的交接处。俗话说:“寒从脚起”,足浴疗法是通过热力刺激,改善足部经络气血的运行,使全身经气疏通、气血调和、增强机体卫外功能。足部穴位丰富,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中药借助热能的作用通过皮肤孔穴、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具有益气固表和营,解肌发表散寒,祛风止痒的作用,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笔者认为,固卫祛风汤内服及足浴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既方便操作,又能充分发挥药材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根林 .固卫祛风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3例[J].陕西中医,2007,11(28):1505~1506.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R758.24
B
1007-2349(2012)05-0032-02
2012-03-30)
·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