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见照
(云南省陆良县中医医院,云南 陆良 655600)
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足45例
李见照
(云南省陆良县中医医院,云南 陆良 655600)
糖尿病足;血塞通注射液;疗效
糖尿病足(简称DF)是糖尿病(简称DM)合并神经、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坏疽等病变,具有极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近4年来笔者共收治DF患者45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笔者2009年2月~2012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48~86岁,平均(62±12)岁;糖尿病病程45天~20年,平均(9.0±5.4)a;糖尿病足病程20~520 d,平均(58.2±5.2)d。
1.2 诊断标准 全部DM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推荐糖尿病诊断标准。DF病变采用Wagner分级法[1],所有患者临床分级为1~4级,其中1级23例,2级13例,3级7例,4级1例。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正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同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足部溃疡先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洁溃烂面,无菌剪刀去除坏死组织,再给予生理盐水20 m L加庆大霉素8万U、胰岛素8 U、654-2注射液10 mg混合后局部湿敷,每日换药1次,在此基础上用生理盐水250 m L加血塞通注射液400 mg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1 疗效标准[2]显效:足部皮肤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有力,溃疡面缩小80%以上,临床分级好转2个级别以上;有效:足部皮肤感觉部分恢复,足背动脉搏动较明显,溃疡面缩小50%,分泌物减少,临床分级好转1个级别以上;无效:足部皮肤感觉无好转,足背动脉搏动弱或消失,溃疡面无缩小,分泌物无减少,临床分级无好转或恶化。
2.2 治疗结果 45例中,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0%。
DM所致的DF可导致足部感觉障碍或异常、畸形(爪形趾或Charcot关节,神经性关节病)、局部溃烂,甚至坏疽,DF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糖尿病慢性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黏附性及聚集性增强,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导致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其主要发病基础。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的主要病机是血瘀经脉,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始终存在高凝状态,容易在下肢小血管形成血栓。因此,除了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换药,必要时清创和手术等治疗手段外,还应改善微循环,在治疗DF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塞通注射液具有直接或间接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缺血组织,抗血液的高黏、高聚、高凝状态,活血祛瘀,阻止Ca2+内流,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血管新生,加强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组织缺血缺氧损伤起保护作用。解除小动脉和前毛细血管的过度而持久的病理性收缩,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减少组织缺氧,增强组织的代谢能力,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笔者认为,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提高抵抗力,促进溃疡面愈合,使糖尿病足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1]许樟荣 .于世界糖尿病日重谈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91~493.
[2]中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糖尿病肢体动脉血管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2):150.
R634
B
1007-2349(2012)05-0086-01
20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