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存仙
(云南省开远市中医医院,云南 开远66160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 mmunodefi-ciency syndro 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 man 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目前,艾滋病无法根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HIV/AIDS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是一种慢性病,均需要终身服药。又因为该病的感染途径特殊,所以很多患者都存在心理障碍,不愿被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感染疾病的事实,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导致普通人群甚至医务人员也谈艾色变。艾滋病病死率高,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加之此类人群多数吸毒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性传播感染者数量的上升,给治疗尤其是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笔者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6年,接触了不同传播途径感染的患者,治疗了200多例 HIV/AIDS患者,对 HIV/AIDS人群的管理有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深入社区、居委会、居民集中住宅楼、村公所等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有高危行为的人或身患其病的人自愿到医院接受咨询检测治疗。(2)有征对性地到清洁针具交换点、美沙酮治疗点、娱乐场所等地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知识讲座,让特殊高危人群自觉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检测治疗。(3)在艾滋病高发区域所在的学校进行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让青少年远离毒品,防止二代传播。
医生24 h开通热线电话,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在征得患者的信任后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家庭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不但要有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心,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同情患者的爱心。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有效的临床治疗更能加强患者的管理,良好的依从性又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4.1 筛选患者 纳入治疗前至少3次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每次均要求患者在指定地点时间内到达,掌握患者有强烈服药愿望并能长期坚持服药才纳入治疗。
4.2 接受治疗后的随访管理 治疗3天后了解患者服药后感受,能不能适应或身体有没有不适。1个月内至少每周1次对患者的服药情况充分了解,是否有不良反应、过敏等身体不适现象。随后每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进行一次详细记录,每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测、免疫功能检测,观察药物对机体是否有毒副作用以及药物疗效。
4.3 定期组织依从性良好,服药后疗效较好的患者开展活动,现场进行现身说法 通过他们自己服药的感受来影响同伴,相互之间消除歧视,对后续治疗起良好的作用。
总之,HIV/AIDS是一类特殊人群,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医务人员与他们走的最近,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学会换位思考,取得患者的信任后才能做好对该人群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