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 四川省梓潼县许州镇中心卫生院 622151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肩负着维护膝关节的稳定、保护的作用,股骨髁使其免于直接遭受外伤性打击、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的作用。近年来,高能量复合伤造成髌骨骨折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1]。髌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65%[2]。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髌骨骨折的愈合时间及膝关节的功能恢复[3]。本研究将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法与西脉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聚髌器(NT-PC)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局部复位情况、术后功能恢复状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等指标统计学分析优劣,旨在为临床髌骨骨折固定术式提供一定参考。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外伤行髌骨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性3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8±17.6)岁。患者入院经影像学检查后,髌骨骨折类型:新鲜骨折42例,陈旧性骨折14例;合并股骨骨折6例,上肢骨折5例,胸骨骨折及肋骨骨折3例,其他合并情况为膀胱破裂、血气胸、脾破裂及相应血管神经损伤。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入院后24h内;(3)生命体征平稳者。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证 (严重呼吸循环衰竭需延后手术等);(2)合并其他系统慢性疾病(肺结核、肿瘤等)。
1.2 分组情况 患者随机分为A组(NT-PC)28例、B组(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急性生理性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s)
注:两组比较*P>0.05。
?
1.3 手术方法
1.3.1 A组(NT-PC):持续硬膜外麻醉。选择的聚髌器直径约占髌骨直径的80%~90%。(1)在髌底及髌尖估计PC爪支嵌入处,作韧带纵形小切口,充分将骨折处解剖复位;(2)使用0℃恒温中的NT-PC,将其功能腰部及爪支按髌骨弧度塑形并展开,依次插入髌尖及髌底(根据骨折类型及需要三爪朝上二爪朝下或反之)。(3)将NT-PC放置入40~45℃热盐水外敷,恢复外形。这是利用其形态记忆特性,能使髌骨上骨折块收紧固定贴和。
1.3.2 B组(改良张力带钢丝):取膝关节正中直行切口,充分暴露断裂的部位,清除关节腔内血凝块及坏死软组织,将骨折块轻柔的解剖复位并用复位钳固定。(1)用1枚2.5 mm克氏针垂直骨折线钻孔后抽出;(2)再将另1枚相同型号克氏针塑造成M形后插入钻好的孔内;(3)再取一钢丝,从第2支克氏针(即M形)尖部穿过,钢丝一端绕过M形克氏针粉碎性骨折用克氏针将骨折变为上下横形骨折;(4)妥善的处理创面,充分止血,严格术后消毒,后续按简单横形骨折处理。
1.4 临床监测 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局部复位情况、术后功能恢复状态及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版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多样本均数间比较使用单因素ANOVA,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文献评估疗效[4]:A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2 ±1.7)周,伤口感染5例(其中1例糖尿病患者),局部复位优良26例;B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7±2.2)周,伤口感染2例,局部复位优良26例,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与复位情况分析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伤口感染率上,B组具有一定优势(P<0.05),见表2。
3.1 髌骨内固定重要性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起到保持膝关节稳定、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滑车的作用。除不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外,应尽量保留髌骨。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伸膝装置,维持关节面的平整,并使作用于髌骨上的张力变压力,以便能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等[5],因此,在髌骨骨折后,对于内固定的选择及其重要 。
3.2 改良克氏针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术式所取得临床疗效与聚髌器并无差异,并且在感染率上有所下降,这可能由术中创面减小所带来的益处,但样本量较小,笔者认为,该术式操作较为简单、用时短、无需聚髌骨器等特殊昂贵器材,因此,在保证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并未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易于各医院推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这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相似[6];但本术式缺点为适应证狭窄,对于部分严重粉碎的髌骨严重毁损者,难以完整固定。
总之,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具有高效、价廉的优势,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1] 解云川,李长德.治疗髌骨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材料、方法的比较及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06-5807.
[2] Bailey A,Goodstone N,Roberts S,et al.Rehabilitation after oswestry autologous-chondrocyte implantation:the osoell protocol〔J〕.Sports Rehabil,2003,12(2):104-118.
[3] 崔荣贵,何鹏.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78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5):397.
[4] 李松哲,李成福,李林.改良AO克氏针张力带钢丝与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11):1153-1154.
[5] 尚绪山,刘建永,和树宝.改良克氏针加钢丝治疗髌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5):518-526.
[6] Gardner MJ,Grifith MH,Lawrence BD,et al.Complete exposur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for fixation of patella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5,19(2):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