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华 章小雷 吴梅荣
1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广东省湛江市 524001; 2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3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儿童行为问题近年来呈明显增长趋势[1,2],由于沙盘游戏是治疗儿童行为问题有效方法,用水、不同的沙具、沙子各个基本元素的交互作用反映儿童的心理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心理特质[3]。这些形成一系列可视的沙 “世界”意象,构成沙盘游戏的主题[4~6],所以临床上逐渐开展利用沙盘主题分析方法探索儿童独特心理世界的研究。
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索行为问题儿童情绪稳定性与沙盘主题特征的关联性。已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差容易产生行为问题[7]。本研究应用原创编制沙盘主题分析编码表和适宜于评估的初始沙盘[8]主题来发掘行为问题儿童的沙盘心像特征以及与其情绪稳定性的关联性。
1.1 对象 整群抽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2007-2010年因行为问题就诊,根据CCMD3标准临床诊断进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儿童共149例,其中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定T分>70分儿童126例,T分<70分儿童23例,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测验情绪稳定性评定有情绪不稳定65例、居中51例、情绪稳定组33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1)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Conners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主要用于筛查儿童行为问题。该量表的效度较好[9],其重测信度0.15~0.63、分半信度0.88、Grobachα系数0.92、项目与总分的一致性0.49~0.85。PSQ为4级评分法(0、1、2、3),其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6个因子,基本概括了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任何一因子得分超过了±SD的范围为阳性,则可诊断为行为问题阳性(汪向东等,1999)。本临床研究中因子分T分>70分则诊断为行为问题组,否则为对照组。(2)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10]:本研究主要应用儿童版EPQ情绪稳定性(N)分量表得分进行分组。以N维度量表标准T分>56.17分者,为情绪不稳组;<43.13分者为情绪稳定组,余为居中组。(3)自编沙盘主题编码表:本研究根据质化研究方法[11]——扎根理论原则编制沙盘主题分析编码表。具体过程是先将沙盘主题资料打散、对比、归纳、逐级编码,形成一个61个三级主题编码表;再将三级编码主题的规律抽取归纳为二级编码主题,分别有混乱、分裂、残缺、空洞、失调、孤立、紧张、受阻、停滞、和谐、联结、完整、趋中、对称、合群、缓和、前进、发展,共18个。最后总结为两个一级编码,即正向主题与负向主题。
1.2.2 沙盘计分项目和评价指标。主试根据沙盘特征编码表对沙盘作品原始资料进行定性评分,即按照编码表上列出9个正向主题和9个负向主题的二级编码及操作性定义分析沙盘照片。有则计1分,否则为0分,三级编码的计分则由相应二级编码计分累加得分。
1.2.3 研究方法。将149例儿童纳入研究,根据PSQ和EPQ-N得分分组,以自编沙盘主题编码表评分,对各组儿童初始沙盘主题进行多维度的比照。
1.3 统计处理 数据进行交叉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录入分析。
2.1 儿童沙盘主题在一级编码上特征有差异 (1)各组儿童沙盘“负向主题”频数高于“正向主题”频数,(3.33±1.25)VS(0.81±1.25),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2)负向主题比较,行为问题儿童中情绪不稳定型较情绪稳定型儿童均数差0.753,P<0.05,情绪不稳定型行为问题儿童与情绪居中型正常儿童均数差0.993,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正向主题比较,情绪不稳定型儿童,有行为问题较正常儿童主题均数差-1.360,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情绪不稳定型行为问题儿童较情绪居中型正常儿童沙盘主题均数差为-1.735,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情绪居中型儿童中,有行为问题较正常儿童沙盘主题均数差为-1.433,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情绪稳定型行为问题儿童较情绪不稳定型正常儿童沙盘主题均数差为-1.692,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情绪稳定型行为问题儿童较情绪居中型正常儿童沙盘主题均数差为-2.067,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 儿童沙盘在二级编码特征上有差异 (1)行为问题儿童中“停滞”主题构成比,情绪不稳定型儿童沙盘较情绪居中型、情绪稳定型儿童,分别为33.3%VS 11.5%VS 9.3%,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2)情绪不稳定型儿童“和谐”主题构成比、行为问题较正常儿童少,分别为14.0%VS 50.0%,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3)情绪稳定型行为问题儿童较情绪不稳定型正常儿童沙盘“联结”、“合群”主题构成比分别为3.8%VS 37.5%,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一级主题中负向主题的频数与儿童情绪稳定性成正相关,另外行为问题儿童初始沙盘特征较正常儿童出现负向主题多,研究发现无行为问题儿童的社会能力各项得分均高于有行为问题的儿童[12],情绪不稳定的儿童较情绪稳定儿童初始沙盘负向主题出现较多,行为问题儿童比正常儿童初始沙盘负向主题较正向主题出现多,因此推断行为问题儿童情绪稳定评估与初始沙盘负向主题频数有关。
行为问题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可能与二级主题“停滞”主题相关,说明沙盘“停滞”主题的出现可能作为行为问题儿童情绪稳定性的评估指标。在沙盘里体现“停滞”主题多为生命主体(植物、动物、人类)的运动减缓、趋于静止,或者发展缺乏成长能量,情绪不稳定的行为问题儿童较其他组儿童更多地从沙盘中反映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宣泄行为的意象。
儿童沙盘二级主题“和谐”主题比较上有差异,说明沙盘“和谐”主题的出现可作为儿童情绪稳定的评估指标。儿童沙盘“联结”、“合群”主题,提示与正常儿童及情绪稳定性较高的儿童在情感控制、情绪管理、社会认知、思维逻辑发展等方面较其他儿童好相关。
[1]王玉凤,任桂英,顾伯美.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51-53.
[2]刘贤臣,郭传琴,翟静.儿童行为问题及其防治对策——3927名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5-47.
[3]郑元洁.沙盘游戏法及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1):25-27.
[4]蔡宝鸿.初始沙盘及其临床诊断意研究——行为问题儿童初始沙盘诊断特征的分析与探索〔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5]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9-52.
[6]蔡成后,申荷永.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47-49.
[7]王秀珍,邓冰,王秀英,等.行为问题儿童社交焦虑及个性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58-759.
[8]王萍,黄钢.沙盘游戏应用于临床心理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862-864.
[9]苏林雁,李雪荣.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4):241-243,252.
[10]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M〕.湖南:湖南医学院,2009.
[11]凯西·卡麦兹,著.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54-90.
[12]解昌国,李延峰,周瑞兰,等.87例行为问题儿童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8):7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