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教学的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实验研究*

2012-12-08 23:35杨杰夫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微格实验班显著性

杨杰夫

基于案例教学的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实验研究*

杨杰夫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体育系,广西桂林 541006)

研究在体育教学微格训练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探索一种提高体育教学微格训练教学质量的途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研究表明,实验班考核成绩与对照班比较,有显著性提高,实验班学生对讲解技能、反馈技能、控制技能等知识的掌握均优于对照班。因此,在体育教学微格训练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微格训练;案例教学;实验研究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主要是用各种案例来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到了上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逐步扩展到师资培养领域。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1]。孙军业教授认为: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启发性、强烈的教育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等特点[2]。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W.Allen和W.Eve首先创立和开发的,主要是应用现代视听技术和设备,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培训的方法[3]。它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训提供了既可靠又较为理想的系统模式和方法[4]。微格教学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时候,由于没有前期的教学经验,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有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影响了微格教学的培训时间和效果。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在微格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利用对于案例的分析,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旨在探究在微格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微格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学生3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一班)15人,对照组(二班)1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从互联网中搜索了CNKI中的中国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研究文章。

1.2.2 实验法 对一班和二班上学期教育学成绩进行非参数检验,以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有关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无显著性差异。2009年9月-2010年6月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如图1。期末考核时,每个学生进行15min的教学演示,内容自选。以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5]评价标准中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直观演示技能、反馈技能和控制技能等五个方面对两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对比实验效果。

图1 案例教学法实施结构

1.2.2.1 实验的控制 实验组、对照组教师由研究者本人担任,考核由非任课教师3人观看学生考核视频,采用双盲法进行教学评价。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一书中介绍的矩阵计算法对导入技能、讲解技能、直观演示技能、反馈技能和控制技能五个方面的评价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包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

表1 体育教学微格技能评价体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评价分析

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量会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越好,对于相关专业的学习难度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该研究在实验前,以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知识水平作为参照,对比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表2)的差异性,对于本次实验效果的对比是极其必要与关键的。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非参数检验(表3),是检验实施案例教学后对照班与实验班的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考核成绩差异性的前提,是进一步检验在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否有效的方法。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育学成绩统计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育学成绩Mann-Whitney检验检验统计量b

从表2渐近显著性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教育学成绩概率均大于0.05,可以认为在0.05水平上这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可以通过该检验结果,检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后期考成绩是否有差异,从而检验实施案例教学是否有效。

2.2 实验后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2.2.1 导入技能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导入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课堂教学情境的一种行为方式,是构成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够唤醒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技能是教师教学艺术、学识、智慧、口才、教学理念的综合体现,导入技能的水平受制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的积淀。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首先对导入技能进行理论学习,然后给学生观看导入案例的视频,教师进行分析、讲评。对照班进行常规的理论学习。从表3-3可以看出,在导入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与否,对于学生导入技能的提高没有非常显著区别(渐近显著性0.663>0.05)。在考核过程中,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的学生,采用的导入多为利用故事导入和示范导入,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导入方式不需要太多的教学经验,只要课前认真备课就可以达到目的的缘故。而学生对于与教学经验关系密切的情境导入、实验导入、设疑导入等导入技能的应用则非常少。可见,在导入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导入教学示范,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导入技能的进一步提高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表4 基于Mann-Whitney检验的案例教学实验数据统计

2.2.2 讲解技能教学效果评价

体育教学中,讲解是对运动技术动作的描述,往往与示范和图示相配合。讲解技能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是学生观察运动技术动作和自己完成运动技术动作的桥梁[5]。讲解技能中,语言是重要的载体,原苏联的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班,研究者演示了多个教师在上课中采用不同类型讲解技能的视频,并分析其中的构成要素和作用,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对照班按照一般理论学习的程序进行教学。研究表明(表3-3),实验班讲解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班,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渐近显著性0.019<0.05)。主要表现在,实验班讲解方式多于对照班,对照班学生在教学中多采用事实性讲解,而实验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采用事实性讲解,同时解释性讲解、归纳性讲解、演绎推理性讲解、对比性讲解也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同时,在讲解的重点、时机、条理性、语言表达方面优于对照班学生。

2.2.3 直观演示技能教学效果评价

体育学科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好的直观演示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直观演示技能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直观演示技能一般包括人体示范、物体演示两大类。常规的体育教学中,一般采用人体示范或者挂图演示,现代电教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受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应用得比较少。实验过程中,我们为实验班提供了体育教学案例视频,并结合视频中教师的直观演示进行了分析。对照班按照常规理论教学。但是实验结果显示(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直观演示技能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渐近显著性0.967>0.05)。分析认为,在学生教学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直观演示的手段都以自身示范为主,而案例教学对于学生自身技术动作的影响甚微,关系到直观演示质量的技术动作受制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同时,直观演示的方位与时机学生在平时术科学习和理论学习中都掌握较好,受案例教学的影响较小。

2.2.4 反馈技能教学效果评价

反馈是任务内在反馈和追加反馈的统称。是指个体在练习期间或练习后获得的,关于运动技能操作的信息[6]。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应用追加反馈对练习者进行影响,这种影响包含着两个方面,第一,促进练习者动作目标的获得。第二,激励练习者向目标持续努力。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科学地运用反馈原理来提高教学训练水平[7]。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给实验班观看了不同的教学案例视频,并分析视频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的时机,反馈数量、反馈信息的价值等,结合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于教学中反馈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照组按照一般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表4),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反馈技能考核成绩较好,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渐近显著性0.007<0.05)。主要表现在实验班学生教学中反馈的数量、强度比较合理。而对照班的很多学生在教学中,担心练习者学不会,给予过多的反馈,从而减少了练习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有几个学生模仿案例中教师录像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方法,随机应变,将自己带摄像功能的手机拿来拍摄学生练习中的动作,并以此来提高反馈的质量。可见,案例教学增加了学生教学经验,使学生在教学中,反馈手段多了更多选项。

2.2.5 控制技能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是一个可控制、可调节的动态系统[8]。控制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学活动中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体育教学课堂一般多处于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外来干扰因素多,组织形式多变,因此,体育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能力对于更好地完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给实验班观看了不同的教学案例视频,并分析案例视频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组织、教学容量、教学时间、教学节奏、师生情感等的控制,结合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于教学中控制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照组按照一般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表4),实验班控制技能考核成绩比对照班优,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渐近显著性0.007<0.05)。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班学生教学手段多样,通过教学实践前对于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学习,学生掌握了多种教学手段,并且根据不同教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实验班学生对于教学任务完成的条理性和对于课堂情况处理的随机应变性优于对照班。

2.2.6 案例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整体教学能力影响的效果评价

本研究以导入技能、讲解技能、直观演示技能、反馈技能、控制技能构成了教学能力系统中的各要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9]。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整体效益又是依靠系统中各局部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各局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越协调,系统的整体性效益就越大,就会超过各局部效益简单相加之和的功能放大效益[10]。从表3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成绩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班,并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渐近显著性0.04<0.05)。分析认为,案例教学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将教学现场完整的还原到学生眼前并加以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教学的感性认识,将书本的知识活化成教学技能。可以说,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对于学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有效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对于学生体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效果明显。由于案例教学将教师上课的案例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剖析,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3.1.2 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导入技能和直观演示技能没有显著作用。由于导入技能重要影响因素的是施教者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需要其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因此,案例教学对其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学生的直观演示技能由于其教学条件的限制,直观演示的手段局限于自身示范,这受制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因此,案例教学对直观演示水平提高的帮助有限。

3.1.3 案例教学对于学生讲解技能、反馈技能、控制技能的提高有显著性作用。通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紧密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注重知识的掌握向注重能力的形成转变,自身教学经验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因此当学生处于教师角色时,这种经验无形中得到了运用。

3.2 建议

3.2.1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紧密联系所学的知识点。案例的选择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案例可以联系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将案例进行拓展。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剖析,并对应所学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迁移,以达到解决具体问题,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课后教师积极进行总结,思考采用这个案例的优点与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完善。

3.2.2 案例教学应该遵循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一个单元知识学习前,将下次课要讨论的案例交给学习小组进行课外讨论,然后再在课堂分组发言陈述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与案例剖析,这样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研讨,增强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相长的目的。

3.2.3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由于案例来自于课堂实践,因此要求教师要有亲身经历,这样在剖析案例时才能深入浅出,避免纸上谈兵。案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要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处理在案例学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容许对一个问题出现多种处理方式,鼓励多种思维角度。

3.2.4 精用案例教学。由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准备时间长,教学耗时多,因此不要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案例教学。一般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对于教学经验要求较丰富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法[OL].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1

[2]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8-19

[3]王皋华.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6

[4]陈传峰.微格教学在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运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4

[5]郭强.杨杰夫.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1):126-128

[6]Richard A.Magill.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262

[7]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251

[8]王玉花.教师课堂教学控制策略的理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4):3106 -3107

[9]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6

[10]谢慧松.现代田径运动专项速度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4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PE Teaching Skills of Microteaching Training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YANG jie-fu

(Lijiang Colleg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In this study,case training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Microteaching Training in order to explore a way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Microteaching Training.Literature,experiment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was adopted during the study to process,analyze and judge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class’test results was significant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lasses.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are superior to students in control class in respects of interpretation skills,feedback skills and control skills.In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rain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Microteaching Training in P.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stery and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inspire students’thinking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and eventually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icroteaching Training,Case study,experimental research

G807.01

A

1007-323X(2012)03-0117-05

2011-11-18

杨杰夫(1972.12-),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漓江学院2009年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2009LJG08

猜你喜欢
微格实验班显著性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