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萍,韩国安,曹汉荣,李焰强,谢庆伟
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通用课程实施效果与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湖北的调查
俞丽萍1,韩国安1,曹汉荣1,李焰强2,谢庆伟3
(1.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2.江汉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3.云南财经大学 体育部,云南 昆明 650221)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学科各专业多个专业共存的实践要求,对体育学科的要义、专业平台通用课程的构成进行初步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体育学科各专业之间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剖析平台通用课程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学科“大平台”的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向拓宽、纵向延升、优化资源、激励学生个体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的可行性建议。为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体育学科;本科专业;通用课程;课程实践
各学科的发展造成了专业增多,显现出相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近年来体育学科专业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导致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日趋紧张。社会体育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求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特点突出[1]。目前反映在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专业基础课基础
性不突出,个别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有越来越分化的趋势;(2)部分教学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等等。课程设置的优化整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关于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通用课程总体整合问题的研究部分学者进行了零星阐述,但从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的优化组合系统的研究还较为欠缺。而相关通用课程总体整合的研究分析的文章也只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角度来分析研究,早在2002年学者黄汉升、林顺英就对14个国家和地区体育师资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进行了国际性比较;2003年龚德贵等人对我国“高师”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2004年黄汉升、季克异《对我国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2006年河北师范大学“创建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通用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课题的产生;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2007年刘杰等《构建体育学类“大平台—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许瑞勋《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审视与创新研究》;李德甫等发表的《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通用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等等,都只对学科必修课和学科公共选修课的设立进行了探讨。但从现状出发,结合培养“实基础、宽口径、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和拔尖创新专门人才”,扩大学生自选学习内容的空间,课程设置的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对其培养方案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非常匮乏[2]。为此,如何解决教育资源日趋紧张和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特点的适应能力问题,已成为高教体育学科专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和择优任教及具体课程设置等现状的描述和分析对现有研究作补充,以期弥补此类研究之不足。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以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孝感学院8所大学专家和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2000级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了8所大学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问卷调查:设计专家调查表格1份,共发问卷 75份,返回57份,回收率为76%。设计学生调查表格1份,对上述8所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50份,返121回份,回收率为81%。
2.1 体育学科的要义及平台通用课程的框定
体育学科是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分析体育教育工作、运动训练、科研及管理规律,探讨如何通过群众体育活动帮助人们获得健康体魄。通过体育学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各种体育活动的训练方法及竞赛规则,如何进行运动员的选材,运动营养与恢复;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群众性体育活动;运动员机能诊断与评价。
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通用课程涵盖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全部课程,具有强大的资源聚集与互动功能,从根本上强化了体育学科本科专业基础教育的统一性,体现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实现了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步性[3]。
2.2 现状与分析
2.2.1 体育学科“大平台”的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和课程体系
调查显示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反映出了各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的修订在参照03、06等版本本科培养方案的同时将对下一轮本科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设想。在遵循各专业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以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修课程,为学生成才创造宽松环境[4、5]。
各校在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实现“1+2+1”、“1+3”或“2+2”的人才培养模式。“1+2+1”、“1+3”模式是指学生,第一年主要学习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随后进入各专业的学习年限。“2+2”也就是在各分二年时段分别完成平台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通用课程是指在现有二级学院中同一或相近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共同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是由各校教务处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负责调整,并由各二级学院落实开出的课程。其课程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田径、体操、球类(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教育学、心理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毛概、邓论、马哲等[6]。
本科人才培养的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方案、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而与人才培养关系最为密切的则是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培养方向的设置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近几年我国每年毕业的体育学科本科生规模达万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高校积极采取对策,尤其是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通用课程,全国各高校对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都非常重视。在淡化专业,破除专业划分过细的培养模式,建立面向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相结合的平台课程体系。从(表1)中对国内57名高校体育方面的专家统计的结果显示出有76%的认为:按体育学科知识结构、通过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配置等,建立起“专业通用平台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是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都能够适用的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少、精、宽、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自选学习内容的空间,教学班次的减少和班容量更趋合理,使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并形成了择优任教的机制[7]。
表1 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通用平台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
2.2.2 专业平台通用课程设置整合的认可度
认可度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主动创造性的意识程度。优化整合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通用课程的影响因素和认可度主要用来体现教学效果,由于其课程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性等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被很多高校采用。它的实施可以反映出课程设置体系的科学性、教师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效果是否理想,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调查中学生和专家分别对3种课程设置整合类别的重要性进行打分,不重要得2分,比较重要得3分,重要得4分,很重要得5分,具体调查得分情况见(表2)。结果表明:学生、任课体育教师和专家对专业通用平台培养方案的模块组成的3种课程类别都有较高的认可度,对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的认可度最高,同时有76%的人持认可态度。
对通识教育平台的类别认可度相对较低。认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是最普遍的教学形式,它有突出的适应体育学科模式教育、教学的特点,改变了过去基础课程只为本类专业打基础的做法,以适应当前本科教学基础的要求和发展趋势。这种集综合性、探究性、新观点和网络化优势,既满足了体育学科各个专业的要求,又为学生跨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储备[8、9]。
表2 专业平台通用课程设置整合的认可度程度得分
2.2.3 平台通用培养方案的比例
在交谈和调查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后,显现出各学校在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过程中,与当前国内体育学科的现状结合,安排了公共必修课、学科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公共选修课和跨学科公共选修课5类课程。反映出在学科发展平台上如何有机整合各专业培养方案,以形成更为有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见表3)有47%的人认为:课程模块的分配比例合理,34%持赞同意见。但也有19%的人认为课程内容的前瞻性不强、跨专业跨学科课程的重新排列组合不力、课程体系的创新不高、必修课程结构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形成各校和地方特色。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对强调各个学科整体和学科间联系的全面理解,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应用的综合性,改变学科性质认识的分歧,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方法僵化、教条化的状况带来有益的启示[9]。
表3 通用培养课程模块的比例分配
2.2.4 平台课程学时数及专业必修课程的走向
主要应该体现在各自的专业必修课赋予学生的特色知识和能力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学科专业不断趋多,相同的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相关性和差异性,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虽然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潜在的能力和兴趣会不断被开发和变化,不能一朝选定专业就确定终生就职方向,应该通过对各专业选修课的相互开通,给学生自由选择发展方向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我设计,个性发展的空间。它所进行的教学模式探索中提出来的新的课程模式,都应该具备作为体育工作者的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构架。见(表4)按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各校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学科比例增加,术科比例减少,必修课比例减少,选修课比例增加的结构。这种适合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构建起了专业课程平台,对实现所有专业的自主选课具有重要意义[10]。
表4 专业理论课、技术课平台通用课程设置及学时数调查结果
2.2.5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有待完善
选修课的开设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研究本专业的知识领域、更广泛地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进展、更全面提高非专业素质。统计各校选修课的开设情况见表5,多数学校开设了专业平台通用课程,除专业特色课外在选修课程上打通了培养。有极少数学校仍没有采用共享和互通的原则开设专业选修课。此外也存在着不同专业开设同一选修课的现象,同时各专业的选修课程仅对本专业学生开设,各专业相同的课程分别开课,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实施名师优教。选修课开设对学生的作用是很大的,很多学生在选修课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选修课的设置与教学中也存在开课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教学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11]。
表5 各校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课统计
3.1 研究结论
3.1.1 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设计、专业设置划分过细使得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设置滞后、教学内容更新缺乏灵活多变培养的体系。
3.1.2 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不同层次之间课程设置的衔接和协调发展还存在不足,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课程,因各自人数不多但又要分别开课,不仅使教室资源紧张,也不利于选派最优秀的教师任课,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没有充分利用本专业的资源,影响了专业发展途径有效性的发挥。
3.1.3 课程设计缺乏预见性、课程设置未能完全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学校选修课种类多范围窄,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1.4 人才培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培养方向的设置、课程设置和课程水平几个方面,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1.5 优化整合专业课程的实施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课程本身及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2 对策建议
3.2.1 遵循“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与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的原则[12]:按照人才培养规律、课程自身发展规律进行课程设置和改革。
3.2.2 全面提升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的学科地位、优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改善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妥善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课程整合与专业建设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本科教育与其他层次教育的关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等。
3.2.3 坚持“前瞻性”的原则。充分认识未来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紧迫性,避免专业教育过程中的短视性、逐利性等,在基本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适度开放专业及专业方向选择权,并结合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和多种形式的教育。
3.2.4 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方案的继承与创新,根据各校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设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突出各校特色。
3.2.5 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科学合理安排平台通用课程的教学顺序,刪除简单重复的部分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上,杜绝“因人设课”和“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6 对某些传统教学内容的教学,实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相结合的原则[13],对各课程的实验、实践项目进行整合归类,搞好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3.2.7 课程的设置应与时俱进,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为下一轮培养方案的修定奠定理论基础。
[1]薛锋,焦玉娥.优化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甘肃体育科学,2010(3):171—172
[2]刘杰,张红霞.构建体育学类“大平台—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体育与科学,2006:(4)74-85
[3]俞丽萍.关于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通用课程设置整合方案的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5:76-78
[4]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M].国家教委,2003
[5]《教委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
[6]《教委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7]朱寒笑.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2(3):18-21
[8]邱世海.普遍高校体育选项课程创新教学创新的体现[J].体育与科学,2010(5):108 -110
[9]朱欣华.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整合方案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
[10]叶常青.普遍高校公共体育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10,(2):67-71
[11]李新国.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1):88 -89
[12]《湖北大学关于制订2010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的意见》{校教字[2010]6号
[13]周 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讲话[EB/OL].(2007-01-17)[2008-10-03].http://sport.163.com./o6/1225/10/1225/10/336BBEGI005227R.htm1.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General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of Sports Disciplin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ubei Province
YU Li- ping1,HANG Guo - an1,CAO Han - rong1,2,LI Yan - strong,XIE Qing - wei3
(1.Hubei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wuhan,Wuhan 430062,China;2.Jiangha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wuhan,Wuhan 430072,China;3.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ministry,kunming 650221,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existence of each sports disciplin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general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and the main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Big Platform"foster model of sports discipline.It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vis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training plan of sports discipline.
sports discipline,undergraduate course,general course,practice
G807
A
1007-323X(2012)03-0108-05
2012-01-16
俞丽萍(1958-),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湖北大学校际横向资助项目(050-09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