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平,薛建国,蒋建宁,任书方,孟卫东,官臣彬
(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公司,河南 南阳 473132)
河南油田泌阳凹陷深凹区具备良好的陆相页岩油气形成条件,页岩单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油气显示丰富、储集空间发育、储集性能较好、脆性矿物含量高,初步估算,页岩分布面积400 km2,油气资源量为5.4×108t(油当量)。2010年部署钻探的安深1井,全井钻遇页岩659 m/117层,泥岩1617.9 m/287层,在综合评价基础上,优选页岩井段进行大型压裂施工,成功突破工业油流关,最高日产油4.68 m3,实现了非常规资源开发的重要突破。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的突破,证实陆相页岩储层也能够实现工业化开采,预示着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能够成为新的勘探开发领域。
根据中石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部署,河南油田钻探了国内首口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水平井泌页HF1井。该井完钻井深3722 m,实钻水平段长1044 m,平均井径扩大率3%,储层钻遇率100%,井眼轨迹光滑,有效保证了该井后期15级大型压裂施工的成功。该井压裂过程中共注入地层压裂液2.2×104m3,加砂800 t,试获最高日产油23.6 m3,进一步证实了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本井的地层特点、地层压力情况、后期多级分段压裂及目前钻井工艺技术状况,参照邻井实钻井身结构,表层套管封固廖庄组上部成岩性差,胶结疏松地层,满足测井要求;钻直井导眼,取全取准地层资料;为提高钻井速度,造斜点之前井段采用φ311.1 mm 钻头,下部采用φ241.3 mm 钻头;技术套管封隔A靶以上斜井段,减少三开水平裸眼段难度,降低摩阻、扭矩。泌页HF1井采用三开井身结构:一开φ444.5 mm井眼钻至井深401 m,φ339.7 mm表层套管下至井深400 m,水泥返至地面;导眼段采用φ311.1 mm 钻头钻至2100 m,用φ241.3 mm钻头打直导眼至2550 m,注水泥回填至2000 m。二开φ311.1 mm钻头从造斜点2055 m侧钻出原导眼井,进行主井眼段施工,钻至A靶 (井深2661m),下入φ244.5 mm 技术套管2656 m,水泥返至地面。三开φ215.9 mm钻头钻至3661 m完钻,下φ139.7 mm尾管2430~3646 m(悬挂器位置2430 m),水泥浆返至悬挂器位置;φ139.7 mm套管回接至井口,水泥返至地面。
针对该井二开φ311.1 mm钻头钻至A靶、大井眼螺杆钻具造斜困难的难点,通过对比不同造斜点、不同造斜率的几种轨道设计,结合地层特点和钻探要求,确定了井身剖面采用“直-增-稳-增-平”,设计水平段长1000 m左右,其它井眼轨道设计参数见表1。
(1)该井二开大井眼造斜井段和水平段为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地层,地层岩性多以深灰色、灰色泥岩、页岩为主,粘土矿物总量10%~36%,其中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含量高,具硬脆性泥页岩特征,且层理裂隙发育,钻井中易出现井眼垮塌等复杂情况。二开井眼大,在页岩井段井斜角60°~80°,井眼逐步沿泥页岩层理面钻进,垮塌趋势加剧。
表1 泌页HF1井井眼轨道设计
(2)部分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粘土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伊蒙混层相对含量较高(2250~2315 m,35%~38%),16 h膨胀率达30%,岩屑滚动回收率56%(2061 m),分散造浆严重,易引起PDC钻头泥包;对使用淡水钻井液体系在防塌性和抑制性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
(3)由于本地区钻井资料较少,地层预测存在误差,在施工中根据实钻需要不断调整目的层深度,目的层厚度仅有10 m左右,因此,地层的不确定性和储层薄导致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精度高。
(4)二开φ311 mm钻头从造斜点2050 m侧钻出原导眼井,造斜钻至A靶 (井深2661 m),井眼大,泵压影响排量提高,容易产生岩屑床;随着三开φ216 mm井眼水平段的增大,钻井液携岩难度加大,发生卡钻的风险增大。
(5)为满足二开大井眼造斜段、三开长水平段破坏岩屑床、及时清理井底岩屑需要,就必须提高泵排量,而钻具、螺杆等循环压耗大,循环系统长期在极限工况下工作,安全隐患加大。
(6)该井需要在2050 m左右进行侧钻,该段地层可钻性差,φ311 mm钻头大井眼侧钻和定向难度大。泥页岩水平段长度超过1000 m,摩阻扭矩大,钻压传递困难,导致钻进方式的选择以及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
参考邻井实钻资料和本口井导眼段岩心资料,并在钻井设计前对岩心进行了岩石硬度、可钻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地层软硬交错现象不明显,地层可钻性6~7。在地层可钻性试验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利用最优化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地层因素、钻头性能指标、钻头使用状况和井身结构特征的钻头优选模型,并在实钻中取得了较好效果[1]。
二开φ311 mm井眼造斜段采用1M1952FC PDC钻头,钻进井段933~2601 m,进尺668 m,平均机械钻速2.34 m/h,与牙轮钻头平均机械钻速0.82 m/h相比,提高了185%。三开φ216 mm井眼水平段优选QD505X PDC钻头,一只钻头一趟钻完成了三开水平段的施工,钻进井段2602~3722 m,进尺1120 m,平均机械钻速10.26 m/h,起出钻头新度达到96%。通过该井钻头优选方案的制定和实钻效果分析,形成了以PDC钻头为主的河南油田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头选型技术。
(1)直井段防斜技术(0~1903 m)。一开直井段(0~406.91 m)采用塔式钻具组合钻进,轻压吊打;二开直井段(406.91~1394.23 m)采用满眼钻具组合钻进,通过优化钻压、转速和排量,控制钻速,钻至井深1383.73 m 井斜2.26°,水平位移21.65 m。为提高施工速度、有效控制直井段井斜和水平位移,在1394.23~1871.82 m井段采用复合钻进防斜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纠斜作业,使该井段井斜降至1.9°左右,井斜得到明显控制,平均机械钻速3.21 m/h,实现了防斜和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2]。
(2)二开大井眼侧钻技术(1903~1933 m)。在钻井施工过程中,考虑到井眼大,增斜困难,以及直井段的井底位移和方位情况,为防止井眼轨迹因起步造斜率偏低而偏离设计轨道,决定将侧钻点提至1903 m。侧钻段采用“φ311 mm5刀翼PDC钻头+φ210 mm 双弯螺杆(1°×1.5°)×1根+631×630回压凡尔+双公接头(631×631)+MWD接头(630×630)+φ203 mm无磁钻铤×1根+φ203 mm钻铤×2根+631×410+φ178 mm钻铤×3根+φ140 mm斜坡钻杆”完成,从井深1905 m开始侧钻,采用限时钻进,共用时51 h钻至井深1933.17 m,钻进进尺28.17 m。对比捞砂中的水泥和地层含量,地层含量100%,井斜2°、方位149.4°(原直导眼井斜1.12°、方位342.7°),与老井眼中心线相距0.61 m,确定侧钻一次成功。
(3)二开增斜段定向技术(1933~2601 m)。在提前造斜点的情况下,为使井眼轨迹圆滑,首先采用了“φ311 mmPDC钻头+φ210 mm1°单弯螺杆”的钻具组合,在施工至井深2130 m时造斜率最高仅有3.45°/30 m,远远达不到设计的造斜率;因此改用了“φ311 mmPDC钻头+φ210 mm1.25°单弯螺杆”的钻具组合,造斜率达到3.5°~5.14°/30 m,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在钻进至井深2358 m时根据实钻情况,对A靶进行了更改,对轨迹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设计造斜率由4.9°/30 m提高到了5.7°/30 m,在钻进至井深2377 m起钻;改用了“φ311 mmPDC钻头+φ210 mm1.5°单弯螺杆”的钻具组合,造斜率最高达到8.61°/30 m。通过调整钻进参数控制井斜,提高复合钻进比例,避免了出现较大狗腿度,在钻进至井深2577 m,该段平均造斜率达到5.65°/30 m,井斜78°,经重新优化井眼轨迹,决定起钻改用“φ311 mmPDC钻头+φ210 mm1°单弯螺杆”的钻具组合,施工至A靶2669.85 m,以确保井眼平滑,在施工至井深2601 m时因托压严重,通井复杂,最终决定提前完钻该段,井底井斜79°。
(4)三开水平段旋转导向技术(2601~3722 m)。三开水平段使用贝克休斯的旋转导向技术进行钻进,不需要摆工具面,在钻进过程中可以随时发出指令改变工具造斜能力,对井眼轨迹进行调整;使用旋转导向钻井效率高,不需要滑动钻进,避免了常规的螺杆定向方式存在的摆工具面困难、托压等技术瓶颈,施工出的井眼质量好(水平段井径扩大率仅3%);使用高转速(120 r/min)进行钻进,减少了岩屑的沉积,有利于井下安全;使用旋转导向进行通井划眼时,若出现遇阻情况,可以通过发出指令打开旋转导向的径板(打开径板就相当于一个扶正器),并实时监测划眼情况,避免了划出新井眼的风险;充分应用近钻头测量优势,实时根据伽马及电阻率的变化对井眼轨迹进行了19次调整,水平段储层钻遇率100%。
3.3.1 直井段(0~2550 m)
该井段井眼大,地层疏松,地表水丰富,为确保井壁稳定和大井眼携砂,采用稠般土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配制了5%膨润土浆,钻进中加入0.3%~0.5%PAC141、0.5%~0.3%SHN-1水溶液,以控制滤失量,防止地层吸水膨胀,满足了该段的钻井要求。
3.3.2 二开斜井段(1903~2601 m)
考虑到二开大井眼井塌、钻头泥包、岩屑携带困难等问题,调整该井段钻井液体系。采用密度支撑、物理封堵和化学抑制相结合的三元防塌措施。加入可变形的乳化沥青SFT和磺化沥青FT-1,形成致密的封堵层,防止钻井液向地层中浸入;增大小阳离子NW-1、有机硅稳定剂GW-1加量,提高对粘土的抑制作用,防止粘土的水化膨胀、分散,预防钻头泥包[3-4]。钻进中随井深、井温增加,井壁坍塌可能性增大,因此应逐步提高钻井液密度,并转化体系为聚磺防塌体系。
3.3.3 三开水平段(2601~3722 m)
根据二开钻井液密度使用经验,三开钻井液密度控制在1.45 g/cm3,油基钻井液控制油水比80∶20,高温高压滤失在3 mL以下,破乳电压大于800 V,碱度1.5~2 mL。该段钻井液性能稳定,钻进时维护量小。
在实钻过程中,完钻密度为1.55 g/cm3。三开段5次短起下钻,一次短起下钻在2910~3040 m井段,出现掉块后,上提密度至1.55 g/cm3,钻进中返砂正常,起下钻平均摩阻40~50 kN,直至3722 m完钻井下稳定。通井电测顺利,井径扩大率平均只有3%。油基钻井液性能稳定,现场维护简便易行,成功解决了页岩井段的井壁稳定问题。
(1)泌页HF1井是中石化第一口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水平井,水平段长1044 m,实施15级分段压裂获最高日产23.6 m3工业油流,使中石化率先在国内取得陆相页岩油的重大突破。
(2)采用贝克休斯的旋转导向、三维地质导向和高效PDC钻头等配套技术,不仅能够依据近钻头测量数据实时对井眼轨迹进行调整,避免了摆工具困难、托压和易形成岩屑床等问题,确保了长水平段轨迹控制平稳、井壁光滑规则和快速优质钻进,形成了陆相页岩地层长水平段的优快钻井工艺技术。
(3)泌页HF1井二开φ311 mm大井眼井段使用φ140 mm钻杆,增大了钻具水眼,降低了循环压耗,有利于在安全泵压的范围内提高排量、环空返速,增强携砂能力,更有利于清除岩屑床。
(4)在泌页 HF1井的施工过程中,二开φ311 mm大井眼井段使用水基钻井液体系,虽然采取了提高钻井速度措施,及提高钻井液密度、降低失水、加大封堵材料和防塌剂用量等措施,但钻遇长段泥页岩时出现了严重垮塌现象,因此技术套管应下至大段页岩井段上部,以缩短钻井液浸泡时间,实现快速中完。
(5)三开利用油基钻井液体系的强抑制性,并提高钻井液密度,有效控制了泥页岩垮塌、掉块,实现了井下安全。
[1]幸雪松,楼一珊.一种PDC钻头选型新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04,27(2):21-22.
[2]高德利,刘希圣,徐秉业.井眼轨迹控制[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17.
[3]黄汉仁,杨坤鹏,罗平亚.泥浆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4]党克军,王增年,简章臣,等.水平井岩屑床控制技术浅析[J].钻采工艺,2011,34(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