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地理学科为例

2012-12-07 10:48李树民
中小学电教 2012年4期
关键词:协作建构环境

☆李树民 冯 婷 赵 怡

(1.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045;2.无锡第一中学,江苏无锡 214045)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流途径,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探究学习模式,是在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同学间的网上讨论交流,使多种观点产生碰撞,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对问题获得多方面的深入认识的创新型学习模式。此模式具有合作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着重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模式结构与操作程序

(一)模式结构

经过教学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模式初步归纳为教与学相统一的六个教学环节,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为前提,自主探究知识为途径,小组协作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而构建的。

(二)模式的特点

(1)数字化。网络学习过程,既把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把共享的资源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学习内容能够被评价、被修改和再生产,允许教师和学生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对它进行运用和再创造。

(2)问题式。产生问题是发现知识的开端。协作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在独立学习与相互协作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其实是在不断经历着“发现问题-资源学习-概括验证-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内化知识,学会应用,实现创造。

(3)自主性。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控制验证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作为组织指导者,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观点,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发现知识的乐趣。

(4)开放性。每一次探究学习都是独立完整的,但不是封闭的。一个完整的协作探究学习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可以与多个相关的探究学习相联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一个学科扩展到多个相关学科,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放开学习时间的限制,按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组成协作小组,以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多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三)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景激疑,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起着组织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网络软件声、色、动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优势,创设形象的情景,通过网络演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发现问题,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作出大胆猜想,在原来的认知基础上构筑新知识结构,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

2.自主探究,资源学习

学生根据所作出的猜想,利用教师提供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学习资源和必要的模型,在小组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究,是知识的发现者,而教师则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协作交流,相互促进

这一环节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特有的交互、调阅等功能,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人机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达到思维、智慧和成果共享的目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习、促进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活动的推动者、指导者和学习者,教师要提供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并参与交流及时进行调控和指导。

4.知识整理,概括验证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猜想有可能各不相同,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探究知识的途径也不是单一的,协作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监控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对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和系统整理,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同时验证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成功。

5.实践应用,内化知识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教师在实践应用阶段,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围绕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目的,利用网络容量大、形式生动的特点,组织设计有趣味、有层次、与生活密切联系、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

6.总结知识,意义建构

把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总结为所学知识的“主题”,即意义建构。在这一环节里,要根据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软件能即时反馈效果的功能,组织学生进行检测和自我评价与小组学习评价,总结学习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都是和谐互动的,而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探究活动和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反馈信息收集功能,及时了解并协调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顺利完成,并达到学习目标。

二、应用实例与分析

下面以地理学科中“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的教学过程分析为例,说明模式的实际应用。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应用分析总结知识意义建构引导学生总结全课学习:“本节课大家想要知道的问题都掌握了吗?”“在探究学习中,你自己的表现如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互相质疑、释疑。概括所学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建构。自我评价与小组组员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评价学习情况。总结学习对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总结

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进行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等方式进行学习,笔者经过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学习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因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2)利用网络环境,学生和教师能够在网络和资源库上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可以不受时空和传递方式的限制,通过多种设备,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的课程相关信息,并融入学习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知识和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难度水平进行探索;网络上的学习内容能够被评价、被修改和再生产,允许教师和学生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对它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因而,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学习,是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有效途径。

(3)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学习,由于网络交互性强,协作学习的层次鲜明,教师、学生与媒体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能有效填补大班额教学中教师难以直接指导全体学生的不足。以多种形式协作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采用新颖熟练的合作加工方法进行知识的整合,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平衡发展。

猜你喜欢
协作建构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