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保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论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价值
张永保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解析了和谐家庭的内涵,论述了家庭体育对实现家庭成员的身心协调发展、促成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平等、提升家庭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家庭成员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旨在强调发展家庭体育对促进家庭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
家庭体育;和谐家庭;功效;构建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中最为基础性的系统工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家庭美德”、“家庭责任”建设,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凸显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对和谐家庭建设高度重视。家庭体育是社会和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指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1]。在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已快速兴起并逐步成为全民健身的落脚点、主阵营和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发展家庭体育对促进家庭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
家庭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形式中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传统的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以性爱、母爱、父爱等特殊情感关系为纽带,以持续的共同居住和共同经济生活为特征的社会群体。[2]渴求家庭的和美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健康家庭”、“幸福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和“爱心家庭”等,无不体现出时代对美好家庭的追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极为丰富且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伦理、心理等众多领域。从本质上来讲,建设和谐家庭就是要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和睦平等的家庭关系、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3]
众多研究认为,这种新型文明家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家庭和谐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家庭充满活力的基本前提。缺少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的和谐状态也很难完美。第二,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既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具体表现,也是建设一个和谐家庭首先必须处理好的基本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个“基本问题”的家庭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第三,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是一个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关系和睦民主的内涵升华,是一个家庭健康发展的精神之维,是一个家庭能否融入社会并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先决条件。第四,家庭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既是家庭和谐的外在延展,又是社会这一“大家”和谐的重要基础;反过来,“大家”和谐也是家庭这个“小家”和谐有力的保障。第五,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是一个和谐家庭的重要内涵。自然界既是“小家”的物质基础,又是“大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大家”与自然和谐的必要前提。
2.1家庭体育是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体现人的“健康第一、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家庭成员“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是家庭和谐的“物质”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富裕、社会服务系统的完善、劳动办公条件的改善、生活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也形成了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劳动者出现了心脑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文明病”高发的现象。青少年不但存在体能素质和肺活量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近视眼犯病率居高不下等现象[4],而且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低、与人交往能力差和社会生存能力弱等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老年人也时感无所事事、孤独寂寞、烦躁不安,与子孙之间磕磕绊绊,精神生活空虚,甚至还掺合了违心和迷信成分。上述不同人群身心健康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成为影响现代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的强身健体、娱乐休闲、调节心情、缓解压力、防病治病等功效已逐步为社会和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和接受。不论是外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还是现场观看或电视观赏体育表演和比赛等,都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疲劳,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感受自然界的乐趣,进而得到陶冶精神、愉悦身心,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体育进入家庭生活,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家庭体育生活方式,对保障家庭成员的“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效果凸显。首先,家庭体育可以使中青年劳动者走出高楼大厦,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在增强体质和体力的同时,充实了精神生活,减轻了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方便和最廉价的手段。其次,家庭体育可使青少年静态生活时间减少,身体运动增多,身体素质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缺乏体育锻炼,造成运动神经系统发育不平衡,产生多动症、情绪不稳定、心烦、不爱与人交往等心理问题”[5],培养了孩子鲜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竞争和协作的意识、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的品质,提高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再次,家庭体育可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使老年人延缓衰老、消除孤独与寂寞,利于解除了老年人的失落感,使他们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归属感。子女和老人在一起参与家庭体育活动,还能使家庭教育在轻松的家庭体育中得以开展,“代沟”在愉悦的活动中得以修补。总之,家庭体育是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协调发展,保障家庭成员“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有效手段。
2.2家庭体育是促成家庭成员和睦平等关系的沟通桥梁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平等关系既是家庭和谐的外在表现,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根基。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核心家庭中表现为夫妻关系、父(母)子关系,在主干家庭中还表现有表现为三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夫妻之间平等团结、互敬互爱、相互支持是家庭和谐的前提,长幼之间尊老爱幼、相互理解、互谅互让是家庭稳固的保障。家庭体育对促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平等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第一,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在家庭生活中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内容,相互切磋、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共同享受体育的乐趣和绩效,给爱情生活注入润滑剂。夫妻之间在家庭体育活动过程遵守着共同的标准与规定,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了解,感受着成功或失败,体验着情绪上的温暖、同情和归属感。夫妻之间形成稳定的体育伙伴,在默契配合中度过余暇,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消解夫妻间冲突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巩固夫妻间的情感。[6]第二,父(母)子之间的关系。在家庭体育活动中,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无忧无虑的天性可以得到尽情的释放,其好动的本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有利于其形成活泼、开放、健康的性格,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互动,增进和加深相互间的感情,建立“亲情式”的体育关系。[7]特别是在单亲家庭中,通过父(母)子共同参与家庭体育活动,沟通思想,弥补裂痕,创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第三,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老年人离退休后常感到无所事事、孤独、烦躁不安,甚至与子女之间产生磕磕绊绊。家庭体育活动,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解除了老年人的失落感,增进子女和老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修补了“代沟”,使家庭生活变得充实、温馨和和睦。可见,家庭体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情感交流,形成和睦平等关系的桥梁。
2.3家庭体育是提升家庭成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和谐家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家庭与社会和谐相处,而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家庭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先决条件。分析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社会适应能的内涵极为丰富,诸如家庭成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文明的公德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的文化素养、过硬的生产劳动技能、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等。家庭体育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家庭成员社会适应能力效果明显。
第一,家庭体育有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优良品格。体育生活是恢复人的本质与体现人的价值的生活活动及社会实践,意味着人性的解放。通过愉快、自由的家庭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家庭成员的身体、智力和认识能力,培养家庭成员自信、勇敢、坚韧的性格品质,促成家庭成员轻松愉快地与社会和自然产生沟通和交流,从而拥有健全的人格,体验人生的幸福完美。家庭体育活动也是育人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要求参与者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有利于培养家庭成员竞争与协作的意识、公平和公正的理念、社会行为的是非标准等家庭成员适应社会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和意识。
第二,家庭体育能促成家庭成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体育活动的范围不但可以突破家庭生活环境而融入社会,而且还可以与其他形式的社会体育之间进行互动。因此,家庭体育能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的互动平台,使不同地位、职业、年龄和性别的人,打破狭隘的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上下关系、业缘关系相聚在运动场,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认识情感等诸多心理成份上产生共鸣,缩短他们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彼此之间容易建立起平等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家庭体育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人们进行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一种自我保健、运动方式,参与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能消除了由于竞争而可能引发的对抗和不满,有利于参与者之间沟通、理解、信任、尊重、包容和接纳,形成更加和谐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三,家庭体育有利于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养。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体育文化与音乐、绘画、文学作品具有同等价值,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体育运动是人所显现美的沃土、美的矿源,体育中不仅人体美、人格美、艺术美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而且还充满着对“真”的体现和“善”的弘扬,形成了运动者的完美形象,构成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8]家庭成员在体育文化欣赏中不仅可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提升自己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另外,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每所表现出来的个人责任、团队精神、民族意识和国家荣誉等都属于每个家庭成员应该学习的文化素养范畴。家庭成员在体育活动中实现了强身健体,增强了对朋友和家庭的信赖感,在观看各种体育比赛中增进了个人对国家的、民族的、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安全感。总之,参与家庭体育,对家庭成员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观念意识、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产出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第四,家庭体育有利于家庭成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仅决定个人的健康状况,还意味和代表着个人社会生存潜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在全社会提倡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体育生活方式是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开展体育活动,能让家庭成员在余暇时间融入体育文化活动中,而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上网、打牌、酗酒、赌博,甚至是从事一些违心和迷信等活动上,这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促成家庭成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对提升社会风气的文明程度、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家庭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优良品质的传播媒介,是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人际关系的沟通桥梁,是塑造家庭成员综合素养,提升家庭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2.4家庭体育是实现家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平台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范畴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是一个和谐家庭的重要内涵。家庭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必要前提。
人类作为生命体而存在,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现代生产方式使劳动者坐位工作时间增多,再加上生活方式带来的便利条件,不仅剥夺了劳动者肌肉活动的很多机会,而且使人们变得越来越懒,运动能力逐渐减弱,生活技能产生退化。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人类的运动时间严重不足,患有颈椎病、肩周炎、腰背部疼痛等疾病的人较为常见,心脑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文明病”也随处可见,青少年的体能下降、肥胖、近视眼等比率居高不下,老年人“健康余年短、疾病余年长”的现象也极为普遍。家庭体育对促成家庭成员回归自然属性、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其他家庭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一,家庭体育能够使家庭成员从高楼大厦和温馨小屋中走出来,从高速的工作节奏和依赖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通过健身走、健身跑、郊游、登山、攀岩、游泳、冲浪、垂钓等各种体育运动,在大自然中尽享自然人的自由,在大自然中畅饮“青山绿水”,在大自然中汲取“阳光雨露”,在大自然中尽赏山川、森林、江海、湖泊的风景,在大自然中回归人的生物天性,在大自然中获得“新生”。
第二,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剧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体育生活选择目的地的问题。举家可以驱车较为自由地出没近郊远野,从喧嚣、污染的城市中回归大自然,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自然环境中享受和体验家庭体育生活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把汽车座位休闲娱乐的道具,从事家庭汽车探险、越野、露营、旅游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乘驾者一方面可近距离交流沟通,谈天论地,远离城市,亲密感受山河、湖泊、大海、森林等自然风景,得到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得亲情在自然中升华[9]。可见,家庭体育内容和方式的自由与灵活,给整个家庭创造了很多拥抱大自然的机会。
第三,家庭成员在大自然中“游山玩水”之际,必然会产生对“青山绿水”的眷念;当家庭成员在公园广场中闲行散步时,一定会对“草坪花坛”产生爱意。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青山绿水”常遭毁坏,“草坪花坛”也时受践踏,大自然因人类的“不注意”而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现象。家庭体育是家庭成员接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重要途径,家庭成员在欣赏大自然、仰慕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感受快乐、获得“新生”的同时,一定会唤醒自己对大自然的保护之意、爱护之情和善待之心,有利于促成家庭与自然界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
总之,家庭体育让家庭成员走出高楼大厦,在大自然中回归生物天性,在大自然中尽享自然人的自由,在大自然中会唤醒自己对大自然的保护之意、爱护之情和善待之心,是实现家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平台。
和谐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石。家庭体育是社会和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单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家庭体育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体育是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成家庭成员和睦平等关系的桥梁,是提升家庭成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家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平台。发展家庭体育,对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张永保,田雨普.“家庭体育”新释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9-12.
[2]陈成文.社会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7.
[3]杨雄,刘程.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8(9):99-105.
[4][5]青少年生活习惯堪忧[N].光明日报,2002-04-11(B2).
[6]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20(6):1-3,10.
[7]张志.家庭体育在孩子体育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7):59-60,66.
[8]张永保,韩玉婷.论体育美的内涵及其教学渗透方法[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86-89.
[9]欧平,张龙.家庭休闲体育的和谐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7):26-29.
StudyOntheFunctionandBenefitsofFamilySportsin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Family
Zhang Yongb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Anhui, China)
Using literatur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a harmonious family, discusses that the family sports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family members in body and mind, promote harmony and equality among family members, enhance social adaptation of family members and the promotion of family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other members, and it emphasizes th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family sports since it can promote family harmony and stability.
family sports; harmonious family; function and benefits; building a harmonious family
G80-05
A
1672-1365(2012)01-0018-04
2011-09-05;
2011-10-28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ASS09106);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W143)
张永保(1972-),男,安徽肥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