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两优819杂交制种的适宜收获期研究

2012-12-05 02:57舒志芬张海清
作物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收获期外渗母本

舒志芬,刘 晨,张海清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株两优819是株1S和华819所配制的两系杂交组合。其母本株1S配合力强,至2008年已配制并通过省级、国家级审定的杂交早稻组合有28个,其中株两优02、株两优819、株两优30被评为省或国家广适型超级杂交早稻组合,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1~3]。株1S所配杂交组合制种产量虽高(大面积制种产量达3 750 kg/hm2),但连续几年来普遍反映所生产杂交种子发芽率较低,常给种子生产者和用种者带来一定损失[4]。付爱斌等[5]认为,陆两优996制种种子适宜收获期在母本终花后第14~17天,该时期收获的种子籽粒饱满,成熟完全,物质积累充分,发芽率(势)高,种子电导率低,POD、CAT活性强,种子活力高。王仁祥等[4]研究表明,株两优02和株两优819制种适时收获期分别为母本终花后第11~16天、第12~17天。但上述试验都是在自由授粉条件下以获得的种子批为研究对象,由于母本始花至终花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自由授粉会导致同一株母本不同小花接受花粉的时间差别较大,进而导致同一批收获的种子其成熟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能客观反映种子本身的成熟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笔者及课题组以株1S为母本、华819为父本,将用于制种的父母本进行隔离避免其自由授粉,在盛花期对母本进行集中授粉,以保证同批收获的种子成熟度一致,进而对不同收获期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SOD酶及POD酶活性、外渗电解质(H+、K+、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等进行测定,在保证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性的情况下,以此确定株两优819种子的最佳收获期,旨在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杂交种为株两优819,母本为株1S,父本为华819。亲本种子由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

1.2 田间制种

制种于2011年在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试验基地进行。父本先播,母本于父本播后8 d播种,父母本行比2∶12,父母本分别于4.5叶龄左右移栽,母本每穴2~3株秧苗,株行距15 cm×20 cm。父本大双行移栽,两行间35 cm,株距15 cm,每穴5株,父母本间20 cm。母本见穗35%时,连续2 d喷施“九二O”共240 g/hm2,并用薄膜将母本包围与父本隔离,并在之后的第7天开始连续集中2 d人工授粉(9:00开始每间隔半小时授1次粉至16:00,次日重复操作)。母本授粉后的第10天起,连续16 d每2 d收获1期种子,干燥至12.5%含水量,低温贮藏备用。

1.3 千粒重测定

取1 000粒种子,称出其重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

1.4 发芽率测定

发芽床用滤纸做床纸,将两片滤纸用蒸馏水浸透,放入无菌的发芽盒中,平放至滤纸间无气泡。水稻种子在常温下浸种24 h后,置于垫有两层吸水纸的发芽盒中,每次取100粒种子,重复3次,置于30℃恒温光照发芽箱内培养,每天对发芽种子计数,至第7天结束,计算发芽率。

1.5 保护酶系活性测定

1.5.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酶液提取:取1.0 g吸胀种子,用液氮研磨成粉,加入5倍于样品量的酶提取液0.2 mol/L磷酸二氢钠在冰浴上研磨成匀浆。将匀浆在4℃下以12 000 r/min离心20 min,取其上清液。

蛋白质定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酶粗提取液的蛋白质含量。

(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具塞试管,分别编号0~5,加入标准蛋白质溶液和蒸馏水。向各支试管中加入5 mL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摇匀,放置5 min左右,在595 nm下比色测定吸光值。以蛋白质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标定:称取0.5 g样品,用5 mL蒸馏水或缓冲溶液研磨成匀浆后,以10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样品上清液1.0 mL,放入具塞试管中,每个样品重复2次,加入5 mL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充分混合,放置2 min后在595 nm下比色,测定吸光值,并通过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

式中:c—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蛋白质含量(μg);VT—提取液总体积(mL);VS—测定时加样量(mL);mF—样品质量(g)[8]。

酶活性的测定:取透明度好、质地相同的试管2支,一支为对照组,将两支试管中按比例(1∶1∶1)加入13 mmol/L甲硫氨酸溶液、75 μmol/L NBT溶液、10 μmol/L EDTA -Na,混合后,依次加入适量 20 μmol/L核黄素溶液和酶液,给对照管罩上比试管稍长的双层黑色硬纸套避光,反应10~20 min,结束后,用黑布罩上试管,终止反应。以遮光的对照管作为空白,用分光光度计在560 nm波长下测定各管的吸光值,计算SOD活性。

式中:A0—遮光对照管的吸光值;AS—样品管的吸光值;VT—样液总体积(mL);V1—测定时样品用量(mL);mF—鲜样品质量(g);c—粗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mg/g)[7]。

1.5.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粗酶液的提取:称取1.0 g浸种3 d后的水稻种子,用9 mL 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研磨并转移至离心管,于4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保存在冷处,所得残渣再用磷酸缓冲液提取1次,合并两次缓冲液,保存在4℃冰箱中。

酶活性的测定:每个样准备两个试管,测定管和对照管。测定管中依次加入2.9 mL 0.05 mol/L磷酸缓冲液、1.0 mL质量分数为2%的H2O2、1.0 mL 0.05 mol/L愈创木酚以及0.1 mL样本上清液。反应体系加入酶液后,立即于37℃水浴15 min,然后迅速转入冰浴中,在470 nm下测量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值,以表示酶活性大小。对照管中用蒸馏水代替样本上清液作为对照。3次重复,计算POD酶活性。

结果计算:以每分钟OD470变化0.01为一个活性单位。

式中:ΔOD470—每分钟底物溶液吸光值的变化;m—材料质量(mg)[7]。

1.6 外渗电解质的测定

1.6.1 K+的测定

取0.190 7 g的KCl(110℃烘2 h)溶于无离子水中,定容至1 L。吸取 100 ppmKCl标液 2、4、6、8、10、12 mL于5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在火焰分光光度计上测定K+含量,制作K+标准曲线。取水稻种子5 g用无离子水25 mL浸种4 h后,吸取待测液2.5 mL定容至25 mL,取浸种液喷入火焰,记录火焰光度计指针读数,重复3次,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 K+的浓度[7]。

1.6.2 H+的测定

取5 g种子浸在25 mL无离子水中4 h,取其浸种液,把酸度计两电极放入盛有浸种液的烧杯中,混合均匀,读出浸种液的 pH[7]。

1.6.3 可溶性糖外渗量的测定

(1)200 mg/L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AR级D-葡萄糖200 m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2)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试管编号1、2、3、4、5、6,分别在 6 支试管中加入葡萄糖标准液 0、0.1、0.2、0.3、0.4、0.5 mL,加水 2.0、1.9、1.8、1.7、1.6、1.5 mL。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0.5 mL蒽酮试剂,再用移液管加入5 mL浓H2SO4,摇匀,反应10 min,在620 nm波长下比色,测定各管的吸光值。

(3)吸取2 mL浸种液于大试管中,加入0.5 mL蒽酮试剂,再用移液管加入5 mL浓H2SO4,摇匀,反应10 min,在620 nm波长下比色,测定各管的吸光值。

(4)根据所测得光密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糖含量(μg),计算浸种液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浓度(μg/mL)为查图所得糖含量(μg)/2 mL[7]。

1.7 淀粉含量的测定

(1)淀粉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试管编号 1 ~6,分别加入 0、0.4、0.8、1.2、1.6、2.0 mL淀粉标准液。然后分别加入2.0、1.6、1.2、0.8、0.4、0 mL 蒸馏水,摇匀,则每管依次含淀粉 0、40、80、120、160、200 μg。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0.5 mL蒽酮试剂,再沿管壁加5.0 mL浓H2SO4,塞上塞子,微微摇动,促使乙酸乙酯水解,当管内出现蒽酮絮状物时,再剧烈摇晃促进蒽酮溶解,然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取出冷却。

在分光光度计上625 nm波长下比色,测出各管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值为横坐标,淀粉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淀粉标准曲线求得直线回归方程。

(2)样品淀粉含量测定

将种子放于70~80℃的烘箱中烘至恒温,将种子磨成粉末,称取50 mg,倒入10 mL试管中,加4 mL80%乙醇水浴锅中不断搅拌40 min,冷去后离心,倒掉上清液。再加2 mL80%的乙醇重新提取2次,过滤,将残渣烘干。

将干燥的残渣,移入50 mL容量瓶中,加20 mL蒸馏水,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5 min,再加入2 mL9.2 mol/L HClO4提取15 min,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摇匀。

用滤纸过滤,滤液用来测定淀粉含量。

吸取滤液0.5 mL放入小试管中加1.5 mL蒸馏水,加0.5 ml蒽酮试剂,然后沿管壁加5.0 mL浓H2SO4,塞上塞子,微微摇动,促使乙酸乙酯水解,当管内出现蒽酮絮状物时,再剧烈摇晃促进蒽酮溶解,然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取出冷却,测出样品在625 nm波长下的吸光度,通过直线回归方程计算淀粉的含量[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期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淀粉含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授粉后第10~26 d收获的种子,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与淀粉含量逐步升高,至第8期达到最高,分别为20.67 g、96.33%、54.74 μg/g,而第 9 期略有下降。说明在第8期(授粉后第23~24 d)收获的种子活力最高,第8期以前的种子仍在进行物质积累,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而第9期收获的种子成熟过度,可能发生物质淋溶情况,其淀粉含量、千粒重和发芽率均出现下降趋势。

表1 不同收获期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淀粉含量比较

2.2 SOD酶活性与POD酶活性

从图1看出,第1期至第8期收获的种子SOD酶活性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在第8期酶活性达到最高,第9期略有降低。不同收获期的种子POD酶活性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第1期至第4期收获的种子POD酶活性较低,第4期后收获的种子POD酶活性快速增加,至第8期收获的种子POD酶活性达到最高。由此可见,第8期收获的种子抗逆性较强,种子活力高。

图1 不同收获期种子SOD酶与POD酶活性比较

2.3 外渗电解质

从图2可知,第1期至第8期收获的种子,其外渗溶液中K+浓度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在第9期收获的种子其浓度稍有上升,说明成熟度差的种子细胞完整性差、透性大,浸泡液中低分子物质含量较多,因而外渗电解质浓度高。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种子的外渗电解质浓度逐渐降低。在第9期收获的种子成熟过度,导致收获的种子细胞膜受损,K+浓度略有上升。

第1期至第7期收获的种子pH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即外渗电解质溶液中H+浓度呈现下降趋势,但第8期与第9期收获的种子pH值呈现下降趋势,即H+浓度开始增加,说明第7期与第8期收获的种子细胞完整性好,种子活力高。

图2 不同收获期种子外渗电解质及可溶性糖浓度比较

2.4 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种子中的可溶性糖会不断转换成不溶性的淀粉贮藏在种子中。从图2还可以看出,第1期至第4期收获的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5期收获的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快速下降,之后收获的种子可溶性糖含量保持稳定,但是在第9期收获的种子其含量呈现略微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9个收获期内,以第8期收获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其种子的千粒重和淀粉含量也最高,说明在此时期收获的种子成熟度高,物质积累充分。从酶活性测定结果来看,在第8期收获的种子SOD酶与POD酶活性最高。种子的外渗电解质浓度与种子的活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8期收获的种子的外渗电解质浓度较低,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好,透性小,这期间收获的种子具有较高的活力。因此,株两优819制种在第1至第7期收获的种子未完全成熟,处于物质逐渐积累和种子活力逐步提高的阶段,至第8期收获的种子已经成熟完全,种子的千粒重和淀粉含量达到最高,种子发芽率也达到最高,种子活力和抗逆性最强。第9期收获的种子成熟过渡,出现物质外渗现象,种子活力下降,发芽率降低。说明株两优819制种最佳的收获期是在第8期,即母本授粉后第23~24 d。

[1]刘选明,杨远柱,陈采艳,等.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株1S矮秆突变体[J].中国水稻科学,2002,16(4):321-325.

[2]杨远柱,唐平徕,杨文才,等.水稻广亲和温敏不育系株1S的选育及应用[J].杂交水稻,2000,15(2):6-7.

[3]刘 鹏.杂交早稻组合种子发芽及成苗特性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4]王仁祥,曹文亮,肖层林,等.株1S杂交组合制种不同收获期种子贮藏特性研究[J].种子,2008,27(12):14-17.

[5]付爱斌,曹文亮,肖层林.两系杂交早稻陆两优996制种适宜收获期研究[J].杂交水稻,2009,24(4):15-18.

[6]曹文亮,肖层林,付爱斌,等.高温老化处理对陆两优996制种不同收获时期种子活力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6(1):5 -8.

[7]尹燕枰,董学会.种子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8]李 琳,焦新之.应用蛋白质染色剂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质的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0,(6):52-55.

猜你喜欢
收获期外渗母本
包头地区紫花苜蓿最适收获期研究
更 正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播期对中油杂2号母本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收获期对花生种子产质量的影响
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