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理想,廖英丽,吴芳
困境与出路:县级职教中心实践教学问题初探
郝理想,廖英丽,吴芳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县级职业教育规模扩张较快和现实需求庞大的情况。针对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设施逐年添置然而利用效益低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考评机制及改革教学方法等对策建议。
县级职教中心;实践教学;问题;出路
县级职教中心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开创新局面的主阵地。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对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并由此形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良性互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战略地位。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核心,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转化为就业技能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平台,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县级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与难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我国的飞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表现在量的扩展和质的提高方面。然而,总体而言,各级各类教育投资的增长幅度都赶不上规模的扩张和现实需求的增长。这带来了教育领域一个普遍现象,即经费投入不能同步满足规模扩张和现实需求的增长。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在财力资源有限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这种情况尤甚。
199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此后,举国上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呼声很高。这些宏观环境带来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2002年起,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前三年的恢复性增长和后两年的持续扩招,学校规模得到很大发展,校均在校生达到前所未有的1 972人,接近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合格标准,年培训人数达2 399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共有14 800所,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3.19倍;年招生规模达到812万人,增加了11.57倍;在校生达到2 087万人,增长了16倍多。招生数量的持续增长与职业教育长期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和激化,教学基础能力薄弱等问题日益显现。
县级职教中心教育培训的对象中,农民或农民子女占绝大多数。对他们的培训需要既有职业技能培训又有农业技术培训,既有可语言传递的技能更有许多不可语言传递只可实践教学、操作训练的技能。生产的多样性带来的个性化需求更加明显,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复杂。随着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大范围展开,企业选择性用工和群众选择性就业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用人单位要聘到合格的员工,自然关注用工人员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农村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若要找到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劳动环境相对较好、劳动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岗位,就必须接受系统的职业学校教育或灵活多样的职业技术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适应性。[1]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组织的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的调查显示(见表1),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岗位对农民工技术和素质的要求在提高;87%的被调查者认为,进城务工需要或非常需要接受职业培训,77%的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和就业技能缺乏是影响其进城务工获取较高薪酬的主要障碍。[2]
表1 影响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障碍
目前许多地方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还很差,投入不足是职教中心难以办出特色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各级教育的普通情况。近几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居世界榜首,但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一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条件和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这几年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压力加重,办学投资力度远远跟不上职校规模的发展速度,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很多职业学校教学设备短缺,有些实训基地名存实亡,经费投入不足必将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从表2可知,我国自2001年始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经费总量趋势虽逐年增加,但总经费占全国GDP的比例却呈逐年下降态势(见图1),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没能随GDP保持同步增长。同时,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在中职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总体看来也是变化不定,这种状况与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快速大发展的现实环境相悖,经费投入与规模的扩张不相协调,经费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中职的发展质量。
表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统计
实践教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如实验,目的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类是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使职业技能熟练化,如实训和实习,这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3]无论是哪类实践教学,基本的实践教学设施及其有效利用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进而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当前,县级职教中心却存在着实践教学设施逐年添置和利用效果低下的矛盾。
图1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总经费占GDP的比例变化图
“十一五”期间,国家持续投入50亿元,重点扶持中西部1 000所县级职教中心和1 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专项资金超过140亿元,重点支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师资力量建设等。5年中,各级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也将达到200多亿元。投入教育专项资金25亿元支持地方在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工电子、建筑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建成2 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表3 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教学基础设施情况单位:平方米
表4 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实践教学设备情况
教育部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参与调查的770位教师中,采用课堂讲授的占42%,“课堂讲授+实验+课堂讨论”的占32%,在实训室边做边讲的占32%,其他方式占8%,其他方式中包括多媒体互动、讨论式、社会实践等。以县级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为例,既能精通学科教学,又能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师较少。一般教师都能对信息技术有所了解,但从整体来讲,非专业的一线教师还不能达到较为熟练掌握的程度,至于要谈到应用多媒体设备教学,除少数人外,相当一部分非专业教师难以应付。很多时候,所谓多媒体教学只是应付检查时的门面和装饰,或是教学比赛相关考核时的临时抱佛脚,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应用并没有进入到一种常规化的教学状态。以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上海为例,上海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学方法仍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理解为主。虽然近年来实践教学比例已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目前实践教学的形态还主要停留于技能训练,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处于被动的、静态的听课状态,没有真正活动起来。
从全国的情况看,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12.3%,2007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平均仅为14.6%,双师型教师中“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比例更低,分别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6%和6.3%,“工程师”和“技师”所占比例分别为16.6%和12.6%。根据“十一五”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到“十一五”末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达到60%。双师型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与这一目标相距甚远(见图2)。
图2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实习指导课教师人数比例变化图(1991-2008)
兼职教师是沟通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前文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实际上是双专业型教师,并且其双专业分别属于理论和应用两个不同的领域。从常识上说,一个人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领域都得到良好发展,不仅需要在智力方面具有更加优越的先天条件,而且还需要后天的加倍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和保持较高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的普遍期待多少带有一厢情愿的味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不太可能既在理论上有较高的修养水平,又在操作方面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为大部分人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是不均衡的,人在发展方面的局限性或者不均衡性客观上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有效供给。另外,由于县级职教中心所处的县域经济环境及自身办学经费所限,县级职教中心所能聘请到的高水平兼职教师数量非常有限,跨出县域经济的门槛在全国范围内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对财力拮据的县级职教中心来说并不现实。
《教师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中通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培养学生生产操作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经验,对相关职业应高度熟悉,然而现行法律法规对此却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各级职业院校也没有统一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存在双重缺失。
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既需要国家层面经费投入法规支持的保障,也需要学校大胆创新,力求革新或改变现有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将不断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将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落实到中职教育过程中去。
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在当前招生数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之下,更应该增加财政可能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使扩招的速度和教育经费增长的速度相协调,达到法律规定的“三个增长”的要求。即《教育法》中规定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投入主体过窄,职业教育法没有明确规定职业教育的投入,也没有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办职业教育的责任,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例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中的“义务”进行明确的、实质性的规定,比如义务要尽到何种地步,不尽义务应受到什么程度的惩罚。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职业教育法的修改很迫切,很多在职业教育中发生的问题,需要通过法律来加以推动。
根据教师的需要以及他们的实践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设计以及现代教学软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有关专职教师外出业务进修,参加各种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聘请知名专家、优秀教师到学校举办讲座、上示范课、公开课等。
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大多中职学校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实训软件和硬件管理上都没达到现代职业教育的标准要求。为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对学生实训技能培养的最终目标比较模糊、实践教学组织比较涣散、实训内容略显陈旧,实训过程也不够规范、实训的过程和结果考核都不够严格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教师讲解示范完毕,学生进入单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时,提倡运用项目实训法,开展分层次教学。即教师按教学项目对学生下达实训任务,从最基础的项目到符合技能鉴定标准要求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实践训练。同时,参照程序教学理论的做法,根据项目的不同把实训场所分成不同的工作区域,学生只有按标准要求完成第一项目后才能进人下一个实训项目。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成功,找回自尊、自信,同时,在实训现场形成一种竞争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实验证明,竞争氛围中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转变学习态度,更多的学生会努力学习争取完成高一层级项目的学习,学生操作技能会有显著提高。实训期间的分层次教学才能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成功教育,是赏识教育,而不是淘汰教育”的思想。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设备的充分利用,必须建立现代教育教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例如,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应在工作量计算和利益分配上给予充分考虑。并对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教师自己研究开发的教学课件经专家鉴定认可的应与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评优的依据;制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估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另外,还可通过举办各种评比、竞赛等活动,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使用实践教学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1]张志增.对新时期进一步办好县级职教中心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23).
[2]成光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职业教育问题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李金.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Dilemma and Solution:the Prelim inary Analysis of County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Problem of Practice Teaching
Hao Li-xiang,Liao Ying-li,Wu Fang
The current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ruralurbanization hasbroughta fastexpansion and a huge demand of county vocationaleducation.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such as lack of funding,the increasing purchase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practice of teaching facilities,theweak teaching staffand so on,the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investment,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management,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regulationsand evaluationmechanismsand reform of teachingmethods.
county vocationaleducation center;practice teaching;problems;solution
教育部重点课题“县级职教中心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DJA070142)
郝理想,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廖英丽,女,百色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各国教育研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吴芳,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10-0005-06
[责任编辑 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