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22周训练前、后最大耗氧量与成绩变化关系的研究

2012-12-03 08:12曹佩江冯连世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体重专项阶段

朱 那,曹佩江,盛 蕾,冯连世

1 前言

自行车项目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骑行过程除了要克服在平路段的空气的阻力,还要克服由自身体重带来的滚动摩擦力。风洞试验和实际的生理学测试显示出空气阻力可能会占到总的阻力的1/3[19]。所以,身材较大的运动员,额状面面积较大,受到的空气阻力会比身材瘦小的运动员大得多,但是,体重大的运动员可能在max上比瘦小的运动员大,如果考虑到体重的原因,似乎较小的空气阻力不足以弥补相对max而带来的损失。于是,在评价相对max上,Swain等人[21]提出了用体重指数的0.32、0.79和1来表示相对max,而且证实了体重指数0.32的max更加能反映出运动员水平骑行能力,而体重指数0.79的max更能反映运动员爬坡能力。Padilla对不同专项的自行车运动员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14]。对4 000m个人追逐赛的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体重指数2/3(即0.79)的max和运动员成绩有较高的相关性(r=-0.79)[8]。对于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而言,相对max表示方法具有其专项特征,已有的研究均是研究这些指标和成绩的相关性[8,14,21],然而,阶段训练对于这些指标的影响研究较少,关于这些指标的变化量同运动成绩变化量的关系并不明确,在评价阶段训练效果上处于空白。本文旨在研究经过阶段训练后,青少年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max的变化情况,运动成绩差值和max增值之间的关系。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参加江苏省第17届省运会的24名中长距离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运动专项骑行距离均超过1 000m,年龄均<18岁(表1)。

表1 本研究实验对象基本资料一览表Table 1 Basic Date of Experimental Object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方法

2.3.1 阶段训练安排

本次时间为22周,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冬训阶段,持续8周;第2阶段为冬训转场地训练阶段,持续3周;第3阶段为场地专项训练阶段,持续7周;第4阶段为赛前训练阶段,持续4周。

2.3.2 实验仪器和方法

1.最大耗氧量:使用仪器为美国产 MAX-II有氧测试分析系统。测试方法:采用直接测定法,即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使用特制的呼吸口罩使其能够正常呼吸,呼出气输入到气体分析器内进行分析,气体分析器根据呼出气中氧含量计算出受试者的max。运动形式采用功率自行车运动,运动负荷采用逐级递增负荷方式,运动员采用自选负荷和自选蹬踏频率热身5min,正式实验为:起始负荷为80W,递增负荷为30W/3min,蹬踏频率为95±5rpm。达到max的标准为:蹬踏频率低于90rpm达到10s。记录相对和绝对耗氧量。

2.体重:全民健身测试用体重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运动成绩测试方法:男子运动员为4km计时,女子为3km计时,场地为露天水泥场地,温度28℃,风级<3级,传动比为:男子49∶15,女子为47∶15。

2.3.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所有数据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数据比较,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多组数据比较,方差齐性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者,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训练负荷安排

为备战江苏省省运会场地自行车比赛的需要,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冬训以公路训练和场地长距离骑行为主,第2阶段训练以公路和场地长距离骑行为主,主要为适应场地骑行,第3阶段和第4阶段以场地训练为主(图1、图2)。

图1 本研究青少年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阶段训练中负荷安排示意图Figure 1. Training of Arrangement of Adolescent Bicyclist

从训练内容的安排上看(图1),随着比赛的临近,竞速耐力强度训练比例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为了更好适应场地高强度的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安排上逐渐由公路训练转入场地训练;其次,随着比赛临近,专项训练逐渐增加,辅助训练比例逐渐减少;再次,训练目的从冬训的基础训练逐渐转入专项训练,训练强度,特别是高强度比例必然要增加。

图2 本研究青少年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阶段训练骑行距离示意图Figure 2. Training Distance of Adolescent Bicyclist

从骑行的距离看(图2),因为公路训练和场地训练强度的差异,加之阶段训练时间差异,骑行距离差别较大。

3.2 青少年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max变化情况

表2 本研究青少年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max变化情况一览表Table 2 The Change of Maximal Oxygen Uptake

表2 本研究青少年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max变化情况一览表Table 2 The Change of Maximal Oxygen Uptake

注:* 和冬训前比较,P<0.05;** 和冬训前比较,P<0.01。

?

表3 本研究男子自行车运动员max增加量与4km个人追逐赛成绩差值关系一览表Table 3 Relationship of Increment ofmax and the Difference of 4km Performance

表3 本研究男子自行车运动员max增加量与4km个人追逐赛成绩差值关系一览表Table 3 Relationship of Increment ofmax and the Difference of 4km Performance

?

表4 本研究女子自行车运动员max变化量与3km个人追逐赛成绩差值关系一览表Table 4 Relationship of Increment ofmax and the 3km Performance

表4 本研究女子自行车运动员max变化量与3km个人追逐赛成绩差值关系一览表Table 4 Relationship of Increment ofmax and the 3km Performance

?

图3 本研究max增值和成绩差值关系示意图(左图为男子,右图为女子)Figure 3. Relationship of Increment ofmax and the Difference of Performance(the left is man,right is female)

图4 本研究相对体重指数0.32的max增值和成绩差值关系示意图(左图为男子,右图为女子)Figure 4. Relationship of Increment ofmax(ml/min/kg0.32)and the Difference of Performance(the left is man,right is female)

图5 本研究相对体重指数0.79的max增值和成绩差值关系示意图(左图为男子,右图为女子)Figure 5. Relationship of Increment ofmax(ml/min/kg0.79)and the Difference of Performance(the left is man,right is female)

4 讨论

4.1 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max

根据UCI对于自行车项目的分类看,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项目超过1 000m,运动中表现更多是亚极量运动。Jeukendrup认为,男子4 000m有氧、无氧分别占了85%和15%,女子3 000m有氧、无氧比例为75%和25%[11]。可见,有氧能力对于运动员成绩的重要性。尽管有研究显示: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传统的绝对和相对max并不是预测成绩的最佳指标[5],但是,对2名男子个人追逐赛的世界冠军的研究发现,他们的max超过了90ml/kg/min,在模拟比赛中发现,他们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一直在90%左右[13],当吸入氧气分数达到0.32时,动脉血氧饱和度仍然是饱和状态。苟波等人的研究发现,我国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相对max均值仅为63.80ml/kg/min[1],这与世界优秀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4.2 阶段训练对于运动员max影响

从阶段训练的内容看,大量的爬坡训练、平路骑行(公路和场地骑行)对运动员专项的max提升有较大的贡献,从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看,似乎相对指数0.79的max更多代表了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在训练中体现在长时间的爬坡能力上;而体重指数0.32的max更多体现在场地高速有氧骑行能力上,因为青少年运动员传动比要小于成年运动员,较大的专项力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使得青少年运动员max更多体现在保持一定速度的蹬踏频率上,这点从男、女运动员max增值和运动成绩关系的偏移距离可以看出。但是,对于成年运动员来说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3 体重对于自行车运动成绩的影响

5 结论

[1]苟波,李之俊,高炳宏,等.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研,2005,26(27):66-69.

[2]李世成,刘文军,刘刚,等.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冬训期间的训练监控与营养调控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75-81.

[3]李之俊.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汪拮,魏勇,于长江,等.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6周专项体能训练前后部分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8):591-592.

[5]COSTILL,DAVID L,FOX,et al.Energetics in marathon running[J].Med Sci Sports,1969,1(2):81-86.

[6]CRAIG N P.South Australian representative sportsmen:relative body fat,somatotype and anthropometric prediction of body density[master’s thesis][R].Adelaide:Flinders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1984.

[7]COYLE E F,M E FELTNER,S A KAUTZ,et al.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lite endurance cycling performance[J].Med Sri Sports Exe,1991,23:93-107.

[8]CRAIG N P,NORTON K I,BOURDON P C,et al.Aerobic and anaerobic indices contributing to track endurance cycling performance[J].Eur J Appl Physiol,1993,67:150-158.

[9]HEIL,DANIEL P.Scaling of sub maximal oxygen uptake with body mass and combined mass during uphill treadmill bicycling[J].J Appl Phys,1998,85(4):1376-1383.

[10]F HINTZ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limbs anthrop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arm cranking and leg cycling unloaded exercises[J].Sci Sports,2008,23:145-148.

[11]JEUKENDRUP A E,CRAIG N P,HAWLEY J A.The physiological demands of world class cycling[J].J Sci Med Sport,2000,(3):400-419.

[12]MUJIKAT,PADILLA S.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professional road cyclists[J].Sports Med,2001,31(7):479-487.

[13]NORTON K I,SQUIRES B,NORTON LH,et al.Exercise stimulus increases ventilation from maximal to supramaximal intensity[J].Eur J Appl Phys,1995,70:115-125.

[14]PADILLA SABINO,MUJIKA IÑIGO,CUESTA GUILLERMO,et al.Level ground and uphill cycling ability in professional road cycling[J].Med Sci Sports Exe,1999,31(6):878-885.

[15]WILBER R L,ZAWADZKI K M,KEARNEY J T,et al.Physiological profiles of elite off-road and road cyclists[J].Med Sci Sports Exe,1997,29:1090-1094.

[16]WILMORE J H,COSTILL D L.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3rd Edition.Champaign[M].IL:Human Kinetics,2005.

[17]WITHERS R T,CRAIG N P,BOURDON P C,et al.Relative body fat and anthropometric prediction of body density of male athletes[J].Eur J Appl Phys,1987,56:191-200.

[18]ROY SHEPHARD,PER-OLOF ASTRAND.Endurance in Sport:Olympic Encyclopedia of Sports Medicine.2nd Edition[M].Volume II,2000:877-880.

[19]SCHUMACHER Y O,MUELLER P.The 4000mteam pursuit cycling world record: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J].Med Sci Sports Exe,2002,34:1029-1036.

[20]SJOGAARD G,NIELSEN B,MIKKELSEN F,et al.Physiology in Cycling[M].New York:Movement Publications,1985.

[21]SWAIN DP.The influence of body mass in endurance bicycling[J].Med Sci Sports Exe,1994,26(8):1068.

猜你喜欢
体重专项阶段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