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勇,李慧玲,喻承甫,阮伯夫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2.越南顺化师范大学 心理教育系,承天-顺化顺化47000)
网络成瘾是信息时代下的一种新现象,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或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到损害[1]。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网络成瘾会给青少年身心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不仅损害其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还可能导致旷课逃学、打架斗殴、孤独抑郁甚至自杀、他杀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越南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年度统计报告》指出,现越南网民规模已达2 68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1%;越南青少年(15-19岁)中熟练网络使用者占82%[2]。此外,在医院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患者中发现其中5%-7%为网络成瘾者[3]。这表明越来越多的越南青少年正在享受信息时代带给人类的便利,但网络成瘾问题也逐渐突显,且呈不断扩大之势,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纵观越南网络成瘾领域的研究,以往多是个案报道或者质性研究,缺少基于越南本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而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特定文化历史环境的产物,网络成瘾也不例外,西方乃至中国、韩国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都不能照搬到越南;因此,为更好地对越南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进行预防和干预,亟需对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探讨和研究。
从生态系统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看,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个体和环境两个层面,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4]。在个体层面,研究者较多关注以下几类因素:(1)人口学因素,如性别、年龄等,大量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5,6];(2)学业成绩,研究发现,不良学业成绩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密切相关[7];(3)人格因素,大量研究发现感觉寻求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8];(4)心理动力因素,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心理需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实生活中心理需要的不满足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9,10]。在环境层面,研究者主要关注同伴因素和家庭因素。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同伴行为是青少年自身行为的参照标尺,青少年倾向于调整自身行为以接近同伴的水平[11];网络成瘾也不例外,同伴上网行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就家庭因素而言,研究发现家庭矛盾性是网络成瘾的重要预测因子[12]。
在明确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后,还需要进一步揭示这些因素是如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起作用的。近年来,大量实证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指出,仅仅探讨变量间的相关是远不足够的,为更好地进行预防和干预治疗,非常有必要关注其起作用的具体过程,如对其中中介或调节机制的考察。就本研究而言,中介机制的考察有助于回答个体与环境因素如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起作用。网络成瘾的使用-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指出,个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因为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人际互动、沟通等快感,这些快感吸引个体过度依赖网络,难以控制,进而形成网络成瘾[13]。已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心理需要的现实满足程度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而心理需要的网络满足程度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表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心理需要网络满足补偿效应[14]。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具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能力、关系和自主需要[15]。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心理需要而言,自主需要是影响青少年发展更为近端的、重要的因素[10]。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在现实生活中自主需要较少获得满足的青少年很可能会通过网络使用来弥补,从而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使用,更有甚者形成网络成瘾。然而,现有研究仅考察了心理需要在个体或环境单方面因素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10],尚无实证研究同时考察心理需要在个体和环境两方面因素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越南青少年的大样本调查,考察和分析当前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个体因素(性别、学业成绩、感觉寻求)和环境因素(同伴上网、家庭矛盾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自主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的中介作用。
对越南承天-顺化省城市与农村的初高中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4所初中和4所高中共发放问卷1 551份,回收1 498份,其中只有7.2%从未使用过网络(不纳入研究被试样本),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285份,其中男534人,女751人;初一183人,初二170人,初三175人,初四188人,高一187人,高二192人,高三190人。被试年龄介于11-18岁,平均年龄为14.12±2.01岁。
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量表该量表是Ho等人[16]研制的越南本土化网络成瘾测量工具,共18题,包含核心症状、生理功能受损、社会功能受损、沉浸体验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主要拟合指标如下:χ2/df=4.59,RMSEA=0.05,NNFI=0.90,CFI=0.92,IFI=0.92。采用五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大。本研究中总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0.83。
感觉寻求问卷该问卷采用Steinberg等人[17]修订的感觉寻求问卷简版,原版共6个项目。本研究根据越南国情,删掉了“我觉得用滑板快速滑下陡坡是件很吓人的事”这一题项,保留剩下的5个题项,采用1-5五点记分。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个项目收敛于一个因子,解释方差总变异的45.5%,5 个项目的负荷值分别为 0.81,0.73,0.67,0.62,0.51。计算五个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感觉寻求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是 0.69。
学业成绩采用单项测量方式,询问被试“你认为自己近一年的学业成绩处于哪个等级”,以此了解被试主观上的学业成绩觉知,采用0-10共11个等级记分,分数越高表示主观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越好。
自主需要量表采用Deci等人[18]编制的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中自主需要分问卷,原问卷包含4个题项,本研究考虑到被试的年龄特征,删掉了“目前我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题项,保留剩下的3个题项,用于测查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自主需要的满足程度,采用五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项目收敛于一个因子,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0.4%,3 个项目的负荷值分别为 0.78,0.77,0.55。计算三个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自主需要满足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53。
家庭矛盾性量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的家庭矛盾性分量表[19],该分量表共9个项目,本研究根据越南青少年实际情况选取了其中负荷最高的4个项目进行测量;采用五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计算四个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家庭矛盾性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1。
同伴上网问卷在参考同类问卷的基础上自编同伴上网问卷,包括3个项目,考察青少年对同伴上网行为的觉知,如“我的朋友每天都要上网”。采用五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项目收敛于一个因子,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5.4%,3个项目的负荷值分别为 0.84,0.74,0.64。计算三个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觉知到的同伴上网行为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数是 0.59。
网络活动使用问卷采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使用的网络活动使用问卷,包括浏览网页、网络游戏、电影音乐、邮件服务、网上购物、信息搜索、下载、网络聊天、成人站点、论坛、其他等。
所有问卷条目经过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包括越南公派留学博士生)和硕士生翻译和回译成越南语版本,在征得学校领导和青少年本人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主试经过严格培训,被试根据指导语要求认真、独立作答。被试完成问卷需40分钟左右,作答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
(1)网络成瘾的性别与年龄特点
本研究考察了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性别、年龄发展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男生网络成瘾得分(M=2.51,SD=0.59)显著高于女生(M=2.26,SD=0.65),t=6.93,p < 0.00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男女生网络成瘾的年龄差异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如图1所示),男女生在网络成瘾上的年龄差异均不显著。
图1 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特点
(2)网络活动使用差异
将所有被试网络成瘾得分标准化后,得分大于等于1.5个标准差者归为“高分组”,得分小于1.5个标准差者归为“普通组”,然后比较两组被试在网络活动使用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如表1所示),越南青少年网络活动使用较多的依次是电影音乐、信息搜索、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浏览网页、下载等。χ2检验结果发现,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在成人站点和论坛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网络成瘾普通组(χ12=4.71,χ22=5.18,ps<0.05),但二者在其他网络活动的使用频率上差异不显著。
表1 越南青少年的网络活动使用率差异
(1)个体和环境因素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表2列出了本研究各主要变量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矩阵,结果发现,性别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成绩、自主需要与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感觉寻求、家庭矛盾性、同伴上网与网络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性别、学业成绩与自主需要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矛盾性与自主需要呈显著负相关;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检验自主需要的中介作用提供了支持。
(2)自主需要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依次检验程序[20]对自主需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具体做法为:①检验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若显著,则进行第②步;否则停止分析。②依次检验中介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控制自变量后因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若都显著,则意味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实现的。若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继续进行Sobel检验。③检验控制中介变量后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若都不显著,说明是完全中介过程;若显著,说明只是部分中介过程。检验结束。
表3列出了自主需要中介作用检验的回归分析结果,首先可知性别和学业成绩能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感觉寻求、家庭矛盾性和同伴上网行为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其次,性别和学业成绩能显著正向预测自主需要;家庭矛盾性能负向预测自主需要。再次,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感觉寻求、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和同伴上网后,自主需要能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同时,在控制了自主需要后,性别、感觉寻求、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和同伴上网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仍然显著。因此,自主需要在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表2 个体和环境因素与网络成瘾的相关
表3 自主需要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上述回归模型得到如图2所示的个体和环境因素对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机制路径图。从中可以看出,性别、学业成绩和家庭矛盾性既可直接作用于网络成瘾,又可通过促进或抑制自主需要的满足间接作用于网络成瘾;而感觉寻求和同伴上网对网络成瘾仅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图2 自主需要的中介效应路径图
本研究发现,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中美等国多项研究结果一致[5,6]。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女生,男生冒险倾向更高,更倾向于通过外化问题(包括网络成瘾)来应对生活和学业上的压力。本研究还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水平的年龄差异均不显著,但对来自中国八个城市的17 599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初中生[5];Livingstone等人[6]对25 个欧洲国家青少年的取样研究也发现,网络成瘾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这反映出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可能更具有跨年龄的一致性,但也可能是因为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还存在较年龄更重要和更直接的其他影响因素(如高水平的感觉寻求和家庭矛盾性等),对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发现,越南青少年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活动依次是:电影音乐、信息搜索、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浏览网页、下载等。娱乐是青少年上网的最主要活动,表明网络的娱乐性是吸引其上网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结果与中国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21]。越中青少年学生均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等,而上网娱乐是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便捷途径。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各类网络活动中,网络游戏往往与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相联系,当前,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的青少年学生不胜枚举。
更具体的,本研究还发现,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在成人站点和论坛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普通组青少年。在成人站点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异可能与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青春期个体身体机能和体型均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此时期个体对性别差异和性心理的好奇心逐渐增强;但越南中小学性教育相对滞后,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学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较难获得相关信息,登陆网络成人站点便成为了满足其需要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论坛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追求自主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需要,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自主需要的现实满足程度可能较低;而论坛涵盖主题众多,允许各抒己见、自主地表达个人观点,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主需要。好奇心、追求自主和不良环境很可能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从个体和环境两方面考察了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在个体因素方面,发现学业成绩和自主需要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感觉寻求与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7-10]。当前,越南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强调学业至上,学业成绩不良的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备,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缓解学业压力、追求自主、证明自我的途径。感觉寻求高的青少年偏好新奇、刺激的事物,而技术和信息日益更新的互联网对其无疑极具吸引力,因而他们容易陷入网络虚拟世界之中而无法自拔。
在环境因素方面,本研究发现,家庭矛盾性、同伴上网行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11,12]。家庭是个体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家庭矛盾性越高,家庭成员之间越多公开表露愤怒、攻击等,则青少年从家庭获得的温暖、宽容与理解越少,从而容易产生挫败感、孤独感,而网络使用则似乎能满足其成就感、归属感。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同伴上网是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首先,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伴群体,同伴的上网行为必然会引起青少年对这一行为的主动模仿。其次,与同伴群体行为保持同步或一致是青少年个体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网络使用程度有助于巩固个体在同伴团体中的地位,赢得同伴的接纳和认同。再次,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信息时代,追求“酷”或“In”,是这一代人普遍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青春期日益增强的自主需要和叛逆心理可能使个体形成“为什么别的同学可以上网,而我不可以上网”的认知,从而增加了网络的使用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23,24],而本研究进一步在越南文化背景下首次揭示了同伴上网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本研究进一步发现自主需要在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与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既直接促进或抑制网络成瘾,又通过影响自主需要的满足间接对网络成瘾起作用。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受到较多老师批评、父母责备以及同伴排斥,同时在学业至上的越南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下,学业成绩差即被认定为能力差;家庭矛盾性高的家庭的青少年较少获得父母的温暖、宽容与理解,从而容易产生挫败感。由此不难推知,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父母和教师支持,同时认为自身能力低下的青少年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不能掌控所处环境,即现实生活较少满足其自主需要,从而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需要的满足。关于个体和环境因素如何作用于青少年网络成瘾,不少研究者指出,寻求心理需要的满足是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基本动力,因而心理需要的满足可能是个体和环境因素与网络成瘾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4]。本研究在越南本土文化背景下验证了自主需要在学业成绩(个体因素)和家庭矛盾性(环境因素)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作用,是对相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未来研究可进行更多跨文化的比较,以验证心理需要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过程中的重要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调查首次考察和分析了当前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与机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发现。相比中国、美国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状况,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就网络成瘾的现状而言,本研究发现,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中美青少年相一致;而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水平的年龄差异不显著,这与已有的中美青少年研究不一致[5,6],或许越南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还存在较年龄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其他影响因素。此外,娱乐是越南青少年上网的第一位目的,这与中国青少年相一致,而与美国青少年不一致,这可能缘于越中青少年上网主要是为了应对沉重的学业压力、调节情绪,而美国青少年上网主要是为了降低孤独感[25]。
就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而言,感觉寻求是越中美三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而学业成绩、自主需要、家庭矛盾性是越中两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独特的影响因素[4,25]。越中两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均强调学业至上,青少年学业压力更大;同时,两国均主要受儒家文化影响,教师倾向采用专制型教学方式,父母倾向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这样的教学和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自主需要的满足,且易引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此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也使得家庭矛盾往往难以合理解决。因此,相较美国,越中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大、自主需要满足少、家庭矛盾难解决等问题特别突出,便使网络成为了其缓解压力,满足自主需要,获得成就感、归属感的便捷途径。
本研究的结果和发现对当前青少年、尤其是越南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和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越南青少年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因而应特别关注对男生网络使用的教育和监管。其次,大部分越南青少年上网是为了娱乐,但网络的娱乐性(如网络游戏)往往与过度网络使用相联系,因而有必要指导其科学使用网络,学会合理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放松身心。再次,网络成瘾高分组越南青少年在成人站点和论坛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普通组,这告诫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应重视青少年性心理教育,并改善青少年进行自主性决策的条件和氛围。最后,感觉寻求、家庭矛盾性、同伴上网是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学业成绩和自主需要是其保护因素,自主需要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应特别关注对感觉寻求高、家庭矛盾性高、觉知同伴上网水平高、学业成绩低,尤其是那些现实生活中自主需要满足程度低的青少年进行网络成瘾的教育、预防和干预指导。
[1]K.S.Young.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1998,1(3):237-244.
[2]ICTnews.Vietnam:The Fastest Growing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http:∥ictnews.vn/home/Internet/77/Viet-Nam-Nguoi-dung%c2%a0Internet-tang-nhanh-nhat-khu-vuc/77081/index.ict
[3]M.C.Le.The Psychotherapy on a Case of Vietnamese Adolescent.Vietnam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2010,131(2):35-42.
[4]刘勤学,方晓义,周楠.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5-70.
[5]H.Cao,Y.Sun,Y.Wan,J.Hao,F.Tao.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Psychosomatic Symptoms and Life Satisfaction.BMC Public Health,2011,11:802.
[6]S.Livingstone,L.Haddon,A.Görzig,K.Ólafsson.Risks and Safety on the Internet:The Perspective of European Cildren.Full Findings.LSE,London:EU Kids Online.2011.
[7]K.S.Young.Internet Addiction:A Handbook and Guide to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New Jersey:John Wiley& Sons,Inc.2010.
[8]M.Mehroof,M.D.Griffiths.Online Gaming Addiction:The Role of Sensation Seeking,Self-Control,Neuroticism,Aggression,State Anxiety,and Trait Anxiety.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2010,13(3):313-316.
[9]S.Caplan,D.Williams,N.Yee.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mong MMO Player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6):1312-1319.
[10]喻承甫,张卫,曾毅茵,叶婷,胡谏萍,李丹黎.青少年感恩、基本心理需要与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1):83-90.
[11]C.Daddis.Desire for Increased Autonomy and Adolescents'Perceptions of Peer Autonomy:“Everyone Else Can;Why Can’t I?”.Child Development,2011,82(4):1310-1326.
[12]彭阳,周世杰.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18-419.
[13]H.Ko,C.H.Cho,M.S.Roberts.Internet Uses and Gratifications.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5,34(2):57-70.
[14]万晶晶,张锦涛,刘勤学,邓林园,方晓义.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2):118-125.
[15]E.L.Deci,R.M.Ryan.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Dehavior.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16]V.D.Ho,D.M.Phung,W.Zhang,H.L.Li,N.N.Li.Developing an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for Vietnamese Adolescents.Journal of Psychology Vietnam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2012,159(6):72-81.
[17]L.Steinberg,D.Albert,E.Cauffman,M.Banich,S.Graham,J.Woolard.Age Differences in Sensation Seeking and Impulsivity as Indexed by Behavior and Self-Report:Evidence for a Dual Systems Model.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8,44:1764-1778.
[18]E.L.Deci,R.M.Ryan,M.Gagné,D.R.Leone,J.Usunov,B.P.Kornazheva.Need Satisfaction,Motivation,and Well-Being in the Work Organizations of a Former Eastern Bloc Country: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Self-Determination.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27(8):930-942.
[1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21]周洪静.网络使用状况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48(3):15-18.
[22]唐智松,温萍,安慧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口学变量特征——以我国心理学文献为分析对象.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6):110-113.
[23]H.Wang,X.L.Zhou,C.Y.Lu,J.Wu,X.Q.Deng,L.Y.Hong.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PLoS ONE,2011,6(5):e19660.Doi:10.1371/journal.pone.0019660.
[24]徐夫真,张文新.青少年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心理学报,2011,43(4):410-419.
[25]胡谏萍,严正,喻承甫,张卫.中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较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