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艳 杨瑞玲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在机体和器官功能等各方面都处在发育时期,在解剖和生理上都有一系列较迅速和连续的变化。因此小儿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相比有其特点,在用药时必须了解这些特点,严重掌握其适应证、毒性反应及禁忌证[1]。在当今儿科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本文就我院近年来一段时期内的儿科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合理用药原因及解决方法,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3-12月儿科门诊及住院开具处方8652张,患儿男5536例,女3116例;年龄0~14岁,平均6.8岁;其中门诊处方5647张,占65.26%;住院处方3005张,占34.74%。
1.2 方法 对8652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张处方从联合用药和不合理用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统计,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2.1 比例 本组8652张处方中输液处方6523张,占75.39%;输液联合用药处方4752张,占输液处方的72.84%。口服处方1987张,占22.96%;口服联合用药处方1527张,占口服处方的76.85%。外用处方142张,占1.65%,无联合用药。经调查统计后,本组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占5.76%。
2.2 联合用药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组联合用药2种处方4633张,占73.79%:3种处方865张,占13.78%;4种609张,占9.69%;5种115张,占1.83%;5种以上57例,占0.91%。抗生素处方总数5431张,占全部联合用药处方的86.49%。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 见表2。
表1 本组联合用药处方情况分析(例,%)
表2 本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例,%)
由表2可以看出,本组联合用药不当、药物选择不当、用法不当处方分别为 275(55.22%)、102(20.48%)、121(24.30%),占输液处方比例分别为4.22%、1.56%、1.85%。
新生儿、婴儿和儿童有许多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生化特点。其体重、组成在不断变化,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多数药物在新生儿、婴儿或儿童的反应与成人显著不同。在临床实践中,小儿的用药方案多是根据其体表面积、年龄、体重按比例缩小成人剂量方案获得的。事实上,小儿并非按比例缩小的“成人”,这种用药方案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2]。由于临床上许多供小儿使用的药物并未进行儿童用药的研究,从而使儿童用药更加复杂、更加困难,这些特别之处应引起重视。
在本研究小儿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调查中发现,儿科处方中输液处方 6523张,占 75.39%;口服处方 1987张,占22.96%;外用处方142张,占1.65%。其中输液处方所占的用药比重过大,表示儿科临床输液治疗已经成为主流治疗方法。虽然输液治疗具有口服治疗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见效快、治疗时间短等,但在输液治疗尤其是针对小儿患者时,输液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静脉输液时可能会产生大小不等的微粒渗透到血液循环中,小儿血液循环系统不成熟,对外界异物很敏感,多次、大量输液可能会出现多种输液不良反应,如静脉炎、输液反应等[3]。另外,随着输液药物种类的增加,导致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逐渐升高。本组输液联合用药处方4752张,占输液处方的72.84%;口服联合用药处方1527张,占口服处方的76.85%;外用药物无联合用药。可见,联合用药成为输液与口服药物治疗的主流治疗方法。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本研究抗生素处方总数5431张,占全部联合用药处方的86.49%,抗生素在小儿用药中所占比例很大,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儿科疾病较为急骤、转变较快,尤其对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医生在处方时往往单纯依靠临床经验给予抗生素治疗,并不经过病原学检查。这就不可避免形成一部分抗生素无效或作用不完全,造成病情的延误和不良反应的增加。现在医生、家属均有一种误解,认为抗生素治疗是各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新研发、新生产、昂贵的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最好药物,其较传统、便宜的抗生素治疗效果理想。这就形成了“药不对症”的恶性循环,导致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提前,并且很可能形成二重感染,加重了病情的发展。总之,儿科处方不合理性在临床处方中普遍存在,增强儿科用药的规范化、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加强药物使用监督等有望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1]田德荣.临床药学在指导合理用药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13(5):221-223.
[2]金茶花,周越,陈露.开展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5(9):147-148.
[3]褚冬琴.儿童合理用药的综合策略.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0):21.
[4]吴民,朱春梅,刘建红.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及对策.中国药业,2011,2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