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周居霞
『猪官』郭金瑞
——记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刘营子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郭金瑞
文/本刊记者 周居霞
在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采访,总听到人们提到一个名字:郭金瑞。他不但猪养得多、养得好,还带动许多村民共同养猪致富,他担任着赤峰市和克旗两级政协委员,牵头担任宇宙地镇养殖行业协会会长,人称“活雷锋”。
记者走进刘营子村郭金瑞家的院子,第一感觉是干净、整洁,不像进了养猪场,倒像是一座苗圃或花园。郭金瑞正忙着指挥几个人从大货车上卸饲料,见到记者造访,便热情迎上来。今年57岁的郭金瑞,中等个头、爽朗干练。他兴致勃勃地领记者参观他的猪场,猪舍里大小不同的猪被栏杆隔开,他指点着他的猪宝贝给记者介绍:“这是300斤以上即将出栏的,这是100斤以上的,这是怀孕猪,这是仔猪,昨天刚断奶……”
在猪舍旁边,是一间饲料加工间,饲料粉碎配料机旁,堆放着各种饲料,墙上贴着各种猪饲料配方。郭金瑞颇自豪地说:“我的配方是根据市场各种饲料价格配比的,经常变化,周边农牧民都来抄我的配方,我从来不保密。”
在院子里,他指着茂密的小树林说:“我这院离居民区近,种上树,能吸走味,你们在院里闻不到什么味吧?”他一说,记者注意到,院子里的确没有什么异味。看到老郭兴致很高,记者便问起他经营情况,老郭说:“我刚出栏98头猪,7.1元1斤卖的,其实前些日子我约来的客商给价7.5元,知道肉价要降,就让散户们先卖个好价钱,只这一单生意我就损失了一万多元。”
郭金瑞1974年高中毕业时,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民办教师,一是大队干部,他选择了教师,一干就是10年,又当了8年电影放映员,可是生活仍然捉襟见肘。之后,他当过村民组长,村委会副主任和村主任,还做了一年小买卖。1996年给一家养牛场当场长。到1998年,在当地政府扶持下,他贷款25万元办起育肥牛场,开始了创业之路。
老郭勤奋又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的一次出栏,一下子获利15.4万元,着时在小镇乃至克旗引起很大轰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4月,老郭的172头牛要出栏,他与北京的老板谈好价钱,只等人家来拉货。却不料“非典”突然来袭,交通受阻,所有的牛都运不出去,后来能运出去时,肉价降了一半。他几年的收入几乎全部赔光,欠下了累累外债。
失败的老郭,没被挫折打倒,他重打鼓另开张,把牛场变成了羊场,一下子买进800只羊。2004年春出栏400只,小赚了一笔。可是2004年的一场白灾使老郭的羊一下子死了382只,他将所有的羊出栏后赔了8万多……
面对又一次打击,老郭仍没有退缩消沉。2005年,他精心准备、用心谋划,决定转产从事养猪行业。他七拼八凑承包了村里15亩荒地,办起养猪场,投资40万元购买了20多头母猪。经过4个月苦心经营,第一批育肥猪出栏了,却几乎没有效益。郭金瑞分析原因发现,市场上出售的猪肉多是使用饲料添加剂快速育肥的,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于是,他有了培育有机猪的想法。2006年,他更新了品种,购进40多头纯种二元母猪,开始打造有机猪新品牌,多养猪、养好猪、养保健猪,让人们吃上无污染、不含激素的放心肉。
2007年是猪年,老郭风趣地说,他这“猪官”在猪年转到了好运。他月均出栏百头有机猪,年收入70万元,夫妻俩真正是喜上眉梢了。
获得效益之后,郭金瑞拿出大部分积累,又多方筹集贷款,投资厂房建设和引进先进设备,不断扩大养猪场规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养猪事业上。空闲时他努力学习养殖和疫情防治等知识;搞配方、做试验、观察猪的长势,在场房一呆就是一天,弄得身上臭烘烘的。他说:养殖要靠科学,只有做好数据记录,仔细观察实验效果,才能喂好猪,处理好突发状况。
养有机猪首先要有好饲料,既保证绿色有机,又保证营养让猪长得快。老郭说,当年他有教化学的底子,早年养牛时,他就认真研究过饲料配方,曾研制出7个牛饲料配方,分别给7个饲养员做喂牛试验,再找专家评估,他能做到想让牛一天长几斤,就配出相应的方子。
为了更好地饲养有机猪,他查资料、找专家,哪里有专家讲课,他就赶到哪里听讲,有时还把专家接到家里管吃管住,一待就是十几天,专家们对老郭的精神无不感佩,给他耐心讲解,尽心帮助。老郭在专家的指点下,经过几十次试验,终于研制出用粮食、麸皮、葵花饼、豆粕等配成的饲料,不但绿色无污染,还根据各种饲料的行情不断调整。老郭给记者解释:比如葵花饼,蛋白含量是28,去年1.2元1斤,今年0.8元1斤;豆粕的蛋白含量是43;玉米的蛋白含量是十几;市场上哪样涨了,就用便宜些的饲料代替,关键是在能量和蛋白的含量上找平。宇宙地镇学农出身的组织委员朱心星接过话茬说:一个饲料配方一个月也算不清呢,得用数字平方式,而且大猪、小猪、孕猪又都不一样。老郭在饲料配方上可是下了大功夫,他却把费尽心血搞出的配方贴在墙上,让养猪户随便抄去用。
老郭指着喂猪槽子得意地说:“这也是我研制的,看着简单,却费了不少心思,饲料倒进槽子,猪哄着吃料时料才往下走,猪吃多少,料就下来多少,既省料又不会被猪哄到槽外边造成浪费。还有这个猪的产床也是我设计的。”
猪养好了,销售也是大问题。肉猪市场行情不稳,竞争激烈,常常供过于求,价格经常涨涨跌跌。为了掌握市场主动权,他积极外出跑市场,了解外地行情和供需情况,在各大城市广交朋友,发展“行情通报员”,哪个城市当天肉价多少,他马上就能得到“情报”,将生猪运往价格高的地方出售。即使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也能变亏为盈。到2011年,他的养猪场已经发展到15亩,累计投资370多万元,建了82间猪舍、10间饲料加工车间,购置了饲料加工机械3台套,生猪存栏800多头,年均售猪1300头,收入70万元以上。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郭深刻认识到,宇宙地镇地处偏远,远离大市场、大城镇,必须发展规模化养殖、联合起来一同闯市场。他看到乡亲们种那点地刚够温饱,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促使他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一家富了不算富,乡亲们都富才算富。他积极帮助周围乡亲发展养猪业,把自己掌握的养猪本领手把手教给许多养猪户,帮他们设计棚圈、跑贷款、选购种猪、配方饲料、疫病防治,把握市场行情,抓好出栏最佳时机。他的“传、帮、带”,使宇宙地镇养猪专业户如雨后春笋,生猪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全村及周边邻村经过他帮扶的养猪户很快达到200多户,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养猪业成为宇宙地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他牵头成立了宇宙地养殖协会,以“协会+农户”的形式服务村民,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养殖户统一提供苗猪、统一购进饲料、统一疫病防治、免费提供疫苗、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销售。他自己的养猪场成了协会的养殖适用技术培训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市场信息发布中心、品种改良中心,无偿为养猪户提供各种服务,他甚至还是母猪的“接生婆”。
老郭和他爱人都是接生猪仔的好手。他爱人闫淑琴带点嗔怪地向记者诉说:“老郭就是这样的人,谁家的猪病了,他上门给治;该打疫苗了,他挨门搞防疫;谁家要买猪啦、卖猪啦、买机器啦,他都忙前忙后替人家张罗;谁家的猪难产了,不管是后半夜还是大过年,只要一个电话,不管远近,他立马就去。有时他在外地顾不上,就让我去。今年春节的初二和初五,半夜两点了,邻村大老于打来电话,猪难产了,我俩二话没说就过去了,大冷的天,也是快60的人了,远的在人家吃顿饭,近的连口水都不喝,咱一分钱也不要人家的,还得搭上汽油钱,也不知他图个啥。”
老郭在旁边笑笑,也不正面回答妻子,又给记者讲了几个小故事。邻村的小王是养猪新手,他家母猪病重来找老郭。老郭在小王的猪场一待就是一个月,早中晚查看三遍,还请来专家“会诊”,等猪的病情缓解后,他又手把手耐心教小王如何配料、如何防疫、如何侍弄猪仔,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现在小王的猪场有母猪50多头,年存栏450头,养殖规模仅次于老郭。
有一次,老郭帮一个养猪户到辽宁建平县买猪,来回800多公里,司机太疲劳,前面突然出现一个断桥,当时时速100,一脚刹车没管事,汽车冲上了档车的土堆,幸好被担在土坡上,好险!桥下的河槽有好几丈深。老郭当时紧闭双眼,心想这下算完了。可是这车猪除了车上三个人,谁也不知道买猪的六万元是我掏的钱啊。原来,那买猪户拿着存折没带身份证,异地取不出钱,买家很着急。为了讲诚信,老郭用自己的存折取出钱给买主垫上,钱不够,又让媳妇借了一万元马上打了过来。车上三个人,一个为买猪,一个为挣运费,自己又图个啥呢?他们有惊无险回到家后,老郭喝了二两白酒,蒙头睡了一天一夜。而这位买猪人直到6个月后才把六万元钱还给老郭。
经历了这些事,老郭还是“痴心不改”。困难户来赊种猪,他都慷慨帮扶,有时,抓走的猪生了猪,卖了三四茬了,人家才把猪钱还给他。几年来先后给养猪户担保贷款和借款达30多万元。他甚至替还不上款或不还款的户还了4万多元。好多类似的事连他媳妇都不知道。宇宙地的养猪户们流行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老郭;没资金,有老郭;买不买、卖不卖,还是得听老郭的。”
在老郭的带动帮扶下,宇宙地镇的养猪业迅速发展,还带动和帮助林西、巴林右等周边旗县50多个村发展养猪业,宇宙地镇的规模养猪户有20多户,全镇生猪存栏达到1万多头,年出栏生猪2.5万头,养猪产业收入1000多万元。
老郭把十几个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颁发的各种荣誉奖状,珍藏在一个红包里,他多次荣获市、旗两级“优秀政协委员”、“优秀共产党员”、“行业引领人”称号。老郭说,镇里十分重视养殖业发展,规划了养殖区。他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办个种猪场,带动更多养殖户走上养殖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