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玉英 赵 炜 魏俊志
一个兴业富民的好典型
文/颜玉英 赵 炜 魏俊志
根河市是纯国有林区,是全国60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开发建设50多年来,一直以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为主导产业,其它产业比重小,极其薄弱,是“独木支撑”的资源型城市。
国家对根河林区进行生态保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前期主要是逐年削减森林采伐量,后期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非林非木产业,逐步恢复林区经济,鼓励和支持适合林区特点特色种植业。根河市委、市政府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四业并举”的发展重点,“四业”为林木产品加工业、矿产业、特色种养业和旅游业。为了加快特色种养业的发展进程,提出了加快“三个基地”建设,发展具有林区特点的特色经济、致富于民。三个基地为“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业,以狐貂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林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
根河市好里堡街道办事处位于根河市最南端,辖区总面积2.91平方公里,总人口3964人,行政企事业单位18个,社区居委会1个,基层党支部6个,党员154名。近年来,好里堡街道党工委按照“富民增收、和谐稳定”的总体思路,不断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探索带动党员群众致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辖区政治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良好局面。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林业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大量的一线工人分流、下岗进入社会,辖区内下岗工人增多,群众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收入也日渐较少,困难人口和社会闲杂人员逐渐增多,给社会增加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给辖区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之根河林区没有耕地、草场等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恶劣,第一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第二产业多为两头在外、成本高、竞争力差,发展艰难。根河地处我国北疆,属于偏远地区,第三产业也相对缓慢。如何解决这部分人就业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这一实际,好里堡办事处充分利用“冷资源”优势,全面发展具有林区特点的黑木耳特色种植业,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找到了林区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的突破口,致富于民。
(1)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为依托,以资源为吸引,加大政策落实和投资力度,打造“富民社区”。党工委千方百计促进创业长足开展,多次召开创业富民专题会议,制定扶持和激励机制,落实相关文件政策精神,帮助居民协调筹措资金,让想创业、盼致富的人能动、肯动、行动。形成上下齐心、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香港回归扶贫资金10万元落户内蒙古根河市后,积极协调根河市妇联将这笔资金全部投入给种植户,用于扶助育林社区贫困妇女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其中有32户各获得3000元的资助,有2户各获得2000元的资助。此外,经过多方协调,好里堡党工委争取到了根河市扶贫办、科技局等部门的支持,建起了好里堡食用菌种植园区,在园区内种植黑木耳的群众无偿使用喷灌、雾化等林下种植黑木耳设施,帮助贫困妇女和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深受群众欢迎。
(2)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用科技武装群众,丰富群众的钱袋子。加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本领。针对居民群众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的实际,采取内请外聘,上下联动,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科技培训,内请就是请当地小有名气的黑木耳种植土专家,外聘就是聘请市农水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黑龙江黑木耳种植技术人员到办事处举办专题培训。同时还采取了走出去,开启脑筋、实地取经;请进来,现场指导、互相交流等到多种方法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发展信心,由于有了科学技术做保障,园区里生产的黑木耳,通过了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政策、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把党的建设有机地融合在经济建设中,使产业发展规范化、合同化,确保种植户利益得到保障,抛开一切顾虑放心种植,使食用菌产业在质上、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形成规模,走上市场,使群众彻底摆脱贫困,从而推动党建工作向前迈进。改变培训方式,种植黑木耳技术含量比较高,培训引导农户经营管理是能否取得收益的关键,2012年,他们改变培训方式,首先,在种植前期由办事处为黑木耳种植示范户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对黑木耳生长环境、日常管理等知识进行讲解。其次,采取跟踪问效,全程培训的措施,在黑木耳成长关键期的每一个阶段,在食用菌种植园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讲解种植知识,为种植户直接解决问题,使种植户学会技术规程。
有机黑木耳科技示范园区的黑木耳生产有了质的飞跃,园区32户种植户共种植有机黑木耳40万袋,产量达到3.5万斤,实现产值150万元。32户种植户脱贫致富,起到了典型带动的作用,2012年,黑木耳种植大户达到了27户,种植黑木耳68万袋。
(3)充分发挥“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成员作用,以利民食用菌合作社为平台,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推广新技术,努力促进地区富余人员再就业、人民增收。2010年,结合地区实际,党工委按照根河市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党工委按照市委组织部将办事处划定为特色种养业党建功能区的要求,以“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核心产业为依托,通过典型引路,引领百姓致富。
为了使黑木耳种植业的发展规范化、标准化,好里堡党工委借企业剥离办社会有利时机,争取到市农水局、科技局扶贫资金、科技资金150万元,用空闲的校舍筹建食用菌三级菌场,为种植户提供菌种信息,推广优良菌种;协助社员集中采购生产物资,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辖区种植大户、“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成员韩立明成立了呼伦贝尔市第一家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好里堡“农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黑木耳种植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为种植户们搭建了服务平台,从而使好里堡地区黑木耳种植走上了产业化、园区化、标准化的道路。同时,为了解决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改变销售方式:以往黑木耳销售都是由种植户个人负责,致使部分种植户的黑木耳大量积压,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种植热情。2011年,办事处想种植户之所想,帮助种植户办理加工手续,找销路,如果没有外地的收购大户,本地的企业也能消化掉。2012年,好里堡党工委积极与市就业局沟通,两家联手为辖区百姓提供免费菌种,对种植户进行全程技术培训。
经过几年的努力,好里堡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社区群众增收致富,好里堡街道办事处也成为根河市发展“三个基地建设”先进地区。2007年园区生产的黑木耳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双认证。2008年被列为中国农科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示范基地。种植户产品销价高于周边地区、省区产地价格,以黑木耳为主的特色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好里堡镇成为了根河市“三个基地”建设的领头羊、科技示范镇。
(1)助推群众致富增收
好里堡党工委多年来始终坚持“产业合作社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建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加强产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在产业合作社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推动了群众致富增收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办事处已建立生猪养殖、食用菌栽培等6个合作社,40多户种植户在产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实现脱贫。社区党员示范带动“建基地”。围绕食用菌等产业发展,社区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食用菌引导型基地,使社区党员成为带富领富的先锋队伍,党的“富民政策”的实践者。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做贡献”,围绕奉献社区和服务群众,依托“共驻共建”、“双培双带”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先锋岗等载体,组建志愿者服务队6支。以增强服务社区群众功能为切入点,率先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爱心募捐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帮助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对有困难的群众进行捐款扶持,形成了“民忧我想、民需我做、民困我帮、民求我助”的服务氛围。机关党员优质服务“树形象”,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机关党员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干部下基层等活动,把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自觉将工作重心下移,主动深入社区、种植户及农业生产第一线,投身棚户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矛盾纠纷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等主战场,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机关党员干部和社区干部深入居民住户家中,进行走访调研,了解种植户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有种植意愿的群众进行登记造册等,确保了重大项目推进落实。
(2)居民群众得到实惠
好里堡党工委着力创新机制,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使之成为让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坚持“政府服务、合作社搭台、政策帮扶、民投民建”的原则,申办有机产品标识、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打牢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成立食用菌合作社,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发挥产业合作社效能,从技术、销售、管理、信息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负责技术指导,形成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的合作经济经营实体。2011年好里堡办事处发展食用菌62万袋,实现产值217万元。2012年上半年发展食用菌68万袋,预计可实现产值333.2万元,种植户年平均可收入17000元。
(作者单位:根河市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