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铁城
着力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
文/吴铁城
新巴尔虎左旗“临俄蒙、联兴安、接海满”,沿边、沿路、环湖,地处大草原、大湖泊、大湿地、大口岸、大森林的交汇区位,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和风能资源富集,额布都格口岸对蒙古国常年开放,与蒙古国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前景非常广阔,同时又面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列入国家未来五年沙地治理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等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指示精神,结合新巴尔虎左旗的实际,旗委确定了“三年崛起看东旗、再造一个新左旗”的发展目标,“再造一个新左旗”就是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五个翻番、两个同步”。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5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达到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到50亿元;阿木古郎镇人口接近翻一番,占到全旗总人口的70%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3000元。实现城镇居民、牧民收入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同步增长。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政策机遇转化为现实优势,关键是有一支能够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展“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提高素质集中教育培训”活动正好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通过对全旗2556名在职干部职工实施全员培训,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创新思维、推动科学发展、做好群众工作、抓好工作落实等方面能力,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过硬干部队伍,为全力奋战“十二五”,再造一个富强文明幸福的新巴尔虎左旗提供组织人才保障,以优异成绩和良好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此次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对基层干部群众触动很大,可以概括为“三个力”:一是集中教育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集中教育培训达到了转变作风,为实现市委提出的今后五年力争“两个高于”,确保“五个翻番”,实现“五个定位”发展目标和旗委提出的“五个翻番、两个同步”目标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全旗广大党员干部立足“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口岸活旗、文化名旗”和建设幸福新左旗五大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建设呼伦贝尔绿色畜产品加工基地,煤炭、新型煤化工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中蒙进出口资源合作加工基地,打造呼伦贝尔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全市发展第二方阵,推进呼伦贝尔市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二是集中教育培训为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凝成强大的合力。在干部集中教育培训期间,发生了“4·19”、“4·20”境外草原火,面对突如其来的草原火,旗委政府立即启动草原紧急防火预案,迅速成立草原火扑救工作指挥部,2700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一线火场,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协作,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奋战五天四夜,全力堵截火势蔓延,以铁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坚强的意志筑起一道安全防线,保护了国家森林草原资源和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检验了“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提高素质集中教育培训”活动成效,彰显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战胜困难强大实力和信心。三是集中教育培训为干部快速成长储存所需的能力。全旗的发展关键是在干部,核心在各级班子,此次干部集中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点培养选拔一批25周岁左右副科级实职干部和28周岁左右正科级实职干部,为下一届党委政府换届做好干部储备。结合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旗委决策提供理论参考。继续实施四大班子领导包扶贫、包维稳、包治沙“定点包扶苏木镇”工作责任区制和科级干部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项目“一助一”帮扶机制。坚持选派干部到上级机关、基层单位、工作难度大的部门和岗位挂职锻炼,先后选派5名优秀科级干部到市直部门和兄弟旗市挂职锻炼,选派81名机关干部到苏木镇、嘎查社区挂职锻炼,促使干部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加阅历,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为各级干部快速成长储备充足的能量。
一要强化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价值取向。呼伦贝尔市集中教育培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和苏木镇党政领导进行分级分批培训。按照全市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四个需要”的要求,新左旗开展以需求主导的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做到干部培训自主化、课程供给菜单化、教育方式多样化、学习时间弹性化,满足干部个人多层次的需求,使广大干部真正学有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二要强化整合资源理念。整合资源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旗四大班子领导和苏木镇党政领导干部在共享呼伦贝尔市干部培训“大讲堂”资源的同时,针对我旗党校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与国内知名院校建立长期互惠合作方式,对教育培训机构、阵地、师资、设施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埠外各类培训力量办学培训,实现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信息资源、阵地资源共建共享。
三要强化统筹发展理念。统筹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培训提出的客观要求。干部集中教育培训承担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事关长远,意义深远。按照全市、全旗经济工作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精心组织,统筹谋划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系统性。
一是紧扣“党性教育”主题开展培训。把党性教育和作风养成贯穿于集中教育培训全过程,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重点安排了党性修养与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与培养积极健康的个人爱好教育,坚持反腐倡廉与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等方面培训内容,让干部全面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二是紧扣“中心工作”任务开展培训。围绕“工业、扶贫、治沙”三大攻坚任务,结合正在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和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重点学习培训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区域经济形式分析、如何下基层调查研究、服务群众等方面内容,切实了解全旗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三是紧扣“干部岗位”需求开展培训。针对干部文化层次、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岗位类别、层次级别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摸清培训需求。在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以干部岗位需求为导向,实施分级分类培训。党员干部侧重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普通干部侧重以职业操守为重点的道德品行教育;嘎查社区两委班子侧重以服务意识为重点的宗旨意识教育,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依托“发展论坛·干部讲坛”平台,国内知名院校专家教授集中培训领导干部。与旗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相结合,开辟“发展论坛·干部讲坛”高层领导、专家理论培训平台,并与清华大学、中央党校等知名院校签订联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协议,结合新左旗实际,对区域经济发展、城镇规划建设、新牧区建设、生态保护建设、对外开放与合作、资源合理开发和项目建设、基层党的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课题作了详尽安排部署。
二是依托旗委党校主阵地,市旗两级党校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机关干部职工。充分发挥旗委党校“干训主渠道”、“理论主阵地”的作用,以旗委党校教师培训为主,适当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到旗里讲课的方式,对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坚持做到才学与德学相结合、专业性教育和综合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性教育与实用性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理论政策和业务工作能力。三是依托苏木镇教育培训基地,旗委党校教师“送教下乡”集中对苏木镇、嘎查党员干部培训。针对苏木镇距旗所在地远,参训人员往返行政成本较高的实际,旗委党校选派3名蒙汉语兼通的骨干教师组成“送教下乡”讲师团,为苏木镇机关及各站所干部送教上门。根据培训人员的语言特点,采取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的方式,集中对苏木镇130名公职人员进行培训。旗流动党校将继续深入各苏木镇、嘎查社区,以基层党组织活动室集中教育培训与到党员牧户家里分散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嘎查社区党员进行党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培训,切实转变基层党组织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
一是建立健全培训需求调研长效机制。建立由旗委组织部牵头,旗委党校、科技、农牧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培训需求调研机构,对组织实施的各类干部培训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掌握培训干部的能力素质和需求,联系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好培训规划、年度计划,科学制定培训方案。
二是建立健全培训目标管理长效机制。对培训过程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实行班主任全程管理制度、学员“桌签制”、任课教师监督制、考勤百分制、班主任跟班制、学员签到签退制、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制、培训结果跟踪反馈制等机制,明确培训流程和职责分工,将培训细化岗、量化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培训激励保障长效机制。坚持教育培训与干部选用相结合,将干部教育培训完成学时情况列入干部年度实绩考核,作为班子调整和干部选任的重要参考,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财政供养体制,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作者系新巴尔虎左旗旗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