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追星现象与课堂音乐

2012-11-30 01:09王凡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追星课堂教学

王凡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追星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62-0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一是音乐教师热衷教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流行音乐。随着社会发展潮流变更,19世纪,我国音乐家黎锦晖首先将流行音乐带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全面繁荣的时期,它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而且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对中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拿刘德华那首《中国人》来说吧,这首歌表达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情结,抒发出一腔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而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所以,能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让流行音乐成为中学生“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周杰伦是学生非常追捧的一位台湾歌手,在他的音乐中多元化音乐元素的结合是较大的一个特点,乐曲中有古典音乐元素、流行音乐元素、民族音乐元素,且能使这些风格迥异的元素统一。怀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周杰伦音乐的想法,我决定在初二上一节“周杰伦”音乐谈。课前我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周杰伦的歌曲。那节课,学生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周杰伦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国民歌风格。”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才气,周杰伦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有的学生说:“在周杰伦的歌曲中没有其他流行歌曲的矫揉造作,他的歌词简单而朴实,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也有的学生说:“周杰伦的歌曲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使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他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只是喜欢周杰伦那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从音乐的角度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获得了感知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知识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不再是盲目崇拜,随意“追星”,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和见解,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艺术美与丑的是非标准。

二、防堵不如疏导

流行歌曲已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感情纯真的好的音乐作品,对于流行歌曲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筛选,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疏”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学唱的方式,共同探讨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所使用的乐器、歌词的写作、演唱者声音的技巧等。“堵”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则可将“流行乐”的效应为我所用。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师生共同探讨二者的音乐风格差异,体味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同时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三、深入拓展流行歌曲中的课程资源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教师应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学校的礼堂、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都应成为挖掘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可利用这些设施:

1.课上举办“流行歌曲风格”主题辩论,在思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上好每一节音乐鉴赏课,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音乐,主动的去探索、去辨别、寻找音乐中的真善美。

3.课间通过学校广播站,把课堂中出现过的好的音乐作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4.课外组织校园艺术节、合唱节、学生歌咏比赛、把词曲俱佳的音乐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达到辨别美丑的目的。

5.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发现和挖掘艺术人才,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拓展思路,形成校园健康、文明的艺术氛围。

6.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大量歌曲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

总之,挖掘和开发这些音乐课程资源,最终目的是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音乐课堂也将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

“流行音乐”进课堂,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阻止这种冲击,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美好的东西,让学生“择其善而从之”,在众多的流行音乐中去汲取优秀的作品陶冶情操。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追星课堂教学
让追星不疯狂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