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公正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11-29 07:01方娟
改革与开放 2012年21期
关键词:公正社会保障分配

方娟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各种社会不公正的现象屡见不鲜,因而,必须在充分认知我国社会公正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索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的对策。

一、 我国社会公正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之相比,社会发展出现了明显滞后。各种社会不公正现状也开始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在中国目前的各种不公正现象中,贫富差距过大是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根据媒体2011年两会之前的问卷调查,民众对于贫富差距的关注程度已经超过了反腐倡廉等热点问题。我国基尼系数偏高。根据国际贯例,基尼系数小于0.2时为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则为相对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个警戒线就说明问题比较严重了,而中国现阶段基尼系数在0.45以上,已经超过了这条界限,应当属于贫富差距不合理的国家。这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让全体人民共享,而是有相当一部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根据世界各国经验,在人均收入非常高的国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基尼系数都属于非常好的状态,大多为0.2—0.3之间,只有美国是超过了0.4。而真正存在着严重不公的国家,基本上是属于中等发达国家,巴西0.58、南非0.58,通过这两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低于巴西、南非等国家,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准。

2.城乡差距位居世界第一

按照国际上一般情况,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约为1.7:1,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超过了2倍。而目前中国的这一比例远远大于2,并且还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有数据显示:2009年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3:1。根据国家统计局专家的看法,“如果再进一步地具体化,情况要严重得多:扣除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再把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那么城乡差距将更大。

3.就业压力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与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平仅为68%,而2005年到2007年则为72.6%,71.8%,70.9%。

4.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弱势群体也随之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据统计“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达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人中的11%—14%”。这些弱势群体因其占有的资源较少,处于弱势地位,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遵守优胜劣汰的原则,致使他们的许多经济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同时,由于其占有的资源较少,他们的各种政治权利诉求很难引起重视,被逐渐边缘化。

二、我国公正现状形成的原因

上述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状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究其原因,无不与社会制度的缺失直接相关。

1.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例偏低,很难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些部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暗中开小金库,使得其职工工资明显高于其他部门职工的工资;一些国有企业利用其行业特色进行垄断经营,其管理人员的工资过高,有些管理人员年薪竞高达上百万,是普通工人的几十倍。同时,由于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没能很好调节收入分配,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制度不健全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制度都是一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形式。对于农村一向奉行“取多给少”的制度,在户籍、投资、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上都明显向城市倾斜,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近年来,我们国家虽然在很多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不能很好地遏制城乡之间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3.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建立不久,受原来的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还有许多不健全之处。如国企改革困难、私有企业得不到应有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导致了市场分割、行业垄断、权钱交易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已具备建立一个初级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应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然而,现阶段,我们离这个要求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城镇居民住房等方面没能得到很好解决,导致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下降,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而来。

三、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根本性建设。现代社会中,各种不公正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制度不健全或滞后。因此,要实现社会公正,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社会公正理念为指导,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公正问题,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1.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社会公正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着力点是调整分配政策。分配政策的调整不仅要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而且要更加注重再分配的公平,通过再分配来调节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化解由于初次分配不公平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一,应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例。按经济增长的幅度来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尽量使劳动者的报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滥用职权提高部门职工工资的现象,使各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逐渐缩小。第三,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国家应通过限制垄断行业的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其管理者的收入。确保垄断行业的工资收入与国家平均工资相对持平。第四,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应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加大对高收入人群、奢侈品消费税等税收征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的现象。第五,实行“阳光工资”制度。统一各政府部门和各级别职务的工资,缩小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努力做到同级别、同部门、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大致相同。

2.实施各种就业策略,努力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第一,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使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二,改善劳动者的条件。通过缩短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者的加班费等途径来促使用人单位多招人,大幅度增加就业的机会。第三,健全就业服务机制。通过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信息传递、就业指导等机制,使劳动者就业机会平等、就业权利得到保障,从而扩大就业。第四,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主要是通过增加对教育资本的投入,一是完善九年义务教育,让全体社会成员均能享受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二是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使更多的人能够进入高等教育学习。三是加大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使他们能有一技工之长,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帮助其就业。

3.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

长期以来,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资金、人才、土地能自由流通。第一,应改革户籍制度,逐步放开城市户籍制度限制,最终做到取消户籍的限制,使人才能自流动。第二,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保护,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给予农民工同等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逐渐在城市扎根。第三,加快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政府应严格限制农村土地流失,凡通过征用取得农村土地应通过协商一致,给予合理的价格补偿。第四,加快改革投资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能留住人才,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强调“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应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使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应有保障。第二,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化政府对统筹部分的征缴,将养老保险金落实到个人账户,使其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支取,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人民群众能做到老有所养。第三,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第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完善优抚政策,增加对老、弱、病、残等人群的社会福利,使全体人民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猜你喜欢
公正社会保障分配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迟到的公正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正赔偿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