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含义
银行国际化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单个银行的国际化,即一家银行由国内银行走向跨国银行的发展过程;另一个含义是指一国银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单个银行国际化是微观层面的,而整个银行业的国际化则是涉及宏观层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银行在居民与非居民,以及非居民之间开展国际业务,包括从事国际货币的存款、借贷、国际汇兑、国外票据的承兑贴现、国际结算、外汇担保、外汇买卖、国际信托、投资、租赁、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等在岸或离岸业务的零售和批发,以及国际咨询服务活动。
(二)商业银行机构的国际化
从广义银行国际化的角度看,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本国银行跨出国界或区域性的限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国际营销网络,参与国际竞争;二是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允许外资银行前来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
(三)商业银行管理的国际化
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向国际标准、国际惯例看齐,以国际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来管理银行。以经营中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统一为基本方针,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行资产风险管理等,并且最终打破国界,不再将银行各个分支机构作为孤立个体,而是对整个跨国银行网络按其全球经营目标进行系统的管理。
(四)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化
在单个银行实现国际化之后,银行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对银行跨国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此外,将本国银行境外机构和境内外资银行纳入监管政策制定和具体实施框架。并且将监管的范围由境内扩展到境外,监管工作不仅覆盖境内的国外商业银行,而且涉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境外机构。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业国际化的步伐逐步加快。截至2010年底,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2家代表处。但是,相对而言,我国银行国际化经营与国际跨国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庞大的境内资产规模相比.境外资产所占比例仍相当低。2000年以来的境外机构资产和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均为39%左右,资本回报率(ROE)平均达到12.4%。但中国银行业海外分行的利润贡献度与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中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在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大部分都在90%以上,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非银行收入占据银行总收入的40%以上。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目前从事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务,如支票加工、资金转移、信用证托收、经纪代理等,交易业务和咨询业务办理得很少。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应有较高的起点,不应再完全重蹈其他国家银行的覆辙。
2.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的问题
①境外资产规模小,海外分支机构少
从先前分析的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概况可以分析出:首先,国内银行呈现出境外资产规模小,资产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共同特点。与西方跨国银行无法相比;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见表1)不仅在绝对数量上落后于西方的跨国银行,而且从相对数量上来讲与四大银行现有的资产规模也不相符。
②海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且层次低
从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形式,除了中国银行外,大多数都停留在办事处、代表处这一层次上,只开发了最基本的作用,并非真正经营海外业务,尚未形成跨国银行网络,无论是资金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还是境外资产的利用、负债规模和管理水平,都难以达到国际化的要求。我国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在纽约、巴黎、巴哈马、开曼、巴林、巴拿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分布较少,多位于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集中在亚洲地区。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境外机构数和业务数量与境外投资企业不相匹配,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够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源,减少其参与国际业务往来的机会。
3.商业银行国际化中的人才问题
银行从事非利息收入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此种业务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业务竞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状况。外资银行机构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它们往往为了业务的扩张,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惜以高薪挖掘一些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4.商业银行国际化中监管存在的问题
对尚在国际化起步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的国际化方面与国外先进的跨国银行有着明显差距。要实现庞大跨国机构的顺利运转,管理机制和制度必须更加具备灵活性和规范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情况和各国的政策环境。各国监管要求也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国际化银行的管理体制必须与之相适应。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建议
(一)优化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拓展海外机构新型业务
1. 国内分支机构国际业务的开展是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第一,应优化信贷结构,合理调整贷款投向和结构,优先支持出口创汇企业生产及外贸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支持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有大中型出口创汇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第二,要拓宽国际业务范围,实现国际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国际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项目融资、财务咨询等新业务。第三,要拓宽筹资渠道,实现银行筹资国际化。要积极发展外币存款业务,同时在国外发行金融债券或股票,多渠道筹集资金。第四,注意与国外商业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相互代办业务,间接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2.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刚刚进入海外新的目标市场,还是海外分支机构已在东道国市场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都必须注意在不断巩固各种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种新型银行业务。要拓展新型业务,必须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技术和金融服务,制定落实金融创新政策,建立金融创新的成果评价机制和保护机制,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与国际金融的接轨。
(二)加速机构国际化
1.提高分支机构的数量和层次
为了积极配合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增加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并通过新设建立与兼并收购相结合的手段,不断提高分支机构的层次。
2.本土化发展战略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除在我国港澳地区的分支机构基本上实现了本土化经营外,在其它地区的境外机构中客户、员工、业务的本土化程度仍然非常低,其业务开拓必然受阻碍。因此,尽快实现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土化经营是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要点所在。
(三)人才市场化
金融人才市场化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世界金融业的诸多发展变化,向我国金融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成为当今一流的金融家,必须具备与十年前的金融家大为不同的气质和知识。当前,大力培养我国合格的金融人才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四)以国际惯例加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
1.参照国际惯例,全面加强经营管理。通过股份制改造,海外上市和资本的自我积累。发行中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实施资产证券化,剥离不良资产,降低风险资产。这样就从两个方面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剥离不良资产并且最终抑制不良资产的产生,是商业银行降低风险的另一种手段。
2.转变境外机构的管理理念。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尽快地转变总部对海外机关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主动掌握国际规则,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3.加快国有银行的电子化建设,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银行营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进步。业务处理的电子化、程序化,创造了交易、储存、提款、清算、监控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效率。
4.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监管当局应该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后的调控意识,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基础建设。在不断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监管法律和法规的同时,建立起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科学完整的监管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