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 丁家云
(1.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2.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中提出,该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其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即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然而,这个理论只是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2.要素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赫克歇尔继承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也被称作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其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它认为一个国家应出口其相对富足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而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1],同时它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3.波特的竞争理论
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出版《国家竞争优势》一书,解释了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他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个行业国际竞争优势是由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组织战略和竞争、政府这五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些国外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最早于1986年和1989年发表了两个最初的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报告,其内容包括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进行排序。其对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和研究是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素质为基础,涉及的内容很全面,是对国家经济总体能力的评价和排序。迈克尔·波特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他特别强调企业要以全球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战略,这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并认为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现有竞争对手因素、供应企业因素、客户企业因素、企业潜在竞争对手因素、替代品因素,他推动了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另外,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9月1号在瑞土洛桑公布各国竞争力的评价结果[2]。
国内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竞争力领域,一开始主要研究工业国际竞争力,以后又对农产品竞争力等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李选才(2005)从竞争潜力、竞争实力、竞争动态和竞争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漆雁斌(2007)则构建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各省市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排名。安徽省的学者大多只是分析了我省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或是出口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而对本省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则比较少。例如李蔚青(2010)对安徽省农产品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安徽农产品贸易工作存在出口额小、缺少国际品牌和化解技术壁垒能力弱等问题,指出安徽省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巫建海、李晓明(2009)基于国际贸易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建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提高安徽省农业竞争力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关于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所以本文以安徽省近十年农产品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试图分析我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找出成就和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表1 安徽省2004-2011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是安徽省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产品,表1列出了2004年-2011年安徽农产品进、出口额及在全省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到2011年,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历史最好的8.53亿美元,但却也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农产品出口额由2004年的2.40亿美元到2011年的8.53亿美元,增加了近3.55倍,进口额也由2004年的1.26亿美元到2011年的8.9亿美元,增加了近7.06倍。从上表中可知,安徽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其在全省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是上下波动。
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主要的出口优势农产品有:粮食、茶叶、蜂蜜、蔬菜水果、肉禽、芝麻、蚕丝、花生等。
表2列出了安徽优势农产品2004年-2010年的出口情况。由此表可以看出近几年我省农产品加工品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出口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2010年柳编、羽绒制品、木制品、水海产品等农产品加工品出口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4.3%,出口蔬菜、蜂蜜、茶叶等原料性初级农产品1.67亿美元,同比增长33.4%。
表2 2004-2010年安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
随着安徽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多元化格局正逐渐形成。2010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到1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为主要出口市场,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如日本(76064万美元)、韩国(37554万美元)、印度(40814万美元)和中国台湾(19321万美元)。随着入世、“10+1”的发展以及中美、中欧贸易关系不断密切,对美国、欧盟的出口约占我省农产品出口额的32%,其中欧盟是我省近几年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地区,并且2010年我省对欧盟出口增幅依然明显,较2009年同比增幅为49%。同时,近年我省又进一步开拓了中东欧、非洲及拉美等地区市场。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农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农产品竞争力是相比较而言的。本文采用常用的衡量农产品竞争力的指标,即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3]。
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可反映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比例提高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i表示本国i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表示本国i产品出口额,Xw表示世界i产品的总出口额。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值越高,表示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2.贸易竞争指数优势(TC)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又称“可比净出口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Ci表示第i种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i表示第i类商品的出口额,Mi表示第i类商品的进口额。它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其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TC综合考虑了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0,则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
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CAij代表i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Xiw表示i国出口总额,Xtj表示世界j产品出口总额,Xtw表示世界总出口额。一般而言,RCA值接近1表示中性的相对比较利益,无所谓相对优势或劣势可言;RCA值大于1,表示该商品在国家中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则该国的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RCA值小于1,则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1.安徽省农产品总体国际竞争力分析
表3给出2000年-2009年中国与安徽省农产品的出口额与国际市场占有率,通过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安徽省进行对比,分析安徽省农产品总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表3中数据显示:(1)2000年-2009年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3.07上升到2009年的4.18.(2)安徽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上呈显著的上升趋势,2008年的增长是比较显著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0.45上升到2009年的0.56,上升了0.11。(3)将2009年数据同2000年相比较,中国大陆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了68.5%,安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了43.6%。可见,安徽省农产品的总体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增强。
表3 2000-2009年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亿美元,%
表4 2000-2009年安徽省与全国农产品RCA、TC比较
从贸易竞争指数看,全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自2000年到2003年一直是稳步上升的,但是自2004年以来就一直在下降且TC指数一直是负值。由于从这一年开始国内供求形势变化,中国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即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说明全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不具有出口优势了。另外,2007年TC值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下滑,这表明全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年国外以食品安全为借口的贸易壁垒措施持续上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压力[4]。安徽省的TC值均大于0,说明安徽的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出口优势,但是安徽省农产品的TC值在波动中趋于下降,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在下降,表明安徽省的农产品出口优势在不断恶化。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看,全国农产品的国际竞力并不理想。RCA指数在2004年以来就一直在下降,特别是在2007年的下降幅度最大,从0.42下滑到0.28,但在2008年又有所好转且一直保持到2009年。安徽省农产品的RCA值是有升有降,总体上要高于全国农产品的RCA值,且均大于0。这说明安徽省农产品总体上看是具有较弱的竞争力。
2.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表5 安徽省粮油制品2000-2010年贸易竞争指数(TC)
表6 安徽省粮油制品2000-2009年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由于安徽省自身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加上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非农业密集使用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劳动等要素增长速度较快。由贸易理论可知,资源禀赋的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出现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国际竞争力的降低[5]。表5、表6给出安徽省粮油制品2000年-2009年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粮油产品的TC值和RCA值都比较低。总体上来讲,安徽省的粮油类农产品处于竞争劣势。
3.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贸易理论提出这类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即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劳动成本低的国家。尽管我省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但劳动资源却很丰富,所以园艺业和畜牧业更符合我省的资源禀赋条件,可以此类产品进行大力开发。表7列出了安徽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从表7中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蔬菜及水果,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糖、糖制品及蜂蜜的贸易竞争指数均大于0.6,具有较高竞争优势。其中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和糖、糖制品及蜂蜜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保持在0.8以上,说明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而蔬菜及水果的贸易竞争指数在2005年下降到0.8以下基本保持在0.71左右,说明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可是肉及肉制品的竞争优势较弱,从2007年以来其TC指数就一直是负值。
从表8中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2009年安徽省的蔬菜及水果,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糖、糖制品及蜂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均值都大于2,说明安徽省在这些农产品上的均值优势很强。其中糖、糖制品及蜂蜜的RCA均值达到了3.4。出现这一利好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徽省在这些产品上具有天然优势,并且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安徽省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再加上政府政策扶持。所以我们要继续利用这些优势,不断增强这些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表7 安徽省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00-2010年贸易竞争指数(TC)
表8 安徽省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00-2009年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4.自然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水产品在农业部门中属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与土地资源相类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数量也在呈现下降趋势,从而导致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的降低[6]。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2001-2010)
表9 安徽省水产品2000-2010年贸易竞争指数(TC)
表10 中国水产品2000-2010年贸易竞争指数(TC)
表11 安徽省部分水产品2000-2009年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对比表9和表10的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水产品自2004年以来的TC值都很高均大于0.8,且要远远高出全国的TC值,说明安徽省水产品具有很高的出口竞争力。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TC值是逐年下降的,所以我们要找出原因,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安徽省水产品的出口值。从表11中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安徽省的水产品TC值很高,但是其RCA值却很低,基本只能在0.1左右,且均值只能达到0.12,这说明安徽省水产品出口量虽多,但是其国际竞争力却很差。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方面存在的薄弱,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如此才有出路。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虽然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但是有很强的增长势头。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自然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竞争力却很薄弱。以水产品为例,安徽省水产品的比较优势明显。水产品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出口份额逐年上升。但是其竞争优势却很低,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只有0.12。安徽省水产品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主要是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品在质量卫生上受到很多发达国家的各种技术壁垒及对质量的各种规定的限制。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一致的问题也充分说明了决定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农产品价格,还包括农产品质量、国际营销方面的因素等。短期内,安徽省由于拥有大量廉价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安徽省在一定时期内应注意充分发挥这一优势[7]。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优势将会逐步弱化。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必须及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积极培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资源,加快农业中资本形成和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在农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要想加快农业发展和积极应对农业将面对的各种挑战,就必须努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为了减少国际农产品对我省农产品市场的冲击,更是为了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较快的发展。因此,注重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前面的实证分析表明,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应从安徽省省情出发,突出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应建立企业与银行或信保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如简化贷款手续和加大授信额度。其次应开发出各种服务模式,如建立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平台。再次要对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相关税费予以减免,并促进各种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的建立。最后在农产品的摊位分配上要给予政策支持,如在进出口配额等方面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2.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我省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经验积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使农产品企业生产由传统型走上科技型,这是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也是适应农业国际化要求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要在政策上和财政资金上予以支持,并招聘和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不断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安徽省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优势较弱,虽然粮油类农产品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由于近年来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出口优势仍有下降的趋势。根据效益优先原则,应适当减少劣质水稻的生产,而集中精力引导农民增加优质稻生产,并促进规模化经营。同时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应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安全储备制度健全[8]。其次,由于我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糖、糖制品及蜂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最后,安徽省各地区应当以特色农产品文化为平台,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此外,安徽省由于区域优势盛产各种特质茶叶,如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岳西翠兰等,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竞争优势,具体可以做到:淘汰部分低产劣质茶园,加大茶园改造力度,推广生物防治措施,要注重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以提高茶叶的质量和效益。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物产富饶,茶叶、蔬菜水果、蜂产品、水产品、中药材和猪牛羊禽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因而发展农业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选择。根据长三角农产品供应状况和居民消费的特点,找准自己的特色发展精品农业,如种植小粮食、高山蔬菜水果、野生资源等地方特色产品[9]。并充分利用安徽省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力度,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满足长三角市民对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此外,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寻求合作机遇,鼓励长三角地区工商企业投资参与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吸取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积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努力提升安徽省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1)开发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企业应抓住机遇,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围绕绿色食品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流程和标准的研究。以达到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自然质量的要求,并通过适当的产后处理形成安全及高品质农产品的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10]。
(2)充分利用技术,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我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加工方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3)重视加工全程质量控制。安徽省仍有大部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现已普遍实行的管理规范,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状况,致使其加工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因而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是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的有效和必经途径。
2.实施农产品国际营销战略
(1)创立培育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商标品牌。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规划来逐步创立和培育出口基地的品牌,加大对我省一些特有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如丰原、鸿润、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砀山酥梨等品牌。并利用中小企业开拓资金以帮助企业申请国内外商标注册,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安徽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2)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调查。因为农产品的消费与人们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对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打开市场[11]。具体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国际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而生产或加工适合出口国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这样才能将安徽省的资源优势和价格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力。
[1]帅传敏.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J].管理世界,2003,(1).
[2]巫建海.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李选才,代田芳,黄小英.农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方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李晓明.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下降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M].合肥:安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3.
[5]李蔚青.安徽省农产品贸易情况及发展前景[J].农业贸易展望,2010,(2).
[6]山世英.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5).
[7]庄丽娟,孙东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4,(3).
[8]朱慧敏.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提升出口的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0,(4).
[9]王亮.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10]邵桂兰,关丽丽.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J].经济纵横,2007,(11).
[11]靖飞.发展安徽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