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学校办学定位的原则及其合理性评价*
——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2012-11-27 08:50张宏军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办学定位学科

● 张宏军

地方高等学校办学定位的原则及其合理性评价*
——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 张宏军

课题组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和检验。

地方高等学校;办学定位;模型

所谓高等学校的定位是指高等学校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是指一所高校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

一、地方高等学校定位的一般原则

(一)分类定位原则

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人才的培养,因而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首先应考虑培养人才的规格,进行类型和层次的定位,这即是“分类定位”。“分类定位”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际,追求整个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协调发展。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办学定位上显然不能按照同一模式进行,必须有区别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即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分类予以发展。“分类定位”的核心理念,就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都是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应该根据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要求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在一定的类型中和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分类定位”的原则要求,就是应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允许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作为地方高校来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学校原有的发展模式科学的定位。同时,要把定位看作一个过程,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服务地方原则

高等学校应坚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特别是要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来筹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与从事课程开发,这是高校统筹各种办学资源的基础。具体地说,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主要应体现为以下四个中心:(1)人才培养中心。就是要求高校要以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人才为主要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即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2)科技创新中心。高校应当成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技转化、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的中心。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在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使高校自身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较快提升,促进和支撑学科的发展。(3)文化辐射中心。高校应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的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于高校的声誉,声誉越高的大学其文化辐射能力也越强。(4)信息交流中心。高校是信息交流中心和网络中心。通过提供科研信息、人才信息、市场信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

(三)比较优势原则

任何一所高校不可能办齐所有学科,也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领域都保持一流水平。对地方高校而言,必须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走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等基本目标上不宜盲目求大求全求高,而要集中有限资源,瞄准区域经济与社会需求,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和品牌。定位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战略是“锥子战略”,即以点带面,突出战略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即紧密联系实际,紧跟市场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不为”即对脱离实际,自己弱势,别人强势的不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最终直接体现在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学校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上。

(四)功能效益原则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三大功能,承担着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高等学校在定位时必须遵循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即在培养急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区域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对地方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学校办学目标的结合点,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地方高等学校成为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平台,成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再教育基地,进而形成区域性经济、科技、教育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上新台阶、达新水平、出新效益的目标。

二、地方高等学校定位的合理性评价

我们课题组为了准确评价地方高等学校办学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科学,通过选择评估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如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X1:办学定位的时代性。办学定位是否不断根据学校任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特征;

X2:办学定位的示范性。办学定位是否遵循地方高等学校发展规律,对同类院校是否具有示范作用;

X3:办学定位的独特性。办学定位是否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地域环境、办学条件紧密关联;

X4:办学定位的绩效性。办学定位是否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是否促进了学校发展,是否体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和人对教育需求的多样性,满足了社会需求,是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X5:办学定位的稳定性。办学定位是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否保持一贯、不断强化;

X6:办学定位的大众性。办学定位是否得到社会和公众的承认,是否已在学校师生员工中形成广泛共识;

X7:办学定位的实践性。办学定位是否有多方面充足的支撑事例,是否体现和决定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主旋律,是否支配和影响学校各方面工作。

对指标集{X1,X2,…,X7},由 Delph 法得到权重模糊子集A

A={a1,a2,a3,a4,a5,a6,a7}

={0.07,0.17,0.20,0.20,0.17,0.07,0.12}

针对指标集,根据评估事实与指标内涵的符合程度,选择评语集V

V={V1,V2,V3,V4,V5}={明显,较明显,一般,不太明显,不明显}

专家依据指标集和评语集,对每个指标i进行评判,得到隶属度模糊子集Ri

Ri={ril,ri2,ri3,ri4,ri5}i=l,2……7

这里,rij为评估指标集中第i个指标对应评语集中第vj项评语的隶属度。

对于每个指标Xi都可以求得一个隶属度模糊子集Ri,7个模糊子集便构成一个7×5阶模糊矩阵R rij是专家对指标i在评语j上评价的频率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模糊综合评判值B

检验 bi值,若,则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规定若(b1+b2)≥0.80,则认为学校定位合理。

三、地方高等学校定位合理性的检验——以河南

科技学院为例

为了检验地方高等学校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利用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定位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为此,课题组通过专家问卷访谈,根据专家对前述指标体系的评价,进行频数统计得到下表:

评价指标 权重 明显 较明显 一般 较不明显 不明显X1 0.07 0.37 0.54 0.09 0.00 0.00 X2 0.17 0.46 0.54 0.00 0.00 0.00 X3 0.20 0.73 0.18 0.09 0.00 0.00 X4 0.20 0.73 0.27 0.00 0.00 0.00 X5 0.17 0.46 0.45 0.09 0.00 0.00 X6 0.07 0.82 0.18 0.00 0.00 0.00 X7 0.12 0.37 0.54 0.09 0.00 0.00

将上表写成模糊评判矩阵R,有:

计算模糊综合评判值,B=A·R=(0.20,0.20,0.09,0.00,0.00)。 对 B 归 一 化 处 理 ,B=(0.41,0.41,0.18,0.00,0.00)。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和模型的设定,B的前两项之和为0.82,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河南科技学院办学定位是科学合理的。由于该校定位符合自身实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学校的社会影响日益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提高,反映在招生录取上,录取分数和第一志愿上线率不断提升,学校在高校排名中的位次不断提高。在2003年本科院校综合排名中,我校排全国第458位,在河南省23所本科院校排名中,我校排名第20位。到2004年,我校在全国651所本科院校中排名为426位,在全省27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3位。全国排名递进了32个位次,在河南省递进了7个位次。2005年我校在全国700所本科院校中排名为420位,在全省27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14位。另外还实现了省高校特聘教授、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省高校示范教学中心等突破。

(二)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先后组织遴选了35个重点学科,设立了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院级重点建设学科、院级优先发展学科等学科梯队,遴选了18名学科带头人、56名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的学科建设格局。本科专业总数增至47个;一级学科增加到8个,初步形成了以农、工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创造性构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四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新模式,开展的“专业+专项”和“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公务员考试录取率、考研录取率在全省位居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三届中国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仅国家级奖励就达20余项。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目前有教职工1375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170余人,“双聘院士”1人,省级、校级特聘教授4人,教授104人,副教授366人;博士、硕士800余人。先后有8人被评为全国和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名师,55人被评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教师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0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56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近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以“百棉1号”、“百农矮抗58”为代表的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百农矮抗58”已成长为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累计推广种植1.1亿亩,增产小麦100多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发明的“BNS”小麦不育系,有望使小麦育种实现重大突破。

[1]解飞厚.高等学校定位问题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2]赵婷婷,汪乐乐.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分类以及怎样分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

[3]周绍森等.地方高校如何走出科学定位的误区[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4]朱永东.大学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高等学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6152

张宏军/河南科技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办学定位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