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管理

2012-11-27 08:50李玉良刘炳霞蒋冬慧常亚丽董焕芝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分家长评价

● 李玉良 刘炳霞 蒋冬慧 常亚丽 董焕芝

主题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管理

● 李玉良 刘炳霞 蒋冬慧 常亚丽 董焕芝

一、构建管理体系,实现全程管理,全员管理

主题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系,尤其是作为一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兴课程,学生逐步挣脱传统课堂被动接受的枷锁,蜕变为课程的主动参与者。随着学生活动时空的不断扩大,管理的范畴也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延伸到课外,包含自然、社会和生活领域。为有效组织教学、保障学生安全,我校构建了纵横交错的学生管理体系,校内形成纵向管理链条,实现课程实施的全程管理,校外则进行横向联合,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全员管理。

(一)纵向管理链条

在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成长进步,学校成立了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部门——班级——小组——个人”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纵向学生管理系列,确保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能得到指导、管理,做到全程管理。

主题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由学校统筹安排,重点研制学生管理机制和系列规章制度。教导处具体负责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学分制评价体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活动过程进行方法指导和学分评定,管理主题课程档案和成果。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进行小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

(二)横向联合网络

主题课程的实施多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进行。因此,学生管理也必然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辐射到家庭、社区、社会,这就要求以学校为中心,构建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家长、公共服务机构、社会资源的作用,做到全员育人。

1.家庭:家长或亲友资源除了为主题活动提供场地、物质支持或技术指导以外,更应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如在《神奇的电》主题活动中,学生张森雨的家长是电厂工程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其专业特长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也赢得了比班主任、任课教师更有利的管理地位,管理效果超出预期。应该说,每一个参与主题课程的家庭成员都能够担当起组织管理学生的重任,并且在此过程中,还优化了亲情,改善了亲子关系。

2.社会: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周边社区、公共场所等学生经常开展活动的单位建立联系,共同制定管理措施,保障学生活动过程的安全。例如,潍坊高新区东盛园艺公司是我校的校外实践基地,他们不但设有专人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活动方案,如《园艺厅参观细则》等,教育学生遵守秩序、爱护花草等。

二、完善小组建设,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

以小组为单位申领课题进行合作探究是主题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主题课程中的小组活动不同于传统课堂,表现在持续时间长,面临任务多,管理形式杂。分工明确、善于合作、执行力强的小组往往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因此,搞好小组建设,是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小组组成

每个小组人数6-8人,学生按照个人爱好兴趣、相同主题的结合成一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微调。小组内部根据主题需要、学生特长爱好,优化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小组领导

明确职责。小组长在小组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是小组的领导者,指导教师的沟通者,只有明确职责,才能发挥组长作用,实现最优小组管理。

注重培训。采用“组长沙龙”制度:即每月定时召开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这样,每个组长甚至组员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地为小组乃至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密切了组长的交流学习,也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三)小组管理

实施“小组反思会”。每个主题结束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围绕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任务没有完成的原因,为什么成员之间有争吵,其他小组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等等,引导学生反思主题课程中的得与失,提升自我,实现自我教育。

实施“小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小组分工”,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小组的直接管理者。根据主题需要,设置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同时,教育学生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任务;根据管理需要,设立各类组长,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学生可以身兼数职,但至少担任一项,这样小组内部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就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达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小组管理目标。

三、创新评价模式,注重过程管理、动态管理

评价是主题课程学生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根据该课程的性质,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形成性、激励性原则,重过程参与、重动态生成,还要科学合理的使用评价结果,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校采用的是学分制评价机制。

(一)构成要素

每个主题学分由研究学分与奖励学分构成。研究学分由小组学分(满学分为6学分)与个人学分(满学分为4学分)组成,总分为10学分。奖励学分只限本学期内使用,具体标准如下:一是小组建立主题档案,小组成员奖励1学分。二是学生参与成果展示,撰写活动反思,获得班级奖励的,每次得l学分;获得校级以上奖励的,每次得2学分。学期总学分由本学期所有主题学分累计计算。

(二)评价标准及操作流程

1.小组学分评定。依据《主题课程小组学分评价表》(附表1)进行评价,采用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个人学分评定。依据《主题课程个人学分评价表》(附表2)进行评价。采用自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评价结果使用

1.优秀小组评选:每个班级汇总每个小组学分之和,选出前3名,授予校级主题课程优秀小组。

2.优秀学生评选:根据总学分确定每个年级的30%为优秀学生,授予校级主题课程优秀学生,40%为良好学生,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就为合格学生。

3.总学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在评选全面发展学生或三好学生,参加公民养成项目展示或者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比赛时,主题课程优秀学生优先考虑。

四、针对课程特点,侧重校外实践、安全管理

主题课程中的学生管理与传统学科课程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重过程管理、重能力培养、重小组合作、重安全教育、重纵向比较等。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传统的管理内容、方法都不太适应该课程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据此制定部分规章制度,为课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课堂基本规范

主题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方式都有别于传统课堂,因此,学生除遵守《守则》《日常规范》《课堂学习常规》等基本规范以外,还要明确主题课程实施中的特殊要求,如:不同课型的课前准备要有不同要求,小组讨论时的发言顺序要相对固定等。

(二)校外实践活动要求

主题课程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空的拓展为学生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和课程的顺利实施。

1.活动申报制度

组长提前五天向指导老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向班主任汇报,提前三天向教导处提出申请,教导处备案,学校监督。申请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人员、活动内容、安全措施、交通工具等。

2.家长陪同制度

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闲暇时间的活动可让家长参与陪同。要求活动之前,小组聘请至少一名家长担任指导教师,将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交给指导教师,活动中家长要全程参与,确保学生的安全。

3.外出活动要求

活动前:制定小组外出活动方案;选定联络员负责学生、陪同家长、指导教师之间的联系;填写家校联系单,做好家校沟通;指导教师做好相关的安全、文明、纪律教育。

活动中:按照指定流程进行活动,听从组长和陪同家长的安排及管理;遵守活动场所的安全要求;未经批准不允许学生个人私自活动;有事要做到向陪同家长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

活动后:集合清点人数;陪同家长总结活动情况;学生由家长或者其他同学的家长接走。

4.汇报制度

每个外出活动结束,由组长向指导老师汇报本次活动的情况,如任务是否完成,有没有发生意外事情,如何解决的,主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安全管理

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我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开展系列活动,还专门制定了《安全管理规定》、《校外实践活动实施细则》等,以制度的形式对学生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切实保证学生安全。

附表1:主题课程小组学分评价表

附表2:主题课程个人学分评价表

李玉良 刘炳霞 蒋冬慧 常亚丽 董焕芝/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责任编辑:刘君玲)

猜你喜欢
学分家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分美食
家长请吃药Ⅱ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