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平
(常州市勤业小学,江苏 常州 213016)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音乐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呢?我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音乐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它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欣赏课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例1:欣赏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将军令》。
学生对通俗的音乐接触较多,也比较喜欢此类音乐。对民族的优秀音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知之甚少,甚至大多数的作品连名称都没有听过,那么如何使他们产生兴趣爱好呢?在这段古曲乐曲的教学时,我从流行音乐入手,首先选择了电影《黄飞鸿》中的插曲《男儿当自强》让学生听赏,这首歌曲学生十分熟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上来,有的男生跟唱,有的男生自创一些动作表演,气氛很热烈。此时我适时引入了古曲《将军令》的欣赏,让学生自己感受体会两者的联系和不同。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发现《男儿当自强》是根据《将军令》改编过来的,这让他们恍然大悟。接下来我详细地介绍了《将军令》,学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引入了经典与流行的对比,渗透讲述了古曲的艺术价值。接着让他们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简单介绍它是我国古典音乐名曲,是民族传统乐曲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国内外乐坛上享誉盛名。学生马上对这首优秀乐曲产生了兴趣。此时要求他们安静地投入到乐曲中,自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语言描绘感受和所联想到的内容或画面等,我再加以点评,这样学生逐步学会鉴赏音乐。
在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是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议论和讲解为辅,从寻找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入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发挥想象,进而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学生是有这种鉴别能力的。有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得好,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不加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因为伟大的作品总是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应的过程: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应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聆听,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欣赏层次,分析音乐实质,了解音乐内涵、领会音乐情感。
例2:欣赏《春野》。
(1)师:感受音乐,哼唱主旋律,在乐曲发生变化时举手。生:鸟语花香。听到鸟儿鸣叫的声音。
(2)师:边用“噜”哼唱主旋律,边画出音乐高低起伏的旋律线,启发学生填入春天诗词演唱,并在句尾加入两种不同节奏的鸟鸣声势伴唱。
春 眠 不觉晓, (喳喳)处处闻啼鸟。(喳 喳 喳 喳)
夜来风雨声, (喳喳)花落知 多少。(喳 喳喳喳)
生在加入歌词后能较好地唱准《春野》第一部分舒展优美的旋律。
(3)师:启发学生感受第二段音乐的不同。(教师钢琴弹奏)
(师画出图形谱 |、 |、 |)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拍手拍腿)。
乐曲的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蓝变黄。)
伴奏织体发生变化(生:感觉更明亮,更明朗。)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简明易懂的旋律线、图形谱,节奏谱,以及自创歌词的加入,使音乐的欣赏显得简单、有趣,而且富有美感,从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欣赏深层次的音乐,这是学生学会鉴赏音乐的关键之处,也为将来更好地鉴赏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以听辨、比较、联想、分析等手段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的鉴赏带有主观能动的特点,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一般是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加以判断、分辨、赏析的。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器乐伴奏、舞蹈表演等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就比长篇大论讲授音乐表现的内容,曲式结构等要深刻很多,学生也更愿意热情地参与投入到其中,从而更有利于鉴赏能力的培养。
例3: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首先,我启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打击乐器,创造自然界的音响。有的学生用掌声模仿屋檐上滴落的雨点声,有的用凳子撞击地面模仿出远处滚滚的雷声,有的干脆就用嘴巴模仿出呼呼的风声等。同学们都开动脑筋、各施才能,积极地创造大自然的音响,表演一段了自创的“春雨雷电”的交响乐。
接着,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名曲《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其曲式结构,我进行了如下图谱式的分析,再配以演奏和表演,让其更深入地赏析这段乐曲。
在第一主题半圆代表狂风,第二主题跳波尔卡舞蹈,尖角代表钹,实心圆代表大鼓,掌声、嘴巴声、鼓和钹分别表现雨点、风、雷、闪电。我还担任指挥,请大家耳听音乐,眼看图谱和指挥,共同演绎音乐。
在这段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跟着音乐动起来,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参与了音乐的模仿和表现,主动性增强了,音乐更形象地通过动作渗透入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他们对高尚的音乐产生了渴望,感到有趣、感到快乐,不管舞姿是否优美,模仿是否标准,表现是否出色,他们都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培养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音乐的享受,更有兴趣关注音乐的学习,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
总而言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情感体验,鼓励对音乐表达感受和见解,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从而促进鉴赏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