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向与任务

2012-11-27 02:02卿光辉张宏伟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飞行器课程体系工程

卿光辉,张宏伟,卢 翔,胡 静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天津 300300)

1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课程改革始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1]。

近10多年来,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每4年调整1次,各门课程在知识点的选取上都能够结合专业的独特性反映专业的主要知识结构体系,基本实现了每一门专业课都有其专业特征,专业特色正稳步趋于成熟。目前课程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改革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在注意到了一系列进步的同时,也应反思其不足,目前的课程体系还不能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

文献[2]指出,国内很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有4个明显的不足:课程内容缺乏前瞻性,课程设计忽视多元价值取向,课程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

用以上4点来评价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现行课程体系是比较合适的。例如,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时代发展的前沿,虽然几经改革,也屡次提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这种改革倾向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很多讲义或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几乎20年没变,大部分课程的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例如,现阶段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的程度已成为衡量航空器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复合材料在民机上的发展情况发现,无论是波音公司还是空中客车公司,或者国内的商飞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上的用量都呈增长趋势,因此,复合材料构件修理问题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但在我们关于飞机结构的课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又例如,ASD/AIA S1000D是一个采用通用资源数据库(common source data base,CSDB)来创建技术文档的国际标准。近几年,国外航空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S1000D标准重要意义和价值。目前,B777和A380的客户技术文件均已采用S1000D的标准,在维修操作支持方面,以IETM为平台,为什么要放弃早已通用成熟的ATA标准体系呢?可是,在所有专业课程中,还没有一门课提及S1000D标准的新思想。

另一方面,专业课程内容只是单纯追求技术和实用,不注重对学生心理成熟度的培养;在进行知识传授时不注重对比分析。例如,对飞机结构中的机翼翼梁而言,在对其结构形式进行讲解时,至少应该分析波音飞机与空客飞机的不同设计形式与风格,甚至应该以此来讨论“不同设计形式与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关系,这是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们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去思考的源泉。

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专业基础课只强调概念,一般不讨论工程技术问题;专业课只重视原理,不注重实际与应用,忽视了综合性,更忽视了以对比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教学逻辑,一般不强调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的背景知识。

2)课程的构成比例关系失调、空间联系不足,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只流于表面,未能深入。通常来说,各门课程的划分,是为了在某一时间内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领域内的一些特殊规律[4]。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的分工是必要的。但是,各门课的内容又应是相互联系、渗透和制约的,尤其是相关课程间的这种联系,渗透和制约显得格外紧密。讲授飞机系统的课程就是典型的代表。其中,飞机机型课与其它课程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分化,并且没有深度,大部分知识是前期课程内容的重复。

3)专业课重必修轻选修、强调方向忽视综合。这是国内很多高校专业课程体系的通病,也是不必争辩的事实,没有必要在这里再进行深入的分析了。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2]。如何发挥定性分析的作用,重视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机制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现行的课程专业特色明显,但是,评价机制重心倾向于对课程计划本身实施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关注不够,即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当道,发展性评价不足。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评估必须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课程评估既要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要求,又要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状况,并把这作为主要的尺度裁量课程教学的得失[3]。同时,评价指标中应着重强调对教师的进步与发展的分析,充分应用激励机制来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现行的课程体系远不能适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大量有实践意义的猜想和假设性问题没有被引入到课程的内容中来。课程实施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关于实践和发展的内容强调不够,新旧理论对比不足,缺乏质疑[1],不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现代飞机设计中,飞机的重要操纵部件的驱动主要采用液压传动系统,这是为什么?而飞机上的液压系统设计的额定压力越来越高,这会给飞机设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电机的电磁影响问题能够解决,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呢?这类问题应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深入的讨论。

再例如,不同飞机的液压系统在设计上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多套多泵制的恒压系统,而且每个系统中泵的原动机又不相同,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是单纯可靠性的问题还是一些其他的综合问题?像这些涵盖了工程数学、可靠性理论、振动学等综合性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来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在航空器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各方面学会在宏观层面上成体系地把握。

2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与任务

2.1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基于以上的主要问题分析和专业定位的指导思想,提出今后几年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1)着重建设以工程教育体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群,使教学从科学教育向工程教育转化,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体系系统化、课程设置科学化、教育理念工程化、知识内容前沿化。最终形成具有民航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进而建立一套行业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2)以符合民航行业需求为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运用模块化、专题化等教育模式,构建结构紧凑、层次明晰、形式体系完整的理论课程架构。在教材编写与教授中注重多元价值取向,利用国内外优秀的航空教学资源和追踪学科及专业知识的发展前沿,丰富教学内容。

2.2 专业核心课程群的规划

通过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内外工程类高校教学改革成果、参考专业发展前沿、用人单位发展需求和校友调查的结果等,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具有民航特色鲜明的五大专业核心课程群。根据专业知识体系,提出了初步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规划(如表1所示)。

表1 初步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规划Tab.1 Initial core curriculum group planning

为了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将按专业核心课程群建立课程群间的联系小组,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群横向联系,协调课程群间的关系问题。

2.3 具体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

课程内容由国外课程改革成果、专业发展前沿、用人单位需求和校友调查结论等因素决定,在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基础上,拟对国外相关课程改革的先进成果与专业发展前沿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中,保持知识体系和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另一方面,突出工程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课程主体内容要满足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两个方面的要求,具有探究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学会交流合作、并积极主动创新。

具体的实施内容有:在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基础上,除了根据具体情况引进国内外的优秀教材外,为了凸显工程实践化特色,强调企业调研分析。

根据国外大学的经验,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注意吸收行业、企业人士的参与。事实上,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就应建立在大学、行业和学生三方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5-6]。美国的许多大学拥有类似于教学开发中心的机构,那些具有课程体系或课程编制经验、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拥有教育教学知识的课程协调人员,可以参与并帮助学科专业人员进行课程体系或课程的编制工作[7]。因此,应与企业工程人员协同开发出系列优质课程。并且,每门课程的建设按照两个阶段完成(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和有效性,将在第2阶段强调教材试用后的评价和修订。

2.4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建设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的,开发系序列综合实验实习项目,在教学工作中凸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改变原有实践环节的笼统性,实现对学生在大学4年中各种专业知识进行专项训练,有层次、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高级工程技术能力。具体实习项目规划为维修基础、飞机结构修理、飞机系统、发动机系统、航线与定检和维修管理等6个模块。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目前的课程体系远不能适应从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的要求,改革任重道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与任务,并深入讨论了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体系的建设思想以及具体的课程建设任务及主要措施和教学实践环节建设工作等问题。

今后几年的最终目标是,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体系系统化、课程设置科学化、教育理念工程化、知识内容前沿化。形成具有民航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进而建立一套行业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值得强调的是,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开展这项工作前,首先要有远见、原则和较具体的方式方法。教师在课程变革过程中一方面是主动的,另一方面又是被动的,应有强有力的鼓励和管理政策,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策略。

[1]魏小琳.后现代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7):91-94.

[2]卢晓东,刘 雨.1993—1996北京大学教学计划修订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1):76-80.

[3]王 群.搞好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1999,22(1):46-48.

[4]朱祖成.试论工程力学教学的整体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0,30(5):78-82.

[5]巩建闽.谁来编制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29(5):72-76.

[6]陶秋燕.澳大利亚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及办学特征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20(S1):7.

[7]ROBERT M DIAMOND.Designing and Assessing Courses and Curricula:Practical Guide Revised Edi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8:25.

猜你喜欢
飞行器课程体系工程
高超声速飞行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子午工程
工程
神秘的飞行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