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凡 孙向豪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从技能迁移论现代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项群训练
王 凡 孙向豪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文章以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类,概述了当前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以项群训练理论为借鉴,分析了迁移在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学习与训练中对技术发展与提高的作用。研究认为: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竞技武术散打的项群训练,应该以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同时,在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各项群要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技能迁移 竞技武术散打 散打 项群训练
散打包括传统武术散打、各门派、各拳种的散打术和竞技武术散打。竞技散打或者叫竞技武术散打,是指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传统体育。[1]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第一届国术国考,1928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一次国术考试,分预试和正试,预试是单人表演,项目包括拳术、刀、剑、棍、枪。正试是两人对抗比赛,项目包括徒手的拳脚门(散打)、摔角门;持械的棍、枪门(长兵),刀、剑门(短兵)。在1933年的第二次国术国考中,散手比赛以性别分组,按体重分级,并带有护具(有棒球的护胸和足球的护腿);头和裆部是禁区,击中者算犯规;将对方击倒胜一局,三局两胜,无时间限制。[2]新中国成立后处于安全方面的顾虑武术开始向唯套路的方向发展,武术散打的发展由此开始转向民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文化呈百家争鸣之势,迎来了又一次的大发展、大繁荣,竞技武术散打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竞技武术散打已经打入了国际对抗项目的舞台,并在国际搏斗对抗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国际搏斗对抗项目的舞台上,竞技武术散打已经多次进行了中日、中美、中泰、中法、中俄等一系列的对外赛事;在国内,竞技武术散打赛事主要有武林风、功夫王、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系列赛事;正式的体育比赛类型包括:散打世界锦标赛、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散打世界怀比赛等赛事。武术散打的发展用了短短三十年,走了同类格斗项目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程,这是其所取得的成绩所在,是武术人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辩证地看问题,因为竞技武术散打的快速发展,其理论建设的滞后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本文从训练学的视角来探讨竞技武术散打的科学训练问题,目的在于怎样把运动训练学中的项群训练理论运用到竞技武术散打的训练中来,可以肯定的是竞技武术散打训练在借鉴竞技体育训练与传统武术散打训练的基础上,创造了很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比起其它对抗项目,这是竞技散打的优势。但科学研究是一种质疑,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述竞技武术散打如何运动项群训练理论进一步的细化、精确化训练,以为竞技散打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为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以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期刊网,以散打、技术、训练、项群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了大量与散打训练相关及项群理论相关的内容;手工查阅了《运动训练学》、《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等相关书籍。
通过自身长期所从事的竞技散打训练实践,及在假期、实习期间对各大武术学校、业余训练班、健身俱乐部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
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体系也即是在竞技武术散打运动中所使用的动作,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受规则、规程的限定其技术体系按照人体各部位主要包括拳、腿、摔、跌法、步法组合技术等几类,看似简单的几类动作却可以派生出许多单种的拳和它们之间的无数的组合。下表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中这几类技术动作进行了细分与总结。
表1 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体系
项群训练理论是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和专项训练理论的延续,由我国著名的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先生及他的同事经过长期的训练实践所提出的,目前项群训练理论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训练竞技体育项目中去。它根据各个运动项目固有的特点,将它们分别划归不同的类属,分别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着重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它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项目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项群理论认为由于训练活动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应按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划分项群,并进行相应的研究”。项群训练理论把所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在体能主导类中又分为:耐力性、速度性、快速力量性项目;在技能主导类中又分为:表现难美性、准确性项目和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项目。
“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运用到竞技散打运动中来,我们同样可以表述为“以不同竞技散打技术类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竞技散打技术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散打技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竞技散打项目技术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上表所列的常用的竞技散打技术,可以把单个类动作与组合类动作。单个类包括拳、腿、摔、步法及以跌法为主的其它动作。组合类技术运动是一个大的技术体系群,包含了各种单个动作的综合使用,其实质是:各种技术动作的交叉配合运动以达到跟对方的进攻、防守、对峙的过程中取得最佳的效果。这类分类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与分析,其实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神经系统、感观系统及内脏系统的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无不是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的结果,组合技术动作也可以说是合理连续的打每一个单个技术动作。
在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中,把各子项群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又进行了总结,运用竞技散打技术体系的分类中,各单个技术动作级组合动作也两样拥有有同的特征。如上表中,单个技术动作的拳、腿、摔、步法及跌法所表现出的特点是不同的;步法摔法组合、步法拳法组合、步法腿法组合、拳腿摔组合等都拥有各自相异的特征。竞技散打运动的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就是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技术动作如何训练。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人的随意运动是从感觉开始,以心理活动为中继,以肌肉的效应活动而告终的一种反射。随意运动的生理机理是以大脑皮质活动为基础的肌肉活动。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其生理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4]运动技能的建立往往又受到以前的那个知识和经验所给我们带来的推动和较快的促成技能的形成,或者给运动技能的学习带来遮蔽与阻挡。这种现象被称为迁移。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及学习中。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5]技能的迁移指: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促进新技能的形成。[6]迁移的种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7]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运动技能的相似性、对原有运动技术认知结构的影响、学习运动技能的心向与定势及学习运动技能时心理的准备状态。在教学中促进迁移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8]
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对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使人体的各种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得到了提升,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已经建立了无数的传导通路,这些已经获得的体能、运动技能,将会影响到另一种新技能的掌握,根据已掌握的运动技术与将要掌握的运动技术,可以分为:技能的迁移和技能的干扰。同样,在运动训练中,精选运动训练教材、合理编排运动训练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程序、教授运动训练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同样对运动训练会产生有效性迁移,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
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技术的训练多以模仿现代格斗对抗类体育项目为主要的训练模式,书籍中也多以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作为自己的基本框架而加入自己的训练技术内容,这种训练更多的是宏观上的概括或描述,缺乏具体的训练方法。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在对抗过程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手、不同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等都决定其技术动作的应用是否成功,技术动作的击中效果是评价运动技术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竞技散打技术的训练应以“立足实战为理,以不同形式、不同形态的技术训练为方式”进行多形态训练,以应对瞬息万变、姿态万千的实战对抗。在竞技散打技术的练习中针对技术的项群进行训练,也可以称为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进行。
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的训练即是一种分析,分析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9]人体每一个运动技术的完成,都是由感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反馈给大脑,由大脑向运动中枢发出指令,再由运动中枢传递给运动系统,最后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发挥作用所完成的结果。显然,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是不相同的,但是每一个技术动作传递的路径是相同的,它都要经过刺激(信息)、感觉器官、中枢(综合加工)、效应器(肌肉)来完成,在竞技散打中,每一个技术项群所经过的路径是大体相似的,就会产生技术动作的迁移,在训练中针对每一个项群进行训练,项群中某一技术动作的提高定会带动其它技术的同步提高。
在竞技散打运动中,相对来讲腰或者髋关节是每一个技术动作的主宰;力量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是竞技散打运动的关键;耐力素质、协调素质、步法练习是竞技散打运动的保障。在训练中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速度素质可利用短跑、变向跑、球类及其它项目来发展;力量素质可以通过体操类的静量性力量练习、举重练习、石锁练习等来发展;灵敏素质可以通过各种追逐性游戏、脑劲急转变、无规则、无规律性打斗等来发展;在具体技术动作运用中,如:在拳类技术群中,可以运用各种投掷类动作进行它的辅助练习,以避免单调的上肢力量和打靶练习;步法练习中,可以针对羽毛球、网球等类的练习方法进行。
把各种技术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也是一种综合,综合是指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10]竞技散打运动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机体各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在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各种技术的综合使用。竞技散打技术的综合训练应在每个阶段、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综合,综合中可分为集体综合、同项综合、异项综合,异项又可分为,两个异项与两个以上的异项动作进行综合,即便是单一的拳技术也可以分为高位、中位、低位,也要进行综合。集体综合包括:步法、拳法、腿法、摔法、跌法的全部放在一起、一连串的使用;同项综合也即是拳法类的综合;异项综合包括:拳法与腿法、拳法与摔法、腿法与摔法等的使用。步法是整个竞技散打项目的核心,比赛中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发挥都离不开步法的使用。
竞技武术散打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民国的第一届国术国考,其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相对停滞状态,1978年以后竞技武术散打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发展到目前竞技武术散打已经独立于世界格斗项目之林。为了对竞技武术散打有针对性的进行细分训练,本研究把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分为拳、腿、摔、步法等各群,训练中可针对各群运用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并把各项群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迁移一种运动技术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有相应的影响。[11]在运动训练中,精选运动训练教材、合理编排运动训练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程序、教授运动训练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同样对运动训练会产生有效性迁移,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另外,由于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所以,竞技散打技术的训练应以“立足实战为理,以不同形式、不同形态的技术训练为方式”进行多形态训练,以应对瞬息万变、姿态万千的实战对抗。
[1]孙向豪.试析现代竞技武术散打在武术中的定位[J].搏击·武术科学,2011(5).
[2]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341.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0.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42.
[5]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2.
[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67.
[7]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
[8]同上,82.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70.
[10]同上,1672.
[11]马启伟著.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54.
[12]叶 伟.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3]栗胜夫等著.中华武术发展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On the Event-group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from the View of Technique Transfer
Wang Fan Sun Xianghao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475001)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technical move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observation to d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technical movement.As reference of event-group training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e role of transfer play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Wushu Sanda technology.The view of the article:rivalry of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sports decided to its not absolutely fixed specifications of movement techniques;event-group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projects for a event-group technical training.At the same time,each event-group is wholly used to competitive sanda technique in comprehensive training,in different levels and stages.
transfer of skill competitive Wushu Sanda Sanda event-group training
G85
A
1004—5643(2012)02—0068—03
1.王 凡(1988~),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作者简介:2.孙向豪(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发展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