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花种子萌发试验

2012-11-24 01:53:26宋绪忠余家中赵彩芳柳新红
浙江林业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腐殖土银花子叶

杨 华,宋绪忠,余家中,赵彩芳,柳新红

(1.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2.浙江省淳安县富溪林场,浙江 淳安 311701)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总称,全世界约有 1 000种,我国约有542种,常绿杜鹃亚属250种,有鳞杜鹃花亚属近200种,马银花亚属l2种,羊踯躅亚属1种。全国除新疆和宁夏外,南北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云南、西藏、四川 3省种类及特产种较多[1]。杜鹃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西施”,近年来,杜鹃花在园林绿化、室内陈设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国内杜鹃花产业的发展,野生杜鹃引种驯化工作有所增加[2~3]。引种栽培主要有下山移栽、扦插繁殖和播种繁殖等方法,引种幼苗能使利用期提前,但它的适应性较种子育苗差,并且因一些野生杜鹃花资源非常有限,引种驯化以播种繁殖为主,另外在育种和嫁接用砧木时也会用到播种苗,关于杜鹃花的种子繁殖技术研究报道也不少[4~8]。

马银花(R.ovatum)是一类常绿灌木,为杜鹃花属中的中国特有种。其花色有淡紫色、紫色、粉白色,花量大,花色雅,有淡香,观赏价值极高。同时,马银花具有耐修剪,萌枝能力强、抗污染的优点,适合在城市公园、道路等环境栽培,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目前还未有关于其种子繁殖方面的报道。本文从种子形态的描述和不同培养基质、不同贮藏时间、不同培养温度对萌发率的影响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指导马银花的引种驯化工作提供资料,促进其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部分马银花果实于2011年11月20日采自杭州植物园,自然放置,于11月28日放入4℃恒温箱中贮藏。部分马银花果实于2011年10月20日采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

1.2 方法

1.2.1 种子观察 用奥林巴斯显微镜BX51观察种子形态,放大5.6倍。数100粒黄色种子,重复5次,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称重,换算成千粒重。

1.2.2 不同培养基质的萌发试验 选取刚采集的生长饱满的果实(采自苗圃),取出黄色种子50粒,散在不同的基质中,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25℃,950 lux光照,温度有±0.5℃的变动。基质种类:放有滤纸的培养皿、腐殖土、泥炭、腐熟菌棒基质。每天对基质浇水一次,培养皿培养的则视滤纸干燥程度适时洒水。子叶出现的时间以第一株出现计算(以下同)。幼苗子叶期统计萌发率(以下同)。另有一部分种子直接播种在露天的腐殖土上,无采取其它措施。重复3次(以下同)。

1.2.3 不同贮藏时间的萌发试验 果实贮藏0、1、2.5、5、6个月后,选取生长饱满的果实,取出黄色种子50粒,散在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26℃,12 h,1 100 lux光照;夜晚24℃,12 h,700 lux光照,温度有±0.5℃的变动。视滤纸干燥程度适时洒水。种子萌发率测定方法采用GB2772-1981规定办法,以胚根突出种皮的长度与种子直径相等为萌发标准(以下同)。种子萌发出现的时间以第一株出现计算(以下同)

1.2.4 不同培养温度的萌发试验 果实贮藏6个月后,选取生长饱满的果实,取出黄色种子50粒,散在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是950 lux光照,温度分别为16、20、25、28℃,温度有±0.5℃的变动。视滤纸干燥程度适时洒水。

1.2.5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Excel2003及SPSS11.0软件。

2 结果

2.1 种子特征

马银花种子呈纺锤形,扁平,无翅,被细条纹,种皮呈棕黄色。种子细小,长1.16 mm,宽0.41 mm,种子千粒重为0.052 8 g。

2.2 不同培养基质的萌发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培养基质对种子萌发速度影响不大,基本培养11 d后部分种子的子叶长出,同时种子进入快速萌发期,大量种子萌发。腐熟菌棒基质相对萌发时间较长,需要多2 d,且萌发率相对较低,达不到50%。经方差分析,不同培养基质种子萌发率差异极显著(P<0.01)。LSD多重对比显示,培养皿、腐殖土、泥炭中的萌发率间无差异,但与腐熟菌棒的萌发率都呈极显著差异。腐殖土、泥炭、腐熟菌棒三种基质萌发的种子还未长出真叶就陆续死亡。

表1 不同培养基质马银花种子萌发情况Table1 Germination time of R.ovatum seed on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2.3 不同贮藏时间的萌发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萌发速度影响不大,培养8 d就有种子开始萌发,11 d子叶长出,同时种子进入快速萌发期,大量种子萌发。经方差分析,不同贮藏时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贮藏时间萌发结果Table2 Germination rate of R.ovatum see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storage time

2.4 不同培养温度的萌发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时间和子叶长出时间逐渐缩短,28℃时萌发时间与25℃时相同,但子叶长出时间缩短了2 d。16℃时种子萌发时间是25℃和28℃的2倍。16 ~ 28℃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率逐渐降低,其中16 ~ 25℃温度范围内变化较小,28℃时下降明显,基本无发芽种子,25℃和28℃两种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率相差12.7倍。经方差分析,不同培养温度种子萌发率差异极显著(P < 0.01)。LSD多重对比显示,16、20、25℃时萌发率间无差异,但与28℃时的萌发率都呈极显著差异。

图1 不同培养温度马银花种子萌发情况Figure1 Germination rate of R.ovatum seed with different culture temperature

3 讨论

(1)有研究发现地床播种杜鹃花种子不仅萌发时间长、发芽率低、死苗严重(成苗率低),且幼苗后期生长较差,可能与地床的地温低、排水不良、土壤板结等有关。本研究在10月底播种于露天腐殖土上的种子无一萌发,与外界气温低、昼夜变化大、土壤易板结有关,在种子萌发前可能已完全失去活性。在野外,自然更新的马银花小苗较少,也许与萌发条件不适宜有关。同时种在腐殖土和泥炭中的种子,发芽后生长近1个月后全都死亡,可能是基质越来越板结,发芽种子难以继续生长,成苗率低。张乐华等研究认为杜鹃播种繁殖以“腐殖土”基质的发芽率最高,但基质易板结,不利于幼苗生长,成功率较低。“腐殖土+苔藓”基质虽出苗率略低,但基质保水保湿性强,成苗率高,幼苗生长健壮,抗逆性强,且杂草及病虫害少,管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杜鹃播种育苗基质[9]。

(2)张乐华等人研究发现隔年播种,种子萌发时间长(30 d,为采种后第二年播种的2倍),出苗率低(36%~ 37%,约为第二年播种的一半),说明杜鹃种子不耐储藏,跨年度播种将影响种子的活力[9]。而耿兴敏认为杜鹃花种子适宜在-18℃和4℃条件下进行贮藏,在这两种温度条件下贮藏4 ~ 5 a后发芽率并无显著变化[10]。本研究将马银花果实置于4℃条件下贮藏0、1、2.5、5、6个月,发现对种子萌发时间、子叶长出时间、萌发率无明显影响。但贮藏1 a以上是否有影响,则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3)通过不同培养温度的萌发试验可以看出,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的时间和子叶长出的时间逐渐缩短,16 ~ 28℃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率逐渐降低,28℃时下降明显。16 ~ 25℃温度范围内无显著差异。考虑萌发时间,本研究认为以25℃培养种子效果好。张乐华等人用泥盆播种47个杜鹃属植物种子,以腐殖土为基质,露天种植,3 ~ 30℃昼夜变化,从播种—种子萌发、萌发—子叶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98、9.53 d[9]。并且他们提出种子的萌发速度与物种的系统位置有很大关系,在比较的几个亚属中马银花亚属最慢(薄叶马银花、红马银花、鹿角杜鹃为研究对象)[11]。本研究中,种子处在25℃左右的较为稳定的温度环境下,种子从播种—种子萌发、萌发—子叶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11 d,马银花的萌发速度比他们的研究结果提早了6 d,说明适当的高温并且温度稳定可以促进马银花萌发。部分杜鹃属植物种子萌发研究结果也显示[12],种子萌发适宜温度多为25℃,恒温条件下萌发势和萌发率均优于变温处理,适当光照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健壮生长。但温度太高,种子活性明显下降,本研究中25℃和28℃时马银花的萌发率相差12.7倍,这与杜鹃属植物喜冷凉忌高温的习性相符合。

(4)杜鹃种子极小,种子萌动过程中必须经常喷水保湿,确保种子湿润和活力[13]。本研究用培养皿培养马银花种子,萌发率较高,与培养皿中湿度较高有关系。而其它基质每天浇水一次,湿度从高到低的一天变化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影响。但种子萌发后,滤纸的湿度应保持在刚好浸润的程度,否则新生长的根尖容易腐烂受损。

[1]冯国媚.中国杜鹃花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耿玉英.大白花杜鹃的迁地保护及种子繁殖[J].中国植物园,2001(6):136-14.

[3]张长芹,冯宝钧,赵革英,等.杜鹃花的种子繁殖[J].云南植物研究,1992,14(1):87-91.

[4]樊丛令,陈训,邢晋宁.不同处理对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1,30(4):106-108.

[5]段旭,陈训,赵洋毅.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 199-9 200.

[6]金培锋,边才苗,杨武杰,等.云锦杜鹃种子繁育及幼树移栽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07,27(2):34-36,53.

[7]赵红霞,樊金会,高文强,等.光和温度对杜鹃花种子萌发的作用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1(5):29-30, 10.

[8]李明哲,马继峰,李娟,等.播种基质与催芽方法对迎红杜鹃出苗率的影响试验[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4):139-141.

[9]张乐华,刘向平,王凯红,等.不同因子对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2):178-184.

[10]耿兴敏.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0(292):8-11.

[11]张乐华,刘向平,王凯红,等.杜鹃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J].园艺学报,2006,33(6):1 361-1 364.

[12]李建军,董然,唐宇丹.牛皮杜鹃种子萌发特性研究[A].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政府,等.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论文集[C].武汉.2007.

[13]张乐华,刘向平,王凯红,等.杜鹃属植物种子育苗研究[J].园艺学报,2006,33(6):1 361-1 364.

猜你喜欢
腐殖土银花子叶
陈腐垃圾土固化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填埋场腐殖土粒径分级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
浪漫之都
悬铃木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演化结构研究
黑山羊胎盘子叶性状结构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玩”和“王”的争吵
陈腐垃圾填埋场腐殖土好氧堆肥-浸提技术工艺研究
森和众
我和找
投篮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