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温针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模型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2012-11-24 06:37李凌雁王丽岩肖洪彬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温针造模传导

李凌雁,王丽岩△,肖洪彬,侯 静

(1.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大庆16331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74%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大。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DPN的方法尤为迫切。电子温针[2]是将温针、电针与传统针刺完美结合,与传统温针灸相比具有独特的控温功能,能确保银针针体温度恒定,并可根据治疗需要设置具体参数,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本研究拟从降糖及抗氧化应激的角度揭示电子温针对DPN神经修复过程的干预机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概述如下。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链脲佐菌素,上海科兴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弥可保(甲钴铵针)日本卫材珠式会社制造(500 ug/支);TOCA测定试剂盒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胰岛素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等。

1.2 主要仪器

血糖仪,德国罗氏公司;Medlab-u/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温针电热针综合治疗仪,北京中西泰安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型号:M150002。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

选取重量(220±30)g,雄性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造模后随机分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高脂饲料(猪油12%、花生10%、糖15%、蛋黄粉10%、盐5%、猪胆盐0.03%、基础饲料47%)喂养[3],第8周时将链脲佐菌素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0.1 mol/L在避光条件下配成浓度为0.2%(PH值为4.2~4.5)的溶液,按剂量30 mg/kg腹腔单次注射,72 h后尾静脉取血测试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大鼠。空白组注射相同体积的0.1 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为4.2)。

用以上造模方法获得造模成功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48只。所有大鼠饲养8周后进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其传导速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减慢即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造模成功,淘汰未成模者。如此获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42只,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药物组(14只)、电子温针组(14只),各治疗组均在成模后开始治疗,共治疗8周。

2.2 干预方法

电子温针组大鼠穴位依据人体穴位及大鼠穴位图谱,结合大鼠解剖结构定位,用自制大鼠固定器固定,使大鼠成俯卧位,取背部夹脊穴(T6~L3各椎骨棘突正中旁开约0.5寸,左右各取5穴)、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环跳,以温热电针施治,设定参数为疏密波,温度37~45℃,时间35 min,隔日1次,共治疗8周;药物组60 μg/kg弥可保隔日注射于下肢肌肉治疗8周;空白组和模型组隔日捆绑固定 1次,每次 30 min,共8周。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 血糖仪测定血糖;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依据我国学者李光伟提出的ISI=1/(FPG×FINS)公式计算[4]。

2.3.2 血清和坐骨神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测定 在治疗后8周,用浓度10%水合氯醛(3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心脏穿刺取血后分离血清,在-20℃的条件下保存。取出坐骨神经立即冷冻下保存,准确进行组织称重,按重量体积比加生理盐水制成10%的匀浆,4000转/分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9的1%组织匀浆待测。应用化学比色检测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MDA、SOD和T-AOC含量。

2.3.3 坐骨神经传导速度[5]将大鼠俯卧固定于检测板上,剥离出双侧梨状肌下缘坐骨神经,将坐骨神经约1 cm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4~48 h。将暴露分离的坐骨神经放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刺激器上,用4 mA、0.2 ms脉冲电流刺激后肢末,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计算出两个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差值(t2-t1),以及刺激点至记录点距离长度,通过v=d/t2-t1算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2.4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处理,计算各组间变化差异。

3 实验结果

3.1 电子温针对大鼠的FPG、FINS、ISI的影响

表1 电子温针对大鼠FPG、FINS、ISI的影响(±s)

表1 电子温针对大鼠FPG、FINS、ISI的影响(±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组别 只数FPG(Ummol/L)FINS(mIU/L) ISI空白对照组 10 5.26±0.37 26.1±2.91 -4.10±0.28模型组 14 21.43±2.90** 48.7±2.92** -6.86±0.48**药物对照组 14 20.95±1.90** 48.6±1.90 -6.34±0.37电子温针组 14 10.06±1.25* 40.76±1.69* -5.88±0.68*

从表1可见,模型组大鼠血糖、血浆胰岛素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电子温针组治疗8周后,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上升,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子温针组与空白组比较,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子温针组大鼠的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未达到正常,可能与治疗时间有关系。

3.2 电子温针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表2 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变化对比(±s)

表2 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变化对比(±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

组别 只数 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s)治疗前 治疗后空白对照组 10 38.43±3.86 39.14±3.82模型组 14 28.31±3.28 27.59±2.39药物对照组 14 28.13±3.15* 32.08±3.68**电子温针组 14 27.48±2.78* 33.01±2.52**

从表2可见,治疗前、后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与空白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治疗前,治疗组与模型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能说明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与模型组进行对比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呈现显著增高(P<0.01),其中,电子温针组与药物组进行对比未呈现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电子温针与弥可保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3.3 电子温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中MDA、SOD和T-AOC水平的影响

表3 大鼠血清中MDA、SOD和T-AOC水平的比较(nmol/ml,±s)

表3 大鼠血清中MDA、SOD和T-AOC水平的比较(nmol/ml,±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只数 MDA SOD T-AOC空白对照组 10 8.07±1.57 148.85±7.16 7.09±1.79模型组 14 18.22±1.98** 115.46±7.80** 2.53±0.84**药物对照组 14 17.47±1.87** 123.55±90.97** 3.55±1.12**电子温针组 14 11.88±1.89△▲ 165.02±10.96△▲ 9.52±2.80△▲

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而 SOD、T-AOC水平则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子温针能有效减低坐骨神经中MDA水平,提高SOD和TAOC水平(均P<0.05),电子温针组与药物组进行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3.4 电子温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MDA、SOD和T-AOC水平的影响

表4 大鼠坐骨神经中MDA、SOD和T-AOC的比较(nmol/ml,±s)

表4 大鼠坐骨神经中MDA、SOD和T-AOC的比较(nmol/ml,±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只数 MDA SOD T-AOC空白对照组 10 1.33±0.81 34.06±4.47 4.16±0.79模型组 14 8.66±1.77** 22.61±5.31* 2.46±0.48*药物对照组 14 7.44±1.32** 25.59±3.66** 3.24±0.52**电子温针组 14 4.34±0.98△▲ 55.88±4.58△▲ 6.07±1.32△▲

从表4结果显示模型大鼠坐骨神经MDA的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而SOD和 T-AOC水平则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子温针组能有效减低坐骨神经中MDA的水平,提高SOD和T-AOC水平(均 P<0.05),电子温针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4 讨论

电子温针治疗8周后,大鼠FBG、FINS较模型组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其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治疗有效干预了代谢紊乱、降低了血糖、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程度,这是电子温针对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电子温针可以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纤维的功能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低血清及坐骨神经中MDA水平、增高SOD和T-AOC水平,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减少神经细胞受氧化应激的损伤,这可能是对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又一机制。

[1]蒋雨平.临床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70-378

[2]李玉榕,陈建国,杜民,等.温针传热研究与电子温针的研制[J].燕山大学学报,2010,34(2):157-161

[3]葛鹏玲,李冀,盛波.西洋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代谢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3):18-20

[4]张丽红,向红丁,李伟,等.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的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6):444-448

[5]王瑞辉,屈红艳,刘飞虎,等.电针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56-57

猜你喜欢
温针造模传导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神奇的骨传导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温针疗法浅考※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三种针法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