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雄,樊黔江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铜仁554300)
胸胁屏伤是指胸部屏岔气伤,因姿势不良、用力不当致使胸胁部气机壅滞,出现胸胁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为主的一种病症。胸胁部的损伤分为伤气型、伤血型、气血两伤型,伤气型是指间接暴力的扭伤等伤及胸廓部的关节、软组织,但局部无明显压痛,即胸胁屏伤,俗称岔气[1],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杨氏运气法为主治疗该病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60例均系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患者,均排除胸椎结核肿瘤、骨折及错位等异常,符合全国高等规划教材《推拿治疗学》、《中医伤科学》的诊断标准,60例患者均有明确用力不当外伤史,均患有椎旁及胸胁部疼痛或压痛,咳嗽及呼吸均受限,个别患者伴有转身、侧卧等动作受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具体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情况
2.1.1 取穴 四关穴(双侧合谷、太冲)。
2.1.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取28号1.5寸消毒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均采用运气手法,具体操作:先将毫针直刺入穴(天部或人部)后,施行慢按紧提(或右转)6次(或18、36次),待针下得气,病人有针感扩散时,将针微微退出,使针尖朝向病所,将针柄扳倒压在皮肤上,使针感向病所扩散,然后让病人吸气5口,使气向较远处运行,以气至病所为佳。同时让患者作扩胸运动和腰部的屈伸、旋转等运动,以患者有清凉感以及疼痛感减轻为佳,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穴行运气法2 min后,再针刺下一穴,留针20 min。每10 min行运气法1次,每日1次,3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1 取穴 膻中、中府、云门、章门、大包、日月及相应的背俞穴等。
2.2.2 操作方法 选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作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休息1天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消失,局部无疼痛或压痛,重症患者可平卧;有效:患者深呼吸时疼痛减轻,局部疼痛或压痛也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仍不敢做咳嗽或深呼吸等动作,局部疼痛或压痛未减轻。
3.2 治疗结果 见表2、表3。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没有显著差别;而治愈率比较,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总有效病例与疗程关系 例
从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有效治疗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少。
胸胁屏伤俗称“岔气”,临床上多因外伤、用力不当、动作不协调或外来力量等损伤胸廓关节,导致胸壁固有肌肉的痉挛及肋椎关节半脱位或滑膜嵌顿等压迫相应脊神经而引起感觉和运动障碍,急性就诊者为多[2]。胸神经是固有节段性,并且按序列通过相应椎骨下方的锥孔间,故疼痛部位局限,并在相应椎旁有压痛。因胸椎感觉神经的后根和运动神经的前根都向其相应椎间孔穿行,后根上神经节位于锥孔内,当胸胁屏伤时附着于孔周围软组织损伤而渗出水肿,甚至出血机化,呈无菌性炎症,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压迫脊神经根。加之周围软组织水肿、粘连、深筋膜的牵拉、炎性物质刺激等导致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继发损伤,引起相应脊神经支配范围感觉和运动障碍[3]。气机阻滞、经络受阻、壅塞横逆、不通则痛。本病治法,依据“结者散之”、“滞者导之”等治则予以行气活血止痛。
四关:太冲、合谷是也,此二穴可谓对穴,其功能主要为解痉止痛、理气舒肝。合谷在上肢属大肠经,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太冲在下肢属肝经,为厥阴风木,以升为顺。故此二穴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升一降,上下相应,气血同调,功在上疏下导,整体与局部并重。合谷为大肠原穴,为阳,主气,太冲为肝经原穴,为阴,主血,两者为气血通行之要塞,而人体以气血为本,气血不和则为病。合谷调气中之血,太冲调血中之气,气血调和则诸病自愈。
杨继洲的运气法是在《金针赋》、《针灸问对》的“进气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法。该法是补泻手法与行气法相结合,在穴位中行提插泻法,并配合针尖方向与吸气,以调节针感走向,促使气至病所的方法。该法有催气、行气、疏通气血、祛壅决滞等作用,故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笔者针刺四关穴,运用杨继洲的运气法,再配合患者的主动运动,主使气机上下通畅,旨在行气活血,,起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舒缓筋急、通络止痛的作用。
[1]杨连生,秦银芝.手法治疗胸部屏伤6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2):848
[2]郁建红.手法整复结合行气活血法治疗胸胁屏伤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6(31):4671
[3]杨华.神经封闭疗法配合手法治疗胸胁屏伤[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