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2-11-24 01:34谢有顺,李德南
文艺论坛 2012年11期
关键词:都市生活出生地林森

乡土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这一文学脉络清晰、庞大,直到“70后”、“80后”这两代作家出场,书写者的目光,才更多地转向都市,从而在经验的类型上构成了和前几代作家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在近年成长起来的这批“80后”作家中,书写个人在都市中的孤独与幽闭、欢乐与哀伤,展现个人欲望的飞升与沉没,成了普遍的写作诉求。

对都市经验的书写与表达,是当代写作的重要侧面,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际,如果这代人都在书写同一种生活,那也是单调的、贫乏的。我经常在想,过五十年,一百年,假如那时的读者试图通过这一代人的小说来了解今天这个时代,他们一定会出现幻觉——以为今天的年轻人一天到晚都在喝咖啡、吃哈根达斯、游历世界、用名牌,而更大规模的农村生活、边地生活、底层人的苦难生活,无形之中被忽略了。都市时尚里生活着很多“80后”,可工厂的流水线和农村的角落里,也生活着很多“80后”,后者的生活,由谁来书写?这一代人如果多数人是在描写都市生活、时尚生活,必然会导致这种单一、片面的生活对更广阔的生活的殖民——这种新的文学殖民,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生活对另一种生活的殖民,一种经验对另一种经验的殖民。它所导致的结果是,沉默的人群消失,渺小的声音失语。事实上,除了都市生活,还有着更多无名、匿名的生活,在等待着作家们去描述、去认领。

从这个角度而言,林森的写作值得我们注意。他的个人经验与知识谱系,和那些只有都市记忆的“80后”作家有着根本的区别;他的写作精神,总是和自己那块小小的出生地紧密相联。瑞溪,既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的写作根据地。他的《关关雎鸠》、《小镇》、《夏风吹向那年的画像》等小说,着力于书写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世界内部的纠结、急躁与衰败,丰富了我们对乡土世界的理解;他所塑造的黑手义等人物形象,也因承载着复杂的时代信息而令人印象深刻。当然,面对如此深厚的乡土叙事传统以及如此丰富的现实经验,如何进一步让自己的写作变得更加宽阔、深刻,并找到更切身、个性的叙事方式,也是林森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命题。

猜你喜欢
都市生活出生地林森
微探险: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编辑部来了一只小狐兔
出生地
想你所想 不止于车
城市生活形态的手工艺设计特征研究
一路踽踽独行
麦兜姑娘的小赞歌
进军魔环山
杨天惠生平考
斯图亚特·霍尔著作中的都市生活与城市空间